汶川北川青川图书馆重建进展及重建策略构想❋

2013-08-21 08:36郭学武
图书馆 2013年1期
关键词:北川汶川文献

郭学武 罗 倩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2.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四川成都 610041)

汶川地震后,四川省政府十分重视灾后文化事业重建,按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大纲》的指导思想,将灾后文化重建纳入民生工程目标,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与“十一五”期间的文化建设相结合,为四川省文化产业资源再分配、格局重新整合创造了条件〔1〕,也为四川省灾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现实挑战。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团队选取汶川、北川、青川三县图书馆进行调研走访,围绕图书馆地震前后的资源建设与服务、重建工作实施进展、重建计划与安排等展开调研。调研结果,除了呈现灾区图书馆损害程度,亦呈现了灾后复原及重建过程中所衍生的种种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便于当地公共图书馆明确自身定位和战略规划,加快图书馆全面恢复重建的步伐,提高为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的能力。

1 图书馆灾情回顾

汶川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和档案馆、汶川县图书馆和青川县图书馆受灾最为严重,馆舍毁灭,仅北川县图书馆就损失地方文献、禹羌文献、红色文献资料三万余册,其中包括记录了羌族一千七百多年发展史的珍贵古籍—— 五百多页的“孤本”《石泉县志》。灾区的其他公共图书馆,如四川省绵阳市图书馆、平武县图书馆、江油市图书馆、安县图书馆都成危房,文献和设备毁损严重,分别损失馆藏文献17万册、2.8万册、7.5万册、4.5万册〔2〕。据绵阳市统计,7个市县级公共图书馆共有危房17980平方米,电脑损坏590台,文献受损225万册,图书馆等公共文化事业基础设施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2 图书馆重建进展

2.1 汶川县图书馆

汶川县图书馆成立于1986年12月,在地震之前建筑面积894平方米,为三层独立建筑,馆藏图书一万余册,其中包括地方羌族特色文献700种。每年订有报刊300种,包括休闲、教育、新闻、消费、文化和专业等各个种类。除羌族特色文献外,全部书刊都实行开架借阅。

馆内设有读者服务部、地方文献部和办公室。由于汶川图书馆面对羌族为主的居民特征、农业为主的经济环境,自主创办了服务于全县居民的科普杂志,定期发放到不同的阅览室,供居民参考。设置乡下图书借阅点39个,为各乡、镇、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图书报刊服务。地震中,汶川县图书馆受到严重破坏,三层楼房全部倒塌,馆藏文献只有羌族特色文献被全部抢救出,其他文献资源全部损毁,图书馆设备全部被掩埋。在历经了近三年艰苦的板房图书室后,于2011年5月12日新馆正式开馆。

2.1.1 基础设施重建

汶川县图书馆、汶川羌族图书馆由广州市对口援建,新馆主体采用框架剪刀墙结构,按8度抗震设防,馆舍总面积2126平方米,座席总数248个〔3〕。建筑总共为两层,一楼为书库、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献加工室,二楼为会议室、综合阅览室(分为休闲区、成人阅览区、少儿阅览区)、地方文献室、幼儿活动室等。

2.1.2 文献资源重建

得益于政府、企业、机构的关注和支援,目前馆藏资源数量均多于震前(见表1),不仅羌族地方的文献得到了有效的抢救和保护,抗震重建的地方事例资料也得到了很好的收集和保藏,成为汶川图书馆地方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汶川地震三周年时,国家图书馆还组织专门活动,为汶川图书馆捐赠图书20万册,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也将汶川县图书馆、汶川羌族图书馆列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平台,充分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职能。

表1 汶川县图书馆馆藏资源情况

2.2 北川县图书馆

北川羌族自治县图书馆创建于1979年,1991年搬迁到北川县城危家巷,2003年新建一幢具有羌民族建筑风格、总面积为1250平方米的图书馆〔4〕。拥有藏书29334册,古籍善本1300余册,北川羌族地方特色的书籍近600余册。经过多年努力,北川图书馆收集和整理了成套的、具有学术价值的地方文献资料计3万余册。截止至地震前,北川图书馆是全国保存北川文史书籍最齐全的机构。

震前北川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的特色服务和活动。他们先后到禹里乡、曲山镇举行了“送书下乡”活动,还尽最大努力增设了图片展览和免费散发自行编印的农村科技信息资料。在完成对20个乡镇、278个村级基层服务点摸底调查后,北川图书馆为每个乡镇建立了档案,把各个乡镇的原始资料保存起来,便于将来开展工作。此后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提供网上冲浪和电子资源的远程访问。

北川县图书馆在汶川地震中被夷为平地,损失惨重。地震过后,图书馆被垮塌的山体整体掩埋,几乎辨认不出遗址。经过多年努力收集和整理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地方文献资料、禹羌文献、红色文献资料及包括五卷《石泉县志》在内的珍贵古籍无一幸免。人员方面,震前全馆共有4名人员从事图书资料的管理,在此次地震中,一人遇难,馆长李春受重伤。

2.2.1 基础设施重建

新建的北川县图书馆由山东省援建,占地约3400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1000平方米,与文化馆、民俗博物馆一起构成了北川新县城的文化中心,是新县城中央景观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于2011年5月12日开馆对公众提供服务。北川图书馆新馆目前有期刊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地方文献阅览室。馆舍内部布局遵循实用性与智能化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藏、借、阅、咨、闲”一体化和“一站式”服务模式,是构建于现代图书馆理念之上的国内先进的县级公共图书馆。

2.2.2 文献资源重建

从资源建设上来看,北川图书馆基本超过了震前资源数量和种类(见表2)。

表2 北川县图书馆馆藏资源情况

目前图书馆的运行经费约每人每年5000元,加上4000元办公费和20万捐款扶助基本可以支持订购报刊开支,但是尚无固定购书经费,在图书资源体系建设和古籍恢复工作上面仍有些困难。

2.3 青川县图书馆

青川县图书馆始建于1991年,同年10月正式挂牌与文化馆分离。在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之后,青川县图书馆发展为拥有有馆舍面积1500平方米,藏书8万余册,固定资产76万元,职工10人的规模。全县初步形成以图书馆为龙头的机关事业单位、街道、乡镇、村社图书馆(室)三级图书馆(室)网络〔5〕。

地震中,青川县图书馆馆舍整体坍塌,全部藏书被掩埋损毁,所有办公设备荡然无存,固定资产损失近80万元。由于震后余震不断,青川县一度与外界联系困难,并且在救援物资上存在缺乏存储空间等严重问题,致使青川县图书馆震后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在一段时期内,为存放外界捐赠的图书及开展服务,图书馆不得不连续六次搬迁以寻找办公场所。

2.3.1 基础设施重建

地震发生后,青川县图书馆搭起帐篷,设立临时办公点积极开展灾后图书馆的各项基本工作和服务。在上坪受灾居民集中安置区开设了对外阅览服务窗口和爱心书屋,向受灾群众开放〔6〕。之后,由上坪板房区迁至在原图书馆搭建的、且每间不足20平米的板房内,除职工住宿外,设立了阅览室、办公室、财务室、馆长室、储藏室,基本工作和服务恢复正常。图书馆新馆由浙江省宁波市全额援建,位于青川县文化中心,占地4500平米,设有综合办公室、采编室、展览室、电子阅览室等近十个,目前馆舍设施为政府办公场地占用,预计在2012年5月改换过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2.3.2 文献资源重建

青川图书馆馆舍在地震中全部倒塌,没能抢救藏书。灾后所受捐赠的图书主要来自浙江,约为20万册,都是完成编目的新书。预计将加入四川省公共图书目录,使图书管理工作更为简化统一。此外,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图书馆学会、四川省图书馆学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机构、团体通过多种渠道为该馆提供图书资料及救灾物资方面的援助。

3 图书馆重建中的问题与不足

三年多的重建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三县图书馆的馆舍大气壮观,馆内书架整齐排列,窗明几净,其中汶川、北川图书馆业已恢复正常开放。但是也暴露出问题,从由来已久的人力和资金问题,到图书馆面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反应,以至图书馆灾后援建的方式与途径,都影响着重建的进程和未来基层图书馆事业的长久发展。

3.1 重建中供需间存在偏差

就图书捐赠而言,灾后各界向图书馆捐赠书籍,真实情形却是,收到的书籍中常常只有少部分对图书馆具有价值,大部分的书,如练习册之类基本没有借阅价值,这类赠书不但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反而因为数量庞大造成图书馆的的负担。依照台湾的经验,在地震后,捐赠的图书都是由指定的图书馆统筹整理编目后,依个别需要分送各图书馆,所赠送图书皆整理纳入其馆藏。因此,灾后重建,增加馆藏可能并非最迫切的需要,若要赠书,亦需要统筹办理,才能符合真正重建的需要。

就推广活动而言,读书会及讲座是灾后三大图书馆常常采用的形式。这类活动虽然办理的场次较多,但是参加人数却不是很多,而一些如视频资料的播放或其他互动类的活动场次不多,却能有较多的人参加。灾区民众在地震后的非常时期,倾向于参加动态性、亲子或全家皆可参加的活动,对于寻求自我成长的课程较无兴趣。可见,这个时期民众需求与图书馆开展推广活动的用意有认知上的差异。因此,为心灵重建而开展的推广活动,虽然多数图书馆都愿意配合,可是活动实效与灾区民众的心灵重建并不是很契合。

3.2 资金、人力因素持续阻碍新馆发展

人才资源是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保证,人才的匮乏与技能的低下也就成为制约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重要因素。调研发现,北川、汶川、青川县图书馆在职员工数分别为3人、5人、4人,在灾后的抢救挖掘工作中,成都军区官兵挖掘出大量文献,由于当地没有具备文献抢救技能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设备,以致于眼看大量古籍、档案霉变和腐烂而束手无策〔7〕。再者,重建的馆舍大多数都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但是馆内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懂技术,不会使用。虽然有外地图书馆提出为他们提供技术培训,但图书馆却因人员紧缺,无法抽调出人手到外地接受培训,这更加凸显了各基层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薄弱。

图书馆的重建经费,绝大多数是来自对口支援省和上级政府的补助,图书馆界和其他社会各界主要捐献图书资料。但震后各方的捐助只能解一时之急,不能满足图书馆的长久发展,图书馆的现代化设备、家具,以及文献资源的重建,需要持续、稳定的保障和支持。据了解,作为当地政府全额拨款单位的县图书馆,每年经费大约二十万左右,包括文献资源建设经费、工资和馆务费。这样的经费数额只能满足图书馆的最低运行,限制了图书馆增加人力、设备及文献资源的能力,难以开展更多更好地服务。

3.3 图书馆重建的信息公开未尽其责

恢复重建中,图书馆负有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的责任。馆舍遭受破坏程度信息、馆员和读者伤亡情况、馆藏文献资料损害信息、重建的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和待解决的问题等,此类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开与上报不仅对上级主管部门作出科学、果断的决策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图书馆界及其他公益机构、企业、个人等捐助方援助行动的积极回应和反馈。在青川县恢复通讯的第一时间里,赵姝姝馆长及时将图书馆和职工受灾情况向相关部门作了详细的汇报,并积极联系腾讯网记者前来青川采访,及时通过网络发布图书馆受灾情况〔8〕。北川图书馆馆长李春在灾后也通过网络平台及期刊向公众通报图书馆灾情与各项重建工作的开展进度。但是,就图书馆灾后重建的信息公开整体情形而言,以下问题一直存在:未有统筹规划的信息发布与传递机制,缺乏组织领导和信息公开意识;捐赠方与受助方之间的沟通缺乏延续性;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受灾程度与重建过程缺乏有效的获知渠道和可靠的信息源。

3.4 心理重建与基础设施、文献资源体系重建不同步

相关报道显示,地震受灾群众和救援者,常常会由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而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心理崩溃。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到震后生灵呜咽、鲜血淋漓的场景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在图书馆重建工作中,最为明显的则是新的图书馆馆舍的修建、图书期刊文献资料的捐赠、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配置和图书馆基础借还阅览服务的开展,在灾后民众心理重建和对未来生活希望的培育上所作出的努力远远滞后,这种软硬件不能匹配、协同共建的重建过程,必然造成重建工作的迟缓,致使重建所付出的努力流于形式,无法根本性地改善效果。专题讲座、专题导读、建立阅读治疗阅览室、开通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等方式已经被证明是进行心理辅导、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的有效手段,在此之中,图书馆任重而道远。

4 图书馆重建策略构想

调研中,李春说道:与震前的老图书馆相比,重建的新馆节省了20年的发展时间。总体来说,图书馆震后重建工作是成功的,实现了基础设施、资源、服务能力的跨越式发展。面向未来,将图书馆重建工作进一步推向纵深,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能力,对灾后重建工作的业务组织水平,以及图书馆行业的整体成长质量,以下设想应该是合理并且有益的。

4.1 制定适合四川地区地震灾害应对方案

图书馆是人员密集区,一般为高层建筑,一旦发生地震很难逃脱,所以图书馆馆舍建筑要满足最新的抗震要求,达到一级设防标准。美国新奥尔良市在2005年飓风后进行了整体城市重建规划,将图书馆定位在“知识枢纽和信息中心”的城市生态位上,选址于新市区的中心位置,并以“阶梯金字塔式”的建筑形式实现高位防洪和坚固防震〔9〕。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面向革命广场〔10〕,广州新图书馆朝向规划中的中心广场〔11〕,其建筑设计阶段都充分考虑了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需要。此次地震中的图书馆建筑结构多半未经过严密的抗震设计,大多数馆舍设计,并非依照图书馆馆藏图书承载量来规划,对于地震来临时需要的特别应对措施,也没有按照相关标准执行,因而未来的建设和发展中,抗震应该成为图书馆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之一。

4.2 建立图书馆地震灾害危机管理机制

危机管理不是危机爆发时才存在,应该是一种对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思维、管理方法和管理实践。真正有效的危机管理,在危机没有爆发时,是一种常态化管理,要求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将危机管理融入日常管理中,要有对危机的前因后果进行管理的敏感以及建立科学的应对策略〔12〕。灾区图书馆应该把地震预防常态化,建立危机发生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科学预防和应急预案,适当进行应急处理的预演。具体工作上,至少应该做到向图书馆馆员和读者普及地震知识,帮助馆员和读者克服恐惧心理,知道在破坏性地震中求生的措施和技巧,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发生时的人员伤亡。其次,对于珍贵文献、古籍等这些一旦破坏就无法复原的重要馆藏,图书馆平时应备份电子文档,建立数据库,同时建立电子文献异地备份制度,以防重大灾害对史料造成毁灭性破坏〔13〕。

4.3 建立全国性图书馆灾害网络通报互助组织

地震后除了少数图书馆给予了专业培训等援助外,图书馆界对于灾区图书馆的援助多在于捐赠图书及其他设备,由于图书馆震后重建的专业性协助很少,虽然震后很快有一些图书馆及义工志愿者深入灾区提供帮助,但是这些帮助都只是临时性的,持续时间不长,灾后图书馆的恢复重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后来的重建过程中,缺少专业协助是导致图书馆重建工作困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议能建立起一个全国性图书馆灾害网络通报互助组织,统筹协调,进行信息发布和业务指导,并仿效馆舍建筑由相应省援建的做法,在图书馆资源重建的过程中,也能由其他发展较好的大型图书馆一对一辅助重建,援建中不能仅仅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在于专业技术上的协助,使受灾程度轻微的图书馆或者发展较好的省图书馆或市图书馆能协助灾情惨重的图书馆,这样灾区图书馆在复原及重建上便能更加迅速且成效显著。而且也会因为是专业协助专业,使透过这种管道得到的协助更能符合实际的需要。

4.4 创新公共资源整合管理机制

资源,特别是公共资源的共享共建式的开发与管理,在我国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灾后重建为探索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条块分割管理模式的运作新路提供了契机。灾后重建除了政府管理,还应该包括企业、社区、受灾群众和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的参与。我国台湾及国外的经验告诉我们:将重建组织机构向社会公开,建立起与社会各方面的互动机制,让关心和热心参与重建工作的民间团体和个人能与政府的对口单位通畅地联络,不但能够提高重建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保证整个重建工作更加均衡。此次地震后,不仅政府机构通过抗震救灾指挥部、军队奋力抢救掩埋图书资料,分配省市对口援建任务,包括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倡议发起的“图书馆家园计划”、四川省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图书馆界也作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此外,许多企事业单位与个人纷纷向灾区图书馆捐赠珍稀的羌族地方文献资料,才使得图书馆在硬件、文献资源和服务得以迅速恢复和扩充,体现出公共社会资源整合后的巨大优势。

5 结语

灾后重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汶川地震的援建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图书馆的重建也完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在笔者看来,图书馆的重建更多意义上应该是一种重生,创造性地恢复和再生,以灾后重建为契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到恢复图书馆的软硬件条件至受灾之前的水平;重建中最大程度地消除长久以来困扰图书馆发展的不利因素;检视重建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并发掘不足,提高未来图书馆灾害防治与危机处理的能力。

1.阮菊红,李勇,吴素娟.汶川地震灾区公共图书馆恢复重建工作的措施和发展对策探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18):137-138

2.李睿.震后四川受灾公共图书馆重建策略构想.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3):101-103

3.四川省汶川县图书馆5月12日正式开馆.http://www.ndcnc.gov.cn/datalib/TradeNews/2011/2011_05/tradenews.2011-05-13.9882789035,2012-02-23

4.梁琦,李勇.以北川县图书馆为例探讨地震灾区图书馆重建思路.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3):71-74

5.四川省青川县图书馆.http://www.chnlib.com/Ggtsg/1604.html,2012-02-16

6,8.虎妍.关注汶川地震后恢复重建的青川县图书馆.图书馆论坛,2010,30(3):3-4

7.北川县档案馆镇馆之宝仍未找到.http://www.news365.com.cn/xwzx/zx/200807/t200807061937062.html,2012-02-16

9.陈宇琳,袁琳,甘霖.新奥尔良整合规划:市域重建规划.国际城市规划,2008(4):127-130

10.丘建发,邓剑红.都市园林岭南书院——省立中山图书馆改扩建工程设计方案.建筑学报,2007(6):96-97

11.刘洪辉.图书馆建筑的理想与现实——广州新图书馆建设启迪.图书馆论坛,2006(6):228-229

12.刘秀娥.编制图书馆应急预案,提高图书馆防灾能力.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6(2):85-87

13.朱荀.图书馆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建立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5):74-77

猜你喜欢
北川汶川文献
云上远眺新汶川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원촨(汶川)대지진 10주년 기념일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北川的味道(四题)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北川让梦想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