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础兴
江西省上饶市中医院,江西上饶 334000
痔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出血、脱垂为主要症状。PPH作为一种治疗重度痔创新性的手术术式,已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度内痔的传统手术治疗风格,自我国 1999年开始引用此技术以来,后被迅速推广,现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重度痔的常规手术之一。该研究于2006年3月—2011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共120例以出血、痔脱出为主要症状重度混合痔患者进行 PPH手术治疗,旨在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 27~85岁,平均 48.5,Ⅲ期、Ⅳ期痔分别为 45例和 15例;对照组 60例,男34例,女 26例,年龄 25~82岁,平均 47.6岁,Ⅲ期、Ⅳ期痔分别为 48例和 12例。患者均以内痔为主,全组均有药物治疗史,无痔硬化治疗史。
治疗组:骶管麻醉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采用强生(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PPH圆形痔吻合器及附件,扩肛后将内筒和外筒一起插入肛门,取出内筒后,将外筒缝合固定于肛周皮肤,借助荷包缝扎器,使用2-0薇乔线缝于齿线上方4 cm,在9点位黏膜下荷包缝合1周,于荷包线上方置入吻合器头端,将缝线拉紧并打结,将吻合器连接,从侧孔牵引出缝线,将吻合器旋紧,击发后停留30 s将其松开取出。使用肛门镜检查吻合口是否出血,如果有出血 可采用3-0肠线“8”字缝扎止血。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外剥内扎术。麻醉同PPH术,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显露痔核后,作与肛缘垂直,围绕痔核的“V”形切口,切开皮肤后,将痔组织自括约肌浅层剥离至齿线,钳夹痔核基底部,将外痔部分切除后,内痔部分双重结扎,同法处理其它痔核,各痔核间至少留有1.0 cm正常皮肤(皮桥),一次处理痔核一般不超过3枚,术后抗感染治疗至创面生成新鲜肉芽组织。
观察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和疗效情况,疗效评价参照1975年河北衡水全国肛肠外科会议制定的标准执行。治愈:便后出血、脱出等症状消失,痔核消失。好转:症状明显改善,痔核明显缩小。无效:症状与形态在治疗前后无变化,并发症:观察术后水肿,肛门狭窄,排尿困难。
采用SPSS13.0软件系统对研究数据进行秩和检验。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用秩和检验,P=0.0001,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资料一般情况比较
表3 术后并发症比较
外剥内扎术的基础学说为静脉曲张学说,该学说认为痔是因齿线上下肛管直肠丛发生静脉曲张而产生的团块,从而引发出血、肿胀、疼痛或者痔核脱出等,采取手术是为了将痔静脉丛彻底的切除,术中需要在肛管以及肛缘皮肤做“V”形切口以便于引流,以使术后水肿减少[1],因肛管和肛缘神经纤维非常丰富,外剥内扎术因留下多个“V”形切口,术后会引起剧痛,增加了术后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梭形切口间的残留皮瓣下静脉团常因充血水肿,会引起肛缘水肿,由于肛缘皮肤损伤过多,造成大面积挛缩,肛门狭窄的发生率高。
PPH术是以肛垫学说为基础,认为在内痔上方近内痔上缘做环形切除直肠下端肠壁的粘膜以及黏膜下组织的处理,同时要使远近端的粘膜吻合,以便于向上悬吊和牵拉脱垂的粘膜,同时因将位于粘膜下层来自直肠上动脉的血管分支切断,所以术后可减少痔的供血,使痔核萎缩,有效治疗了混合痔[2],由于肛垫上提,恢复了肛管的正常解剖位置,PPH术后复发率低于外剥内扎术,由于不损伤肛管、肛缘皮肤,术后肛门常无明显疼痛感,减少了排尿困难及肛缘水肿发生率,由于PPH术后不存在疤痕愈合,有效避免发生肛门狭窄。PPH不足之处:治疗以外痔为主的混合痔施行PPH术后需要对外痔皮瓣适当切除。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2]韩少良,倪士昌.大肠肛门疾病外科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33-438.
[3]Longo A.Treatment of hemmorhoidal disease by reduction of mucoseand hemmorhoidal prolapse sith a circular stapling device:a new price-dure[J].procedings of the 6th world congress of endoscopic Surgery·RomItaly,1998(76):3-4.
[4]何永恒,凌光烈.中医肛肠科学[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39-140.
[5]王伟东.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重度混合痔41例疗效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12,3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