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灵 黄春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中药内外合治小儿肠痉挛32例临床观察
吴庆灵 黄春琳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目的 观察中药内外合治小儿肠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四磨汤内服,中药贴敷神厥穴,对照组予654-2片、乳酶生片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肠痉挛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小儿肠痉挛 四磨汤 中药贴敷 神阙 中药内外合治
肠痉挛又称肠绞痛,是由于肠管壁平滑肌强烈收缩引起。临床表现为反复阵发性腹痛,为小儿常见哭闹及就诊原因之一。本院应用中药内外合治小儿肠痉挛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急诊就诊的肠痉挛患儿62例,均符合肠痉挛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6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5岁;病程3~9 d。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6个月至12岁,中位年龄6岁;病程2~10 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发作时予口服654-2片,每次0.2 mg/kg,每日1~3次;缓解期予口服乳酶生片,1~4片/次,每日3次。治疗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湖南汉森制药厂生产)。具体用法:<1岁者,3~5 mL/次,每日3次;>1岁者10 mL/次,每日3次。外用中药:丁香20 g,吴茱萸 10 g,白芍 10 g,香附 10 g,延胡索 10 g,神曲6 g,甘草6 g。上药研末备用,先用酒精棉球擦脐,取药粉少许,用醋调成糊状,软硬适中,置于自黏性无菌敷贴中,外敷于肚脐,每日1次,两组均予5 d为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标准 痊愈:腹痛消失,精神、食欲好,6个月内无复发。好转:腹痛程度较前明显减轻,或腹痛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但有所复发。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结果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复发率比较 在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儿进行6个月的跟踪观察,治疗组好转10例,无复发;对照组好转12例,2例复发。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面红、视物模糊等症状4例,治疗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肠痉挛是一种急性肠缺血性疾病,多是由饮食不当、乱吃零食、过食冷饮、便秘、消化功能紊乱引起。机制为不消化的食物在肠腔内发酵,产气刺激肠壁,或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一过性肠壁肌肉痉挛,暂时阻断肠内容物的通过,于是近端肠管发生强力的收缩及蠕动的紊乱,随着蠕动的增强,腹痛阵发性加重[1]。四磨汤四药联用有增加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胃排空,快速排除肠积滞,全面调理消化功能,使患儿腹痛、腹胀、呕吐、便秘症状减轻或消失[2]。中医学认为肠痉挛属于“腹痛”范畴。小儿稚阴稚阳,过食生冷,局部受凉,可致寒凝经脉,气血则凝滞不通,不通则痛。《素问·举痛论》谓“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为本病的治疗方法。四磨汤中枳壳行气宽中除胀,泻胃实以开坚散结,行瘀滞而调气机,消胀满,通便秘;木香辛行苦泄温通,善通行脾胃之滞气,为行气止痛之要药;乌药理气止痛;槟榔行气化滞以除满。诸药配合达到顺气破结,可使逆气平,痞满除。外用药中丁香为主药,辛、温,纯阳,能泄肺温胃,治胃冷壅胀;吴茱萸祛风散寒除湿,益气开郁;香附疏肝行气止痛,为气病之总司;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白芍缓急止痛,敛阴,防以上辛温之品太过;甘草能缓痛,补益脾胃,取其芍药甘草汤之意;神曲化食消胀,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止痛之效。《厘正按摩要术》有云“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厥”。根据中医理论神厥穴隶属任脉,与冲脉相会,与督脉相表里。任脉、督脉、冲脉为一源三岐,三脉经气相通;同时,任脉与督脉周循全身,分别总督阳脉与阴脉,内联五脏六腑,外连四肢百骸,内通外联,承上启下,在防治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观察表明,中医内外合治小儿肠痉挛疗效明显,复发率低,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1.
[2]王娟.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14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0(10):33.
R574
B
1004-745X(2013)03-0460-02
2012-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