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穗,王文娟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2.中国银行舟山市分行,浙江 舟山 316100)
目前,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发达国家凭借着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以生态环保为借口,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作为进入国外市场的条件,即低碳经济成为各国参与国际贸易的新的“绿色壁垒”。但此举却不利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这将导致世界经济福利的损失,同时也可能造成全球资源的浪费。其次,出口贸易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出口产品的生产是伴随着出口国的能源消费来完成的,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特别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CO2却滞留在出口国的国内。因此,出口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却也加速了国内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增加。一旦“出口贸易的碳泄漏”这个问题存在,那么谁来为我国的出口所导致的大量的碳排放来买单?显然是发达国家。所以,据此可以在制定国际社会温室气体减排路线、在国际气候谈判的时候,争取环境外交主动权,赢得更大的国际发展空间。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国内外学者开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贸易、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系。Weber 等(2008)[1]通过研究中国的出口和碳排放的关系认为,中国存在碳泄漏和碳排放的出口情况,而且出口贸易的碳泄漏导致了中国的碳排放增加,从而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理论。Guan 等(2008)[2]通过对中国1980—2030年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资本投资、家庭消费和出口增长是引起中国碳排放增加的三个最主要的因素。Paresh 和Russell(2009)[3]利用中东国家的数据,用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电力能源消费、出口与GDP 之间的关系,发现三者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具有显著的反馈效应。电力消耗增加1%,会导致GDP 增加0.17%,出口增加1%,则GDP 会相应的增加0.04%。国内学者许广月,宋德勇(2010)[4]运用时间序列,实证分析了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得出我国存在“碳泄露”的结论,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张峰,蒋婷(2011)[5]根据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计算出了山东省1984—2008年的碳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得出:3 个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山东省的出口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且山东省是碳污染的天堂,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高收入阶段的情况,即环境质量随着收入的增加得到了改善。
1.出口贸易数据
对于各地区的出口贸易数据的选取,根据近几年国家对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解释,本文把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 个省(市),中部地区有8 个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 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共12 个,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另外由于西藏没有相关数据,所以暂不将西藏考虑进去。各区域的出口贸易数据取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和各地方统计年鉴。
2.碳排放量的估算
为了获得碳排放量的数据,本文利用因素分解法,即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LMDI),估算出我国总的碳排放量。估算模型采用Kaya 恒等式模型,将影响碳排放的因素分为规模、结构和技术三类,得到碳排放的公式为:
表1 因素分解模型各变量的定义
由“式1”可知,要算出碳排放量,需要确定各类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系数Fi。目前主要有4 个研究机构的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系数,但并不一致。为了增强数值的准确性,最终以他们确定的各类能源消费的碳排放系数的算数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见表2)。由此就可以估算出中国各个省份的碳排放量。
表2 各种研究机构的碳排放数据概况
其中1996年以前重庆包括在四川省内,因此没有估算重庆市1990年和1995年的碳排放量。各区域1978—2012年的碳排放量的数据根据各种能源消费情况乘以碳排放系数得到。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以往的研究,采用面板计量模型如下:
将“式2”取对数,得到:
其中,CPFit表示第i 省第t年的碳排放量,EXit表示出口贸易总额(人民币2000年为不变价),ai为反映个体差异的变量,表示省域的固定效应,βi表示LnEXit的估计系数,uit表示随机误差项。
先分别对序列LnCPFit、LnEXit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LnCPFit、LnEXit均是一阶单整的序列,即I(1)。
表3 面板数据LnCPFit、LnEXit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3 显示,Breitung 检验方法、PP Fisher 检验方法和Hadri 检验结果表明“CPF?”含有单位根,而LLC 检验方法表明“CPF?”不含有单位根。上述四种检验方法对“EX?”水平值的检验则是一致的,表明含有单位根。因此,根据上述结果,可以综合得出上述两个序列的水平值都含有单位根。则需要验证上述两个序列是否是同阶的,即判断是否满足协整的前提条件。
表4 面板数据LnCPFit、LnEXit一次差分序列单位根检验结果
表3 和表4 中*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括号中数据为该统计量的伴随概率。
上述检验结果表明,四种检验方法都表明上述两个差分序列是平稳的,即原序列是一阶单整序列而非平稳序列,即“CPF?”和“EX?”序列均为I(1),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可以进行面板协整检验。
对LnCPFit、LnEXit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运用面板协整的Pedroni 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如表5。
表5 我国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LnCPFit、LnEXit,间协整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5 的检验结果可知,大多数面板协整检验的统计量都支持LnCPFit和LnEXit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的结论。在全国面板检验结果中,仅有Panel ρ-Stat 和Group ρ-Stat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在东部地区中,仅有Panelρ-Stat 和Group ρ-Stat 的统计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中部地区中,仅有Group ρ-Stat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在西部地区中,仅有Panel ρ-Stat 和Group ρ-Stat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即上述统计量在相应的地区检验结果接受原假设,其他检验均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综合考虑,认为两个面板数据在我国及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然后,运用面板数据的最小二乘法(OLS)来估计各地区两个变量间的长期协整关系,以便测度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长期影响程度,长期协整关系的检验结果见表6。回归得出模型的R2为均大于0.85,拟合优度较高,表明模型拟合的效果很好。
表6 我国及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长期弹性系数
由表6 可得出我国及其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中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的长期影响程度,从表中可看出各弹性系数均大于零,说明我国以及三大区域中,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在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满足国外消费的同时,也会使得我国和三大区域的碳排放的增加,即所谓的“碳泄漏”。从系数的大小来看,其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长期影响的系数最大,即弹性值最大,东部地区次之,再次为中部地区,全国的弹性值最小。总体上来看,我国出口贸易仍存在碳排放效应,即出口贸易总额每增加1 单位,碳排放就会增加0.37 个单位。
通过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的面板协整分析,得出我国及其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均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且出口贸易的弹性系数均大于0,说明存在“污染天堂假说”和我国“转移排放”的结论,即存在出口贸易的碳泄露问题。因此在发达国家指定有关碳关税等绿色贸易壁垒的时候,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不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
由协整系数得出,不同地区中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的长期弹性系数是不同的。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的长期弹性值在全国和三个区域中最大,主要是由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所决定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实施,扩大出口贸易成了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出口贸易扩大的过程中对碳基能源消费逐步增加,由此产生的碳排放也会随之增加,因此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碳排放的长期弹性值理应最大。在国家各种政策的扶持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东部地区在出口贸易的推动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总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一大区域。因此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口贸易的碳排放效应也较为明显。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中部地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较大贡献。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推动下,中部地区出口贸易虽然有了很大起色,但由于还未实现出口贸易方式的顺利转型,出口贸易方式仍然以粗放型为主,造成的碳排放效应也较大。所以,制定政策要根据相应地区的差别,从产业规模、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清洁技术水平入手,寻找我国实现碳减排的措施,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协调发展。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要控制“三高”行业的过快增长,逐步降低这些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不断用高新技术对传统的高能耗重化工业进行改造,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使之由高碳行业向低碳行业转变。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促进我国工业良性循环,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
第二,转变贸易增长方式,实现“贸易减排”。面对金融危机,要抓住机遇走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创建低碳导向的内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加快对出口贸易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扩展贸易的产业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同时建立完善的绿色贸易政策体系。大力构建包括绿色投资政策、环境关税政策、市场准入制度等在内的相关政策体系。
第三,调节高碳企业的出口规模。目前我国仍然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达到我国经济增长、外贸扩大和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政府有必要采取适当措施来调节高碳企业的出口规模,使贸易和环境协调发展。
第四,促进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与世界先进国家能源效率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而在我国传统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很难有颠覆性改变的情况下,应把能源结构调整和提高能源效率二者结合起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低碳技术,推行节能新机制是最有效的碳减排途径,这不仅符合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根本转变的需要,而且有利于降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
第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还应建立和完善低碳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提高相关政策的效能;加大宣传力度,把低碳理念融入建设、生产、消费和管理活动中,形成低碳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
[1]Weber C L,Peters G P,Guan D,et al.The Contribution of Chinese Exports to climate Change[J].Energy Policy,2008,36(9):3572-3577.
[2]Guan D,Hubacek K,Weber C L,et al.The drivers of Chinese CO2emissions from 1980 to 2030[J].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2008,18(4):626-634.
[3]Paresh Kumar Narayan,Russell Smyth.Multivariate Granger causality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exports and GDP:Evidence from a panel of Middle Eastern countries[J].Energy Policy,2009(37):229-236.
[4]许广月,宋德勇.我国出口贸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1):74-79.
[5]张峰,蒋婷.碳排放与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山东省1984~2008年数据的计量分析[J].生态经济,2011(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