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简媜《水问》中的心路历程

2013-08-15 00:43:38戚明钧乔晓晓
关键词:散文青春大学

戚明钧,乔晓晓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论简媜《水问》中的心路历程

戚明钧,乔晓晓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简媜在《水问》中以清纯的少女心怀叙说大学校园内外的人生幻化,以女性的柔韧与灵动显示心灵情感的饱满与张弛,成功地将复杂的意绪表现得既有气势又不失节制,笔触自然且富有创造意蕴,充满了青春的觉醒和生命的启迪。

台湾;简媜;水问;文学

简媜,台湾实力派女作家,台湾新时代散文创作现实和发展趋势的代表。简媜在中学阶段就走上了文学道路,大学时代热衷于散文创作。《水问》是她的第一部散文集,收录的是她大学四年写的35篇散文,内容虽然局限于校园生活和感受,但充满了与生命有关的命题,反映了她对知识的追求和心灵成长的轨迹。读《水问》,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辞藻之华丽、感情之细腻、思想之深邃,还可以看出作者对爱情、友情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的深刻领悟,这不仅是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探索,也是当代大学生从青春萌动到成熟坚定的共同心路历程。

一、《水问》中的人生感受

简媜作为台湾新生代的代表作家,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她在探索生命价值、叩问人生真谛的同时不懈地寻求自我,坦露自我人格,忠于自我本色。她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取材机敏诠释深刻,开拓了散文新境界[1]。《水问》的文风和体例安排类于诗经,具有一定的古典风格。它包括六卷,每卷单独成卷又互有联系,记录了作者在大学期间的心情和思索。叙述方式通常都是由景入题、借景抒情,将人生思考融于四季风情,情与景的融合表达得十分自然,让人感觉非常美。

(一)《水问·花诰》:春之憧憬

简媜从小生活在农村,对自然有比其他人更多的亲切感。初入大学的她,对于周围的一切都充满新鲜感。《水问·花诰》描写了多处景致,有灿烂的杜鹃花,有苍劲的木棉树,还有充满诗意的天堂鸟。古今妙文多出自妙悟,这种妙悟既是严肃的思索,也是对生命热爱的表达。漫步大学校园,简媜常常被随处可见的景致吸引,驻足观看,聆听花语,细细品味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然后写下自己的感悟。简媜对景的观察非常细致,一棵树上的叶脉,一朵花上的沙粒,在她笔下都有了灵性和情感。天堂鸟的神秘引发她对身世的无限遐想,含羞草的低调使她产生怜悯之心,面包树的忧郁让她感受到英雄式的悲壮,他们充满了生命力,也深深地感染着作者。无论这些景色多么渺小或不引人注目,简媜总是能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它们,欣赏它们,从它们身上挖掘出人格特点,激发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对于初入大学的简媜来说,这一阶段的她未经历世事,未经受挫折,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净化了她的心灵,大自然成了她最好的伙伴。从季节上看,春天,一切生机盎然,充满梦想与希望,正好对应了作者初入大学的喜悦心情与美好憧憬,渲染了青春的生命力。而花正是青春最好的诠释,美丽、自然,她的全部精神都投入到了对青春之花的欣赏之中。此时的简媜是单纯的观景,没有过多个人经历融入其中“对我而言,文学院便是一座罗浮宫”[2]。简媜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将景色刻画的细致入微。从简媜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中,我们看到了她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对文学的态度是不断去探索和发现。

(二)《水问·水经》:夏之困惑

《水问·水经》中的季节安排在了夏季。夏季依旧生机盎然,并更加充满活力。与初入大学时的好奇与新鲜不同,此时的简媜却有些迷失了。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阅读和思考,她不再是简单的观景和抒写,而是开始对生命、对上帝的思索。与多数在校大学生一样,她不断地假设和否定,在夏之灿烂中徘徊,却一直没能得到最终答案。于是她把一腔热情投入到写作中,以为这就是她的归宿和存在的意义。夏天虽然有活力,却太过热闹,她在青春的冲动下勇敢探索却受到阻碍。而爱情也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几篇恋爱中的小记透露着作者初恋的甜蜜,但短暂的爱情终因误会和交流失败而夭折。年轻的简媜顿时感觉到爱情的脆弱,爱情究竟是付出还是占有,在她心中留下了未解的谜。

与第一卷不同,景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简媜情感抒发的陪衬和借以消愁的美酒。“问”得不到解答,她难免郁闷,只有在自然中寻求排解并从中获得鼓励。偶然的一次仰望天空,简媜想到了夸父追日的神话故事。夸父渴死在追寻太阳的过程中,她却坚持认为如果夸父没有渴死,就一定能追到太阳甚至还认为她自己就有夸父的血统[3]。她还记录了她在高二时玩耍一只小虫子的趣事。小红虫本来是惧怕黑暗的,她却故意将其置于黑暗之中,看其如何是好,小红虫在短暂的停滞后,紧张还是勇敢地走出了黑暗。这其实就是作者在经历了爱情的挫折与困惑后的自我安慰与鼓励,人生路上的崎岖不平,甚至是失恋留下的遗憾,都是成长过程中需要付出的代价。在这样一个过于热闹的夏天里,似乎注定找不出作者想要的答案,青春路上的探究也只能是在短暂失败和鼓起勇气间往复。

(三)《水问·悲赋》:秋之悲伤

《水问·悲赋》表达的是一个悲字,然而悲从何来?文章是从一次在医院目睹的生死景象渲染开来的。也许是因为秋的原因,容易让人由万物凋零而产生悲戚,简媜在苦苦追寻人生意义的同时,也被深深的忧伤情绪所笼罩。这一时期她考虑最多的就是生死问题:有对新生婴儿不幸夭折的悲愤与不甘;有对生命垂危的老人的同情和无奈;有对正享受生命与死亡无缘的人们的困惑和迷茫。这一章虽然写得极短,却将她思考生命过程中的疑惑和复杂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悲过之后,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渺小,但又不甘于向命运低头。“人们的世界没有错,错的一定是星空,那种无法跋涉的寒冷,总让深情的人错足”。她不再感叹生之迷茫,而是发觉生之无奈,依稀发现生之美好和珍贵。秋景中固有的悲完全自然地融入到她的情感中,曾经的美丽完全被忧郁情绪所笼罩,成了作者借以抒发惆怅的背景。

如果说第二卷中作者还能从自然中寻找力量,这一卷她已经将自然完全遗忘,自然也平淡地沦为一种文学的铺垫。在美好的青春时光,考虑到死亡并不奇怪,找不到生的意义,即使再灿烂的青春也无法给人带来一丝阳光,于青春年华在校园中结束自己生命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在本卷末,简媜写到一个为情而死的少年,直接将青春和死亡面对面,增加了她心中的惆怅和惋惜,在秋景的衬托下,她显得十分忧郁。在惋惜逝去者的同时,作者仍然表达了对生之强烈渴望,无论是对于生命,还是对于自然,她都充满着热爱,只是在这一刻,叹息已经不再重要,只有明白了生之无奈,才能明白生之宝贵。纵观简媜的散文,对生与死的探讨一直乐此不疲,这一卷对于死亡的描写和悲鸣更让人感觉到她心中的无限惆怅。但这就是她散文的特点,对死亡描写不但没有消磨文章的生命力度,相反在试图超越死亡意识的过程中更显其对生命的渴望与追寻[4]。

二、《水问》中的青春探索

总体上看,《水问》全书有两个线索:一是季节线索,全书所有章节几乎都是分别按照春、夏、秋的情景来抒写的。虽然大学生活不只一年,但这样的季节变化恰巧反映了作者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也更能为作者的生命思考营造氛围、衬托感情;另外一条线索是从初入大学到恋爱、到成熟、再到离别的四年大学生涯。虽然看似都是时间线索,但季节线索并非一年,而只是让季节做了陪衬而已,作者精心巧妙地把春夏秋连接在一起。第二条线索也不仅是时间线索,更是随着大学四年学习和思考慢慢成熟的心路历程。

(一)青春的困惑

《水问》对于青春的感悟,多以人生和感情居多。综观全书,简媜思考最多的就是生命的意义及生活的勇气。这一主题尽管是在《水问·花诰》之后才提出,但整本书前面和后面讨论的问题常有相似却层次不同。前面部分表现更多的是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鲜感和探索欲,此时的她还畅翔在轻松自在的大学时光。“生活,是门高妙深奥的学问,我只是门外的拾穗者,那么,有什么极辛酸苦涩的东西都赐给我吧!卷高双袖,让我来酿!”在她眼中,未来人生充满了美好,即使有疑问,有探求,也很快就被幻想取代了。后来她开始直面人生的价值,在探求宇宙真理和世界存在的路上苦苦追寻。之后她又发现自己的理想是将感悟化作文字,成为一名作家,将自己的生命探索汇集成文字,而退稿的打击让她低落,短暂而美丽的爱情又让她心生困惑。人生的价值何在?自然的奥秘何在?这些问题一直纠缠着她吸引着她,也折磨着她。在这一阶段,人生价值的追寻是她的主题。对人生的百思不得其解,对梦想追求的幻灭,对死亡的恐惧和无奈,对这一切不自觉的思索将她推到绝望边缘,直到她意识到自己可悲的状态,在自然的帮助下重新站了起来,感悟到了人生的价值,直面现实的残酷,摆正了自己的心态,能够坦然面对和勇敢坚定地去追求。

(二)青春的逃避

《水问·碎词》中,有一节叫“美丽的茧”。作者面对人世间的无奈,面对曾经憧憬过而后又破碎的爱情,以及自己心中一系列无法解答的疑惑,选择了做一个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茧。她开始否定过去:“这二十年的美好,都是善意的谎言。”她开始寻求逃避:“让懂的人懂,让不懂的人不懂,让世界是世界我甘心是我的茧。”不可否认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观点。她否定过去,否定世界,躲在自己曾经美好的幻想中寻求安全感。在做回“茧”之后,她似乎平静了许多,再去寻山水之情,可没想到的是,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她却失去了那颗敏感热忱的心。她能体会到的不再是生命力和勇气,而是无限的惋惜。以至于后来山水也变得“本无情”。本来是一次充满憧憬的郊游变成了“非山非水非云非月。即便是她曾经最爱的自然,此时也都变成了无情的东西。青春路上最难走的恐怕也是这一步,对任何东西都失去了希望。此卷中,景已经不再充满感情和性格,而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颗无奈的心已经无法从景色中解读出力量,解读出前进的动力[5]。作者试图再次寻找自然这位老友,希望能像以前一样把酒言欢,却发现这位老友已经判若两人,无法再告诉她什么生命的奥秘,而是冷冰冰的沉默不语。其实不是景变了,而是作者看世界的心变了。一颗冷冷的心怎么能从本来就不会言语的山水中看出热情和生命力?自然向她关上了奥妙之门,给她留下的只有对往昔的怀念,还有对一直无法割舍的爱情的留恋。我们不能责怪作者,因为青春难以跨越这个过程,“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在多次的失败和追寻后,青春才能变得更加美好、更加美丽;也只有告别了过去和阴霾,青春才能重获生命和激情。

(三)青春的涅槃

在最后两章中,作者从绝望和消沉边缘归来,还是因为景,因为她对自然的爱。作者本来已经万念俱灰,看不到什么生的美丽之处,她一个人在宿舍时心灵疲惫不堪,不小心洒了一杯水,看到水浸透了自己往日最爱的书稿,她意识到自己失去生命意志的悲惨。而一片偶然飘来的绿叶,让她重新看到了生的美丽,在绝望的边缘重新燃起了生的依恋,“纵然你已声嘶力竭,请你也要匍匐,匍匐去找生命的泉水。由此,作者涅槃重生,不再迷茫,不再抱怨。她明白了追寻梦想的路本来就不会一帆风顺,挫折的来临可能会让一个人意志消沉、寻求歇息,但如果真得歇下来,得到的不会是平静和安宁,而是难以平复的自我鄙视[6]。于是她坚定地走着自己钟爱的写作之路。在《化音》中,她成了一只涅槃重生的凤凰,勇敢地把一切成败得失放下,坦然地去走自己选择的路。即使经历风雨和困难,她只把它们当作生活的磨练“我感到天地君亲师只有一个虚设的名词只不过无止尽地鞭打我未强壮的沙岸而不是赐我活水浩瀚的海洋”。我们从中可以再次看出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人生不再是如《花诰》中美丽的自然和美好的未来而是成为了一种历练和不断成长。“绝望是选择死亡最好的理由,而我无法在轻视之中还把生命丢给红尘泥泞之路去处理”,作者最终选择的还是坦然面对,从此她对于现实看得更加清楚,内心也变得愈加成熟和强大,她不再因现实的残酷和低劣而忧伤与感慨,而是通过对自我追求的坚定来反馈社会。

三、《水问》中的生命启示

纵观全书,《水问》是飞动着生命光彩的“生命跃动”,是坎坷青春路的记叙,也是对青春的最好诠释青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首先是对人生的欣赏和幻想,然后是不断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否定,然后是疲惫之后的绝望,最后是放下成败的执着追求。简媜的《水问》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不仅仅是美丽,更是充满生命力的青春画卷,不是没有消沉和绝望,反而因为有了这些灰色的时光,青春才能成长,才能更加强大[7]。

《水问》不仅记录了作者大学四年的酸甜苦辣,同时也是当今大学校园生活的真实写照。大学时光可能会带给我们一些东西,也会带走一些东西。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是,初入大学时每个人都是朝气蓬勃,后面都会有迷失自己和疑惑的状态发生。这种状态中我们每个人都会不断地自我否定和重新树立自己的追求,在理想与现实间徘徊。大学必然会带走的是青春的浮华,但随着浮华被一起带走的可能还有对未来的希望。在《水问》中,简媜从初入大学到大学毕业,始终保留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盼。青年大学生最容易意气风发,目空一切,以为理想的实现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而当受到现实的打击,有的人会放弃理想,有的人会毅然前行。绝望和失落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过程,面对现实社会形形色色的阻挠,很多人都会选择逃避,而《水问》的作者却没有。她能够看清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差距,也能看清人生理想的实现从来就不会一帆风顺。最为关键的是,她无法放下心中对生命中美的追求的渴望一颗热爱生命与自然的心,不会在丑陋的现实面前低头!

简媜的散文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她长于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形而上的思考,每每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出新颖而深邃的哲理,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在生命寓意的探寻上,她显得沉实而执着。她揭示出当代社会知识与生活、生命与人生现实之间的冲突,但依旧执着于精神家园——心灵伊甸园的寻找,努力寻出自我存在的意义[8]。这一切对于正处于青春困惑中的在校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不再苛求社会,而要用默默努力代替抱怨;不再惧怕挫折,而要明白那只是通往涅槃路上必经的荆棘;要学会感恩,感谢自然赐予了我们值得拥有的一切;要学会欣赏,欣赏自然中各个虽然短暂却美丽的生命,欣赏虽然有遗憾却有过甜蜜的爱情;要学会放下,放下曾经的困惑与失败,放下已经逝去的爱情。当我们走出校园,当我们向过去依依惜别,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那些即将离去的记忆的美好,但我们不再悲伤,依旧饱含着初入大学时的憧憬,坚定地走向未来。我们带走的仅仅是一颗初入大学时热切企盼生机勃勃的心,和面对现实和挫折的勇气。我们必须明白成功的道路永远不会是一帆风顺,人生的意义也不仅在于最终成就的东西,而是一条以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祭、涅槃重生的征程。

[1]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37.

[2]伦慧娟.从修辞学看简媜散文的表现风格[J].语言理论研究,2007(12):65-68.

[3]李琴.简媜散文中的死亡意识[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23(2):34-38.

[4]徐学.当代散文中的生命体验[J].厦门:台湾研究集刊,1995(6):34-35.

[5]宋耀良.艺术家的生命向力[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55-56.

[6]郑明俐.現代散文纵横论[M].台北:大安出版社,1986:23-25.

[7]高云.一株行走的草——简媜散文品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9):22-25.

[8] 范嵘.简媜散文论[D].苏州:苏州大学,2008.

On the Interior Journey of Jian Zhen's Shui Wen

QI Ming-jun,QIAO Xiao-xiao
(School of Maxim,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18,China)

In the book of Shui Wen,as a young girl,Jian Zhen narrates the fantas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llege life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ampus.She depicts the fullness and relaxation of her spirit and emo tion in her female flexible and ethereal style,expressing the complicated mood in an imposing manner without losing control.Her style of writing is natural and full of creative connotations,which embodies the awakening of the youth and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ir lives.

Taiwan;Jian Zhen;Shui Wen;literature

I206.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B

B

1001-9146(2013)04-0073-04

2013-04-18

戚明钧(1968-),浙江富阳人,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

猜你喜欢
散文青春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散文两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两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56
大学求学的遗憾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Coco薇(2017年10期)2017-10-12 19:26:55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Coco薇(2016年8期)2016-10-09 16: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