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新生儿卡介苗注射法的应用及效果

2013-08-18 06:35梅云娟史厚霞
中外医疗 2013年4期
关键词:注射法卡介苗针尖

梅云娟 史厚霞

江苏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苏南通226001

结核病是世界免疫规划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新生儿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是接种卡介苗,其能减少发病和减轻病情[1].方法是人工使未受感染的人体产生一次轻微的以及没有临床发病危险的原发感染,以达到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目的.随着卡介苗免疫接种的实施,结核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增加,结核病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因此,新生儿卡介苗注射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预防效果.为提高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效果,该院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7月出生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1 000例改进传统注射法进行接种,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新生儿1 000例,其中男507例,女493例;阴道分娩439例,剖宫产561例;胎龄37~42周,平均(39.1±2.2)周;出生体重2 500~4 600 g,平均(3 245±560.4)g;出生至注射时间1~24h,平均(6.34±2.85)h.将新生儿按床位主任负责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2例,采用改进型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苗;对照组498例,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

1.2 材料

干冻卡介苗0.25 mg(5人份),冷藏在2~8°C的冰箱内,稀释液为内附的灭菌注射用水0.5 mL,一次性1mL灭菌注射器,针尖斜面长度<2 mm.

1.3 方法

1.3.1 护士培训由取得预防接种证的该科室护士完成对两组新生儿皮内注射卡介苗并进行评估.接种前先对护士进行培训,对改进型皮内注射卡介苗方法、观察内容等进行讲解并示范,并要求熟练掌握该项技术.

1.3.2 疫苗的溶解与吸取使用1 mL注射器抽取0.5 mL稀释液沿安瓿内壁缓缓注入,放置约1 min后,轻轻转动安瓿以使疫苗充分溶解,避免泡沫产生[2].观察组采用改进的传统操作方法,即增加抽吸次数;操作者使用注射器反复进行10次以上的抽吸,并立即用另一支1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0.1 mL菌液,现配现用.

1.3.3 接种环境接种室内保持空气清新、安静,温度22~26℃,湿度50%~60%,光线明亮,接种工作台宽敞.

1.3.4 接种方法①观察组502例,将新生儿抱至接种台上,取右侧卧位,背部垫一软枕,脱去左侧衣袖塞入腋下,将新生儿屈曲左肘关节60~70°,前臂靠前胸,注射部位在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处,操作者中指、无名指、小指及大、小鱼际肌环握住新生儿左上臂,注射部位皮肤用75%酒精消毒,消毒直径≥5 cm,左手拇指与食指横向分别放固定在接种部位的上下方,然后向内捏紧皮肤并提起,同时用左手的肘部轻轻按住新生儿下肢将新生儿整个固定住,消毒待干后,右手持注射器,进针方向与上臂横轴平行,顺着皮肤横纹,针头斜面向上针尖稍向下压,与皮肤呈5°角轻轻将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再进入约0.5 mm,右手推药0.1 mL,形成一个直径5~8 mm圆形皮丘,皮肤变白,针尖在皮内滞留3~5 s旋转针头180°使针头斜面向下退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3].②对照组498例,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用左手拇指绷紧注射部位皮肤,行皮内注射.

1.4 评价方法

①一次穿刺成功:一次性将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且推针时无菌液漏出;②菌液外溢:拔针后针眼处有菌苗逆流,反之为无菌苗外溢;③皮丘达标:拔针后见带毛孔的白色小丘疱,直径5~8 mm,<5 mm为皮丘无效[4];④新生儿身体稳定性:新生儿在注射过程中身体是否晃动而影响进针或推药为标准(以操作者感觉判断).

表1 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比较

2 结果

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502例,采用改进型卡介苗接种方法行皮内注射接种卡介苗,一次穿刺成功496例,穿刺成功率98.8%;皮丘达标489例,皮丘无效13例,达标率97.4%;身体稳定480例,身体晃动35例,身体稳定性95.6%;拔针后菌液外溢11例,菌液外溢率2.19%.对照组采用传统皮内注射法,一次穿刺成功428例,穿刺成功率85.9%;皮丘达标420例,皮丘无效78例,达标率84.3%;身体稳定400例,身体晃动98例,身体稳定性80.3%;拔针后菌液外溢58例,菌液外溢率11.6%.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皮内注射卡介苗是一项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的技术.即使按照护理操作常规进行皮内注射,仍有可能导致接种无效,局部皮肤无卡痕或肿胀等不良反应.传统的注射方法易使菌苗外溢、皮丘缩小,影响接种效果,改进型皮内注射法大拇指和食指提捏起三角肌可使局部皮肤绷紧,保证了进针的角度,针尖斜面进入皮内后再进入约0.5 mm,防止针尖脱出,提高了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将新生儿背部垫一软枕,使新生儿舒适.沿着皮肤横纹方向刺入,机械损伤小,明显减少推注药液时间,使新生儿疼痛减轻[5].因新生儿皮肤和成人相比较薄,且韧性较成人低,皮肤中含水量比成人高,这些因素均可使常规皮内注射后的药液外溢增加,改进型皮内注射法采用菌液推完后针尖在皮内滞留3~5 s旋转针头180°使针头斜面向下退出针头,避免了菌液外溢,保证了接种剂量准确.左手的肘部轻轻压住新生儿下肢将新生儿整个固定住,提高了新生儿身体稳定性.结果显示改进型皮内注射法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方法简单、易操作,穿刺成功率高、拔针后几乎无菌液外溢等优点,提高了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成功率的效果.提高了儿童免疫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彭卫生,王英年.新编结核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541.

[2]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4]吕式媛.护理学基础[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5]黄辉.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进针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科学,2011(9):73.

猜你喜欢
注射法卡介苗针尖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挥发酚影响因素探讨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针尖和笔尖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针尖遇到麦芒
皮内注射灭活卡介苗对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CTLA-4 mRNA表达的影响
流动注射法与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方法差异性检验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接种卡介苗婴幼儿家长健康教育信息需求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