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荣富
“补笔”,即三言两语的补充。它非行文的“主体”或“正说”,而属添加部分,但有了它,就如在烹制菜肴时增添了辅料和调味品,文章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补笔的第一种是补苴罅漏之笔,可使行文趋于周密。
上海的一个会议提出到2010年拿出10个世界名牌。让人深感疑惑的是:打造世界名牌也可以先定个数量指标吗?可口可乐是世界名牌,它的成功,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理念灌输,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努力融入了世界各地百姓生活。很多知名的大公司都不敢称自家产品是“世界名牌”,因为国际市场占有率没到那份上。这样说,并非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我们也希望上海能多些“世界名牌”,但这种定计划、定指标的做法总让人心里不踏实。
上面加点的一段即为“补笔”。其前的文字,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会有推崇洋品牌之嫌,补上这一笔,就把可能产生的这一疏漏给补上了。刘勰说“文贵圆通”,补笔正可起到不留漏洞的作用。
补笔的第二种是“旁挑侧刺”之笔,有助于内容的深化。
有这样一幅新闻照片:某局长春节前去给一个贫病交加的职工送捐助款,他对着镜头满面春风、笑容灿烂。这使我想起一则逸闻:1959年彭德怀回家乡视察,看到农民缺吃少穿,流下了热泪。作为一个有良知的领导者,面对身陷困境的民众,恐怕很难浑身轻松,满面笑容。所以我无法理解那个局长能笑得如此开心。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要领导此刻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也不难,但生活不是演戏,像彭老那样自然流露的对人民的真情才弥足珍贵。
这一补笔十分老练。当官者心里应装有百姓,如果没有这份真实的感情,再会表演也没有用。表情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对那个满面笑容的局长来说,换种表情并不难,但要改变内心就难了。这一旁挑侧刺的补笔无疑是在告诫这个局长大人及类似官员要从内心反省自己,对百姓是否有真感情。
补笔的第三种是“节外生枝”之笔,可使文章通过即时信息增加灵气。
陕西青年王会海和王家雄在天津蓟县黄崖长城进行自行车飞越长城的活动,不幸意外身亡。此事提醒人们:挑战极限活动,需要勇敢,但莫要鲁莽。由于商业因素的介入,此类活动大有升温之势,又由于科学论证和准备的不足也增大了危险性。就在写作此文时,又传来北大学子在西藏登山遇难的不幸消息,看来,国家有关部门对各种挑战极限活动应出台相应的法规加以规范。
这一补笔,将即时信息引入文中,与文中所叙之事形成相关链接,从而更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普遍性以及写作此文的必要性。读到这样的补笔,令人有文到尽处却又峭拔而起之感,生动而给力。
补笔的第四种是对引入文中的某一说法加以补充,使之更为完备。这是一种思维的延伸。
从电视新闻中看到郑州某校学生发出“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的誓言,我眼睛陡然一亮。高三如果没有“苦”“累”“拼”“搏”,怎能对得起父母、老师和自己?但我又觉得,更需要在一种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去完成“吃苦受累,努力拼搏”的过程,在走过高考的艰苦路程中积累下来的生活体验、人生感悟和学习经验才是比高考分数更为宝贵的财富。所以,我想在上述口号之后再增补“不思不悟,高三无望;不养不歇,高三没戏”一句。只有把“苦累拼搏”和“思悟
养歇”有机地组合成正能量,我们才能享受过程,享受它最后带给我
们的丰富精神财富。
此段文字,作者不是照搬电视新闻中的一句话发点儿感慨就完事了,而是在肯定它的同时再予以补充。这一补笔实为思维的延伸,文章的立论也就随之更上了一层。被我们引用的话,虽有其可取之处,但未必很合己意,这时加一补笔,就能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
思想浅陋、说理生硬、行文板滞是初学写作者易犯的毛病。要克服这些毛病,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但学会运用补笔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不妨学着用它来深化思考、完善观点,增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