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乐
初读《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文,聂荣臻将军和善可亲的形象便呈现于眼前。这篇文章语言朴实、叙述清楚,我以为聂将军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并不难把握。然而,随着细读的深入,我发现将聂将军的形象仅定位于“和善可亲”,显然过于单薄了,从不同角度细细读,慢慢品,我们会读出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聂将军。
一读将军之“仁”
聂将军悉心照料两个日本孤女的文字,在文中比比皆是。学生即便是自主阅读,大多也能关注到那些描写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而教师则需要引领学生突破感性认知,揣摩将军的“照料”,进而体会将军之“仁”。
“聂将军先抱起不满周岁的小妹妹,看到她的伤口包扎得很好,便马上让警卫员去老乡家给她找奶吃。”聂将军见到两位孤女,首先做的事是查看伤势。显然,在将军眼中孩子的伤势是最重要的。确认伤口包扎得很好,聂将军才放了心。接着,将军做的第二件事是为小妹妹找奶吃。能否为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找到合适的食物,关系到她的健康,她的生存。将军“马上”让警卫员去办这件事,可见聂将军首先“照料”的是两个孤女的安全与健康。
“然后,又慈爱地拉过那个大一些的女孩,亲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聂将军见这孩子两眼里流露出惊恐的神色,就拿过一个洗干净的梨子,和蔼地说:‘这梨洗干净了,吃吧!”这两句话直接描写了聂将军的语言、动作、神态,“慈爱”、“亲切”、“和蔼”等词鲜明地表现出将军和蔼可亲的一面。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追问一句:“聂将军为什么要这样做?”引导学生思考将军这样做的目的。联系美穗子不停地说:“妈妈死了,妈妈死了……”以及她“惊恐的神色”,我们便可以体会将军的一番良苦用心。他关注到了两个孤女恐惧、紧张的心情,用自己的和善来温暖她们。这是对两个孩子心理情绪的照料。
“然而,激烈的战事不知何时才能结束,为了保证两个孩子的安全,聂将军决定把她们送回石家庄的日军指挥部去,让日方把孩子转送回国,交给她们的亲友。”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带着两个孤苦无依的孩子转战南北,确实不是长久之计。这里,不妨引导学生从美穗子的角度思考:远离故土,跟着将军在炮火中成长;回到故乡,由亲友抚养长大。哪条生活道路,对美穗子姐妹更合适?学生不难理解,对于两个年幼的孩子而言,自然是回到祖国、回到亲友身边更有利于她们的健康成长。而将军正是这样考虑的。这是将军对两个日本孤女细心照料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她们成长发展的照料。
围绕“照料”一词,我们读出了聂将军对两个日本孤女多层面的关怀,在安全健康、心理情绪、成长发展上处处为她们考虑,为她们谋划,足见一位将军仁厚的一面。
再读将军之“义”
聂将军在文中不仅表现出其慈爱仁厚的一面,更展现出一位将军的见识与胸襟。细读来,将军正气凛然、爱憎分明的形象呼之欲出。
“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解读聂将军对战士们说的这两句话,可由“无辜”一词入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无辜”一词的意思。无辜,清白无罪的。谁是清白无罪的呢?显然,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远离故乡,失去父母,是战争的受害者。那么,谁是有罪的呢?此处引导学生换个思路来考虑,残忍杀害我们无数同胞的日本侵略者是有罪的,发动这场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是有罪的,他们是我们的敌人。经过这一番辨析,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两个概念——“敌人”与“日本人民”。显然,这两者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聂将军的这段话,既为战士们辨析了他们的不同,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二者不同的态度。对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一定要”好好照料,“决不能”伤害他们。
细细读懂聂将军这两句话,我们看出聂将军的“仁”,决不是东郭先生式的糊涂的仁慈,而是爱憎分明,散发着一股凛然正气。
三读将军之“勇”
聂将军的崇高形象还鲜明地表现在他写给日军官兵的信中。聂将军说:“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仇敌……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聂将军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一生戎马,南征北战,这封信表现出了他作为一名将军的宽广胸怀与超凡气魄。他首先将“日本士兵及人民”与日本法西斯头目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我八路军的抗战态度——抗战事业必当“有始有终”。全面抗日的战争已经打响,中国人民遭遇到哪些不幸?中国陷入怎样的困境?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险?一连串的追问,让学生联系起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回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更能感受将军的英雄气概——“有始有终”、“奋斗到底”。透过这一段话,我们看到的是一位中国将军有礼有节、刚柔并济、不卑不亢的坚定态度。
聂将军是一位宽厚仁慈的长者,是一个正气凛然、爱憎分明的国际主义者,又是一位勇敢坚定、不屈不挠的中国将军。
解读一篇文章,切忌浮光掠影。倘若我们读得浅了,课堂上难免泛泛而谈,学生的理解也很难深入。初读《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大家都不认为有什么难解的语段。聂将军“和善可亲”的形象特点,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我们再细细品读,又会读出将军正气凛然、爱憎分明、勇敢坚定的另一面。优秀的文本就是这样。它呈现出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需要我们细细读,慢慢品。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