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响水 224600)
前牙残根残冠在临床比较常见,不仅影响咀嚼和日常用牙,还有失美观。桩核技术用于前牙残根残冠的修复已经有多年,早期主要采用金属桩,但其具有不透光性,易造成牙龈染色和致敏,而且也对楔应力产生影响,使治疗后的长期疗效不佳[1,2]。随着修复材料的不断改进,纤维桩以其良好的抗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受到了临床青睐[3]。本文分析了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患者资料来源于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均因前牙残根残冠就诊,患者数共82例(102颗患者牙),男36例(47颗),女46例(55颗),患者年龄最低12岁,最高63岁,平均(38.2±5.4)岁。患牙位置:尖牙12颗,上中切牙67颗,侧切牙23颗。其中,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诊患者40例(48颗),列入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诊患者42例(54颗),列入研究组,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研究组采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金属桩核修复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 牙体预备:对患者患牙先行根管治疗,术后观察一周,根尖无炎性病变、摄片可见根充完善、牙周健康者,可行修复治疗。参照烤瓷牙的牙体预备方法,牙本质肩领保持至少1-2mm,于牙颈部位准备宽约1mm的齐龈肩台。预成钻支队牙胶等填充物,和完成钻预备长度在根长2/3-3/4范围内的根管,并于根尖留置长约5mm的牙胶尖。
1.2.2 纤维脏粘固:取直径相匹配的FiBio玻璃纤维桩置于根管内,车针于适当高度切断桩体,用酸对根管行15s腐蚀,流水冲洗,细毛刷以Bond2AB混合液涂于根管壁并吸干多余的液体,10s光照烘干。随后于纤维桩上再涂Bond2AB混合液,烘干,注射针头将催化剂与DUO-link基质注入纤维桩内,固定后去除多余物质,制作桩核。
1.2.3 牙冠修复:参照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技术,用BOND2粘结剂粘结,常规排龈,以高精度藻酸盐印膜后,制作临时修复一新体,一周后试戴。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治疗成功率采用牙体检查和X线透片确定:患牙出现纤维桩松动、移位、脱落、折断、根折断、根冠脱落等,视为治疗不成功,除此以外,视为治疗成功。同时观察患牙周围其它健康牙体的色泽,检查患牙修复后牙冠颜色是否与整口牙协调,检查牙龈是否出现暗沉等。治疗后调查患者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由患者自主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认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成功率:研究组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成功主要由于桩体松动、移位、根冠脱落和牙龈变色,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患牙治疗成功情况比较 n(%)
2.2 满意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金属桩是早期前牙残根残冠治疗的主要方法,但随着临床应用量的不断增加,渐渐发现金属桩的弊端在于影响楔应力,使本已经比较脆弱的患牙牙根折裂[4],另一方面,金属桩具有不透光性,这容易造成牙龈的染色,甚至一些过敏体质患者出现牙龈过敏等,影响治疗效果[5];当然,金属桩还可能影响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时的检查结果,对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造成阻碍[6]。
前牙残根残冠修复的应用材料需要具有耐用性、美观性、轻便性、安全性、生物相容性等,而近些年来应用于临床的纤维桩则拥有这些特点,大大优于金属桩的修复效果。同时,纤维桩与树脂核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减少患者来回就诊的次数,有较好的透光性,无细胞毒性,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也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在本组研究中,采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术后成功率明显高于采用金属桩治疗的对照组,发生桩松动、桩移位、桩脱落和牙龈变色的案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了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还有,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患者对采用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具有更高的满意度。
酸腐蚀粘结技术结合树脂类粘结剂,可以提高纤维桩的粘结性,加大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稳定性,减少移位、松动、脱落等现象的发生。酸腐蚀可以使清除污染层后的根管壁脱矿层上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纤维构架,这样树脂就可以渗透入这些网格内,从而与牙本质相互扩散,形成较强的机械应力,加强坚固性。纤维桩具有一定的弹性模量,当患牙受到一定作用力时,纤维桩可与牙体组织一同产生小量形变,从而避免了因根尖应力集中而产生的根折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给患者实施治疗时,应注意观察患牙周围牙龈组织变化情况,由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敏感体质,即使是纤维桩也可能引起牙龈过敏,因此为避免加重患者负担,应及时观察和询问患者感觉,发现可能存在致敏现象,应先暂停治疗,考虑采用其它方式或材料治疗。
[1] 孟志勇.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7):52-53.
[2] 刘俊.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56例临床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8,22(3):241-242.
[3] 闻丽娟,曹作宏.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56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2(12):29-30.
[4] 刘永红.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21(10):64-66.
[5] 张静.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133-134.
[6] 宋林林,马敏.纤维桩树脂核修复前牙残根残冠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