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河北 围场 068450)
1.1 一般资料:全部208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4例,男62例,女42例;年龄16-41岁,平均(28.5±10.34)岁;病程27-172d,平均(69.38±29.41)d。对照组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15-42岁,平均(27.69±7.85)岁;病程32-169d,平均(84.82±42.38)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①发病前1-3周有低热、咽痛、全身乏力或上呼吸道感染史;②典型四肢皮肤紫癜,可伴腹痛、关节肿痛和(或)血尿;③血小板计数、功能及凝血检查正常;④排除其它原因所致之血管炎及紫癜[1]。
1.2.2 中医诊断标准:①肌肤出现青紫斑点,小如针尖,大者融合成片,压之不褪色;②紫斑好发于四肢,尤以下肢为甚,常反复发作;③重者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及崩漏;④小儿及成人皆可患此病,但以女性为多见;⑤辅助检查。血、尿常规,大便潜血试验,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有助于明确出血的原因,帮助诊断[2]。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消除致病因素、抗组织胺药、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抗组织胺药物使用扑尔敏(赤峰孟欣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5020562)4mg 3次/d口服;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使用维生素c(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0713)100mg 3次/d口服、曲克芦丁(北京中新制药厂,国药准字H11021841)200mg 3次/d口服;7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27)80mg 1次/d静点,连用3d。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基本药物如下:桃仁15g、红花10g、生地20g、当归15g、赤芍20g、丹参20g、黄芪30g、牡丹皮15g、紫草10g、连翘15g、水牛角10g、甘草10g。对于热邪郁滞胃肠,气血郁滞见腹痛者,酌加白芍30g、甘草15g、五灵脂10g、蒲黄10g等活血化瘀、缓急止痛;热伤肠络见便血者,可加槐花12g、地榆15g、凉血止血;血瘀关节经络见关节肿胀、於痛,酌加鸡血藤20g、忍冬藤15g、川牛膝15g等清热、活血、养血散瘀止痛;热伤肾络尿血者加白茅根30g、大小蓟各20g等凉血止血;紫癜反复出现者加徐长卿30g、地肤子15g、黄芪30g,当以活血、解毒、益气通络,伴风热感冒者合银翘散加减;伴风寒感冒者合荆防败毒散加减。
1.3.3 两组均2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具体包括:皮肤紫癜、腹痛、腹泻、呕血、粘液便、血便、关节肿胀疼痛、水肿。参照《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对每一症状按正常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来进行观察[3]。
1.5 疗效标准:显效:紫癜全部消退,伴随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皮肤紫癜消失或明显减少,全身症状减轻,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无效:皮肤紫癜未退或退而复发,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组(n=104)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104)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分) 258.6±20.5 176±10.9*△ 239.3±18.6 198±18.9*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能改善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症状。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由表2可见,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治疗组。
过敏性紫癜属中医学血证、紫斑、肌衄范畴。是以血液溢出肌肤之间,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为特点的病证。其病因为素体有热、血分伏热;或感受风热、湿毒等外邪;或进食鱼、虾、辛辣等燥热腥发动风之品,积而化热,致热伏血分,扰动血脉,迫血妄行。血液溢于肌肤发为肌衄;损伤肾络,血溢脉外,则见尿血;邪扰于中焦或肠络,则发为腹痛、呕吐、便血;邪气阻滞于关节,则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气阴耗伤,可见气不摄血或阴虚火旺之侯,使病情缠绵难愈。综上分析,其病机不外乎热、瘀、虚三个方面,病变早期以实证为主;后期病情迁延可出现脾气虚弱及肾阴不足之证。临证治疗时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几年来,笔者应用桃红四物汤加味临证应用,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桃仁、红花、丹参活血行瘀、破宿生新,使离经之血归经;地黄滋阴养血补血;黄芪益气脱毒生肌;当归、赤芍活血、补血、养血柔肝和营;牡丹皮泄血分伏热,凉血散瘀;紫草凉血止血、化瘀消斑;连翘清热解毒;水牛角清心泻火解毒化斑;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诸药配合共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解热祛斑之效。一般服药6-9剂后紫癜可停止再发,诸证明显平稳好转,10余剂后原有斑疹逐渐消退,伴随症状消失。最少服药10剂,最多服药30余剂,平均服药18剂治愈。
现代药理学研究,桃仁能抑制血液凝固,并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红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红花多糖能促进动物淋巴细胞转化,为一种新的免疫调节剂;当归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丹参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功能和促进纤溶活性作用;丹皮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紫草有止血、消炎抑菌作用;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连翘抑菌抗炎、抑制炎性渗出;水牛角代替犀角具有解热、抗炎作用;甘草有抗炎抗过敏及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作用。诸药配伍使用有改善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物化特性、改善免疫功能达到抗炎、抗过敏、减少炎性渗出和促进组织修复功效[4]。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70-671.
[2] 李明富.中医内科学[M].附:中医内科学(一)自学考试大纲.中国医药出版社,2000.329.
[3] 郑筱萸.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4.
[4] 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M].金盾出版社,1997.39,78-81,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