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智婷
(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 钦州 535000)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症之一,气管切开术是一种紧急抢救术,可使呼吸道通顺,及时排出分泌物,增加血氧浓度,保证全身器官供氧,防止器官功能受阻,但由于缺少对空气的滤过,易产生多种并发症,尤其以肺部感染最常见[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观察。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接受气管切开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区间为13-72岁,中位年龄为58岁,术前均经CT或MIR确诊均属于重型颅脑损伤,其中颅内血肿25例,硬膜下血肿32例,硬膜外血肿23例;损伤原因与昏迷程度各不相同,根据道格拉斯昏迷评分(GSC),其中3-5分患者为34例,6-8分患者为46例。所选患者各项指标均符合气管切开术规定。
1.2 诊治方法:根据患者受伤状况,昏迷情况判断患者预后,若短时间内不能清醒者,及早切开气管;若入院时出现呕吐物误吸,则先进行插管出去异物,再进行气管切开术;或外伤较严重,应先进行颅术,之后进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均由我院耳鼻喉专科医师主刀,其中颅脑清除血肿术或去骨瓣减压术26例,由我院神经外科专科医师主刀。患者接受气管切开术后,立即进行吸痰、排痰,并在气管套内持续低流量供氧,滴入配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同时辅加抗生素预防脑及肺部感染。
1.3 观测指标:肺部感染主要考察两个指标:肺部感染诊断标准:①发热;②出现咳嗽、痰多等呼吸系统症状;③白细胞数目增多;④肺部可闻,有罗音;肺部感染控制标准:①体温恢复正常;②呼吸系统症状显著缓解;③白细胞数目正常;④肺部音清晰。根据Gos预后评分来评价治疗效果:1分死亡;2分植物生存;3分重度残疾;4分轻度残疾;5分恢复良好。
1.4 统计学方法:通过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结果统计分析,均数均以±s表示。
2.1 肺部感染情况:根据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共有5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肺部感染,根据肺部感染控制标准,共有24例患者感染得到良好控制,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肺部感染情况
2.2 疗效结果:完全治愈41例,28例伴有不同程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9例死亡。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Gos预后评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死亡时间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死亡主因是严重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而后期死亡主要则为术后并发症引起的,其中最常见的为肺部感染。有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与伤重程度有直接关系,患者受伤越重,肺部感染率越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昏迷不醒,颅内高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会引起呕吐,但神经系统反应迟缓,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2],呕吐物和内分泌物因误吸进入气管,而为控制颅内高压而是用脱水剂也会使呕吐物、口腔和鼻腔分泌物回流,诱导肺部炎症[3];同时分泌物堵塞呼吸道,造成患者呼吸不畅;且堵塞的分泌物极易造成细菌滋生,引起肺部感染。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时,一般需要尽早进行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通过在气管前壁切口插套管,辅助患者呼吸[4],不仅可保证患者呼吸顺畅,清除呼吸道内异物,避免患者由于缺氧造成二次损伤,而且还具有湿化气管及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作用;另外,气管切开术还可刺激患者咳嗽,促进肺部空气交换,增加氧气供应,进而起到降低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气管切开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气管切开后,由于缺乏口鼻等过滤、湿润、防御感染的作用,常使吸入的空气过于干燥而易引起细菌感染[5],若插管时不能保证无菌操作,则会进一步增加患者肺部感染概率,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无菌环境。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护理工作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由于患者肺部感染概率很高,患者术后必须置于ICU病房,并尽量减少亲人探视、工作人员进出的次数,防止发生细菌交叉感染[6];由于患者呼吸道易被异物堵塞,因此工作人员必须严密注意患者翻身、拍背、吸痰,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同时通过超声雾化吸入湿化气道,湿润吸入气体,减轻异物在呼吸道的粘附;由于肺部感染常伴体温升高等相关病症,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控患者体温变化,避免延误治疗;由于套管长时间使用会带来污染,因此待患者脑干反射状况好转后,应及时给予拔除;此外,危重患者常抵抗力较弱,应及时补充营养,降低被感染几率。
对本院所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统计分析,可看出我院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率为47.5%,远低于一般感染率,而对感染患者的护理医治中,有57.9%的患者得以缓解,感染控制所需时间平均为16.1d;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将近86.3%的患者病情得以缓解。由此可看出,我院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及护理工作开展还是比较完善,能保证低感染率,高控制率及治疗率。原因可能与我院坚持早期气管切开术,并严格控制气管切开术施用条件有关。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早期气管切开术可明显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因其有多种优势:①可尽早除去呼吸道堵塞,保证患者氧供应;②可避免误吸引起的呼吸道堵塞;③可利用管套直接通过气道给药治疗;④可降低间歇性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我院在对气管切开术控制使用上,主要以以下指征作为参考:①由于颅脑损伤严重预计昏迷时间较长者;②由于出血,呼吸道出现堵塞者;③出现误吸现象者;④曾有过慢性呼吸道或胸部外伤疾病的患者。
[1] 郭润萍.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J].护理与临床,2009,13:231-232.
[2] 周巍,陈光烈,任浩君,等.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115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09,14(2):158-159.
[3] 刘继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1):149-150.
[4] 王天铎,主编.喉科手术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8.
[5] 李杰,唐勇,樊永忠,等.大剂量沐舒坦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6):1802-1804.
[6] 杨明浩,边革元,韩雪玲,等.重型颅脑外伤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2009,8(5):442-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