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国
(扬州市新华中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高中物理知识的描述方式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从多个侧面观察、研究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同时又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然而图像描述要比枯燥的文字、公式更容易理解,但难以掌握,因为高中物理图像是通过应用物理的方法从实物、实验中抽象出来的或是应用数学手段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新课程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图像作用,挖掘图像功能,大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就是值得我们当前新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高考中大量涌现以图像给出解题信息的问题,能否提取最有效的信息是能否快速、甚至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学过的图像尽管很多,甚至图像规则也记得很熟练,一旦碰到实际的问题往往不知如何下手,本专题试图以师生互动而不是以违背规则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点问题.《考试说明》在能力要求的第5点提出: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能够从所给图像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所以有关以图像及其运用为背景的命题,成为历届高考考查的热点,以下列出2007~2012年试题中出现图像题的题号.
2007年:5,12,13;
2008年:5,11,12,14;
2009年:4,8,11,12;
2010年:4,5,11,12,15;
2011年:5,11,12,13,15;
2012年:4,12.
表1 教学设计
续表
续表
续表
综上所述,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主要分为三个版块,即会识图、会画图、会用图.画图比识图难,而会用图解决问题则是最高境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易到难,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在每个版块最后进行总结,目的是让学生从一些看似不相关的问题中找出共性,学会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说到底就是学习方法的指导.
这节教学设计笔者实际操作了2次,通过实际操作,有如下感触:
(1)高中物理中图像种类很多,如还有电路图、实物图、电场线分布图、磁感线分布图、等势线分布图等,本节课涉及的图像种类还较少,如何把各种图像有序的,又能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贴近学生能力水平地进行串连还需进一步探索.
(2)由图像找出需要的信息时,学生经常找不全,甚至不知如何下手.解决某一问题时是否需要画图像或画什么样的图像还很不熟练,这就提醒我们平时对图像类问题的教学还要加强.
(3)本节课中图像涉及的知识跨度较大,学生的思维转换还不够顺畅,那么在高三讲图像问题时是分块讲(如动力学中的图像问题、电学中的图像问题等),还是串在一起讲,哪种方法更好,还有待探究.
除图像外,物理学中还有大量的“图表”.“图表”中也会包含大量的物理信息,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如何利用“图表”去解决物理问题将是我们下面要探究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