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对联之后的聊斋
——为蒲松龄、郭沫若平反昭雪

2013-08-16 02:51
对联 2013年9期
关键词:郭老聊斋为题

●颜 迈

希腊神话告诉我们,主神宙斯和记忆女神的九个女儿,掌握着文学、艺术和科学;九个女神通称叫“缪斯”。不知什么时候,突然跑出个“第十女神”,专管“伪件制作”。跟前边的九个女神相比,第十个女神似乎更神秘,更富有创造力。

这里所要揭示的,正是一个与“伪件制作”有相似之处的故事。

公元1980年,我像荷塘边、月光下的朱自清一样,被一种“淡淡的哀愁”所笼罩。终于在“拈断数茎须”之后,写了一副对联。不久,《贵州青年》杂志索稿。我灵机一动,胡诌了一篇《对联三题》:围绕三副对联,瞎编了三个故事。其一是“琴瑟琵琶,八大王,合手围(为)拿;魑魅魍魉,四小鬼,单戈督(读)战”。其二是“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远避迷途,退还莲近返逍遥”。其三呢,就是我在荷塘月色下凑出的那一副。既然前两个故事是瞎编的,第三个故事也就瞎编了。杂志社大约认为第二联太消沉,删去了。于是,在1981年第7期《贵州青年》上,发表了我的《对联二题》。后一题摘要如下: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从小才智过人,可以七步成诗,出口为对……蒲松龄虽然出身书香人家,可是祖上都科名不显。其父弃儒经商,家境日趋贫困,他虽胸有奇才,却屡试不第,遂愤而弃举业,肆力为古文。相传他为了激励自己奋发著述,曾在自己的镇纸铜条上刻了一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的这一副自勉对联,引用了两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对于一切决心在学术上、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这一副对联可以作为座右铭。

蒲松龄拿别人编聊斋,我拿蒲松龄编聊斋!

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1982年7月22日的《贵州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蒲松龄落第自勉联》的署名文章。过了半个多月,1982年8月15日的《中国青年报》转载了《贵州晚报》的文章。于是,数年之中,所谓“蒲松龄落第自勉联”便“像雾像雨又像风”,在全国弥漫开来。仅我个人手中的资料,就有:

《文汇报》,1983年7月24日。

《吉林青年》,1983年9期。

《山东青年》,1983年10期。

《河南青年》,1983年10期。

《四川青年》,1984年3期。

《中学生百科知识日读》,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上册。

《青年时代》,1984年3期。

《读写知识》,北京教育学院,1984年7 月15日,还配上插图。

《中学生文摘》,广西,1983年1月28日,注明摘自《中学生语文报》。

《语文报》,1989年第355期。

除了上述诚实的转引之外,还有一则十分奇特的创造。1983年12期《读者文摘》上,以《郭沫若妙笔回春》为题,编了这样一则故事:

1962年10月,郭沫若同志游览普陀山焚香洞,拾得一册笔记本。郭老叫人寻找失主,找到一位神色失常的姑娘。这姑娘叫李真真,考大学三次落榜,爱情也受到挫折,于是决心“魂归普陀”。郭老在一番开导之后,奋笔疾书一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

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下面写着“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文末注明:摘自《旅游天府》)

聊斋故事,居然又编到郭沫若身上去了!

生活本身,往往比戏剧还戏剧!

北京《法制日报》1990年1月5日以《郭沫若妙笔救姑娘》为题,叙述了这则故事。

贵州《老年报》1990年4月10日,则以《郭老改联救姑娘》为题,叙述了这则故事。

1991年8月24日《浙江日报》以《郭沫若开导落榜青年》为题,叙述了这则故事。

1991年 9月4日,《福建日报》社主办的《每周文摘》又转引了这则故事。

一定还有很多报刊转引了这则故事。

可能还会有别种内容,别种形式的再创造。

郭沫若普陀救少女的妙处在于:1978年逝世的郭老在1962年用1981年才发表的“蒲松龄落第自勉联”救活了一个准备轻生的姑娘。这则对联是一个教师在1980年撰写的,为了编故事,他把它编到蒲松龄身上去了。

感谢全国的报刊和杂志:是它们把这则“自勉联”普及到全国各地。感谢编撰郭老救少女的同志们:是他们利用这则“自勉联”鼓励了若干青少年,甚至中老年。

历史的车轮总得把一些事实的真相逐渐压出来。

蒲松龄、郭沫若九泉之下难得安息。蒲氏说他没有写过这副对联,郭老说他何曾用这副对联拯救少女!

既然全国报刊转引“自勉联”十年有余,现在也希望转引此文,以便让我们的先贤蒲松龄、郭沫若无憾于九泉。

猜你喜欢
郭老聊斋为题
聊斋书介
聊斋书介
信仰是历史洪流中闪光的金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21年精准点中7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2020年点中70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75年的党龄 一生的信仰
我与《聊斋》
本刊2017年点中65道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题
忆郭启儒
我的忘年之交郭布罗·润麒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