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莉
[摘要]观摩了课堂教学后产生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关注教材,关注1,关注教学手段等都是必要的,本文从文本,学生,手段三个方面谈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 活用教材 思考的空间 优化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56-01
今年春季,我县隆重举办了高效课堂教学观摩会,会上三位县实验小学的名师,展现了个性鲜明,风格各异的数学观摩课,这些令人回味、值得鉴赏的观摩课及评课教师现场的客观点评,诱使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又一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活用教材是必要的,但随意改变教材是不科学的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知识、文化教育、教学发展到某一时期的精品结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教学活动的缩影,而不是教学的圣经,教师有责任对课程剪裁,使教材符合学生的情况,传统教学中把教材神圣化、教条化,照本宣科。现实教学中依然有部分老师认为新教材是符合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学习材料,完全没必要进行重新整理,只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来教就可以了。这些认识及做法,既不符合实际,也与课程标准的理念相悖。无数实践表明,精彩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对教材灵活恰当的处理。因此,活用教材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比如“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执教老师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了给学校选拔投篮能手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每位选手的投球信息,想办法选出一位老师参加比赛。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一下子激起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大江南北的老师都听过著名特级老师黄爱华执教的“百分数的认识”,他从南向北多次上了这节课,随着地理位置的改变,区域文化的不同每次的情境创设都有所不同,有所创新,这不正是活用教材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活力吗?
2.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是必要的,但课堂上的安静也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教学中,活跃的气氛源于教师有效的激趣引导,源于学生积极的参与,源于师生情感的交融及师生的有效互动。然而活跃的课堂气氛的本质要求并不在于“小眼发亮、小手直举,小嘴直说”的泡沫热闹现象,而在于学生的探索是否积极主动,学生的思考是否深入有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毫不吝啬地把教学的时空归还于学生,学生能说的让学生去说,学生能操作的让学生去操作,学生能设计的让学生去设计,学生能发现的让学生去发现,这才是教师权威现象的具体改观,也真正是学生主体的应属之地。如《分一分》教学中,执教老师在引导学生用纸折出分数四分之一时,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研究的实效性给学生留足了时间,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静静地思考着、操作着,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然而,台下确是另一番情景,听课教师议论纷纷:有的说不应该让学生用这么长的时间去独立折纸与涂色,这样课堂显得有些冷场,有的忍耐不住谈论一些与本课无关的话题,可谓是台上“冷场”,台下“热闹”。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无论何种环境下进行课堂教学,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去设计组织课堂教学都应是执教教师应恪守的信条,那种为了迎合评委及听课老师的心理侵吞学生自主活动时间的做法是应该立即刹车的。作为听课教师,我们也应该做文明守纪的观众。尊重上课老师的劳动,尊重学生的创造,在听课过程中,不谈论,不交流教学中的成与败,更不应该讨论那些远离课堂的话题,应学会并养成边听、边记、边分析、边反思的听课好习惯,
3.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必要的,但常规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不容轻视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形象,更为直观,更为现实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材料,可以弥补常规教学手段单调、平淡、声像不能合一、信息量小等缺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数学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角的认识》的教学,在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这一环节,以往的公开课教师大多采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角的实物的图像,然后移走实物,留下角的痕迹。本次的研讨会上,教师则采用让学生观察带角的实物,让学生摸一摸物体上的角,然后在纸上描一描,描出角的模型。二者比较,显然后者的做法更现实、更直观、更利于学生的认知。同样还是《角的认识》这节课,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角就是尖的地方”,教师请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指出其中一个角,当学生多数指的都是尖尖的地方(顶点)时,教师没有直接评价,亲切地说:“是的吗?请拿出你的三角板,用你指的角往另一只手的手心按一按,再拿开看一看手心留下了什么?当学生发现手心上留下的只是一个点的痕迹时,就自我认识到角并不是指尖尖的地方,除了这个尖尖的点,还有别的部分,那就是两条边。通过这样的直观操作,让学生去学习数学,远比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可见,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常规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越,但并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如果合理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或将二者巧妙结合,将会使课堂教学大大增产、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