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幸福教育”促进高职学生的健康成长

2013-08-15 03:50蔡建满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幸福观思想教育

蔡建满

摘 要:现今的高职学生幸福感淡化,缺乏幸福感,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高职学院“两课”教师应当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实际的状况,将“幸福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幸福感,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幸福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80-02

高职学院是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高职学生是一个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他们多是历年高考中成绩靠后的学生,现今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中长大,在幸福的环绕中长大,但他们却似乎幸福得“麻木”了,很少有幸福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诚如某些研究者所言“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物质资料比较充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并不缺乏产生幸福感的物质、精神和社会条件,然而很多大学生缺乏幸福感,甚至一些大学生因为自己的幸福情境,反而产生沉重感、负担感。幸福感淡化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1]笔者曾对某高职学院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在被调查的262名学生当中,只有64名学生说自己感觉很幸福,仅占被调查人数的26%。与那些考上本科学校的同学相比,他们总是有一种失败的感觉,上大学的幸福感觉十分淡薄。很多高职学生喜欢把自己与本科生比,尤其是性格内向、有生理缺陷,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退缩心理,经常感到悲观失望,感觉不到人生的幸福,对自己和未来失去信心,有的甚至愤世嫉俗,并产生对社会、对学校甚至对他人的不满和埋怨情绪,个别还出现了违法现象。基于此,以“幸福教育”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幸福教育”,就是要依照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培养学生形成关于幸福的正确观念,唤醒高职学生的幸福意识,学会感受幸福、珍惜幸福、进一步创造幸福。要让学生知道,享受父母的关爱是幸福,被父母牵挂是幸福,听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幸福;每天要做许多作业是幸福,和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上的问题是幸福,即便做错了事情被老师批评也是一种被关注的幸福。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强调以社会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政治教化,缺少对人的思想状态的关注,对大学生幸福观的教育尤其很少提及。“幸福教育”就是要在传统的“两课”教学中添加新的内容,教育高职学生学会感受幸福,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幸福的看法,主要有两个派别。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这一派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道德上的完善。在中国哲学里,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对于高职学生的幸福教育,第一步就可以按照“快乐主义”的法则来进行。教育高职学生,使他们每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父母的爱,能无忧无虑地在大学校园成长学习,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他们每一个人来到世上,每一点成长进步,无不倾注着来自家人、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学生,生活在如今这个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仍然是幸福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奔赴革命老区,利用所在地的革命史迹、场馆、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幸福教育,到贫困山区进行社会实践,加强“幸福教育”的效果。这样就能使高职学生学会感受幸福,就能使他们保持一种幸福美好的精神状态。第二步就应该按照“完善主义”的法则来进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实现“两课”的终极目标,使高职学生安心学习知识和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应教会高职学生认识到,一个无所事事、精神空虚的人不可能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幸福,只有努力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人生才会幸福。人生只有奋斗才是充实的,只有奉献才是幸福的。作为一名高职学生,如果掌握了一门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人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能造福社会,幸福自己。今天,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地位日益提高,已经获得“世界工厂”的称号,全世界70%的玩具来自中国,地球上50%以上的人穿着中国制造的鞋子。与此相适应,对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得空前迫切。我国飞速发展的高职教育正是适应了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08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工人方面,发达国家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到50%,初级工仅占15%;而目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1.5%,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60%。高职学生作为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正如古人诗中所写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对于在校高职学生来说,当务之急是抓住幸福的感觉,抓住学习的机会,好好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用“幸福教育”法教育高职学生,还应该帮助学生从理论上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所谓幸福,不仅包含着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劳动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创造。劳动是人的根本的生存方式,劳动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展开的过程。人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者,从事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人的需要不仅包括能够满足其需要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而且包括生产这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本身。人的需要的满足,人世间一切幸福的取得,只能通过劳动来实现,舍此别无他路。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们不仅通过劳动创造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通过劳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幸福。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时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定要教育高职学生认识到自己将会成为一名有技能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个人的幸福与社会幸福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社会幸福决定个人幸福,个人幸福丰富社会幸福。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年轻人来说,个人幸福的真正实现,不仅有赖于社会物质和精神生产力的提高,更有赖于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不可分离,社会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基础。社会应当关心和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幸福,并尽可能地为个人幸福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社会幸福高于个人幸福,每个人在向社会索取的同时也要有贡献,要想获得幸福,就要为社会、为他人创造幸福。高职学生一定要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才能不断获得幸福。此外,从主观因素讲,幸福总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永恒的幸福,幸福因人而异,幸福就是一种内心安谧充实的感觉。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变的伟大时代,处在多样的经济生活中,幸福的形式也会多种多样,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正确认识幸福,学会感受幸福,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运用“幸福教育”,要让高职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即一个人幸福与否往往并不由其财富和地位决定,而是与其主观感受密切相关的。一个人只有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才能感受幸福。如果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看到一些消极现象就失去内心平衡,面对金钱的诱惑就变得难以自持,结果必然误入歧途。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就是因为过分贪婪而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也远离了幸福。“幸福教育”应该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要有劳动光荣的思想,不能想着不劳而获,更不能盼着一夜暴富,换句话说,就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职学生,不能不爱劳动,不能不讲奉献,不能抛弃崇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改革造成的深层次矛盾开始集中出现,许多消极腐败现象都在网上流传,这些消极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对高职学生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思想,这些都要思想政治教师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高职学院“两课”教师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结合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实际的状况,将“幸福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高职学生的幸福感,帮助高职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这样才能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曲滨.幸福文化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2).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幸福观思想教育
父亲不断更新的幸福观
退休老人经典感悟
幸福观及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述评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关于高中班主任思想教育的创新方式摭谈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