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

2013-08-15 03:50巩艳芬林向义高翠娟肖艳玲
学理论·中 2013年6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高校

巩艳芬 林向义 高翠娟 肖艳玲

摘 要:创新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而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是改变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从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型教学团队、建立激发教师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并根据高校创新型教师培养的有利条件,探讨了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加强高校教师职业训练;加强实践锻炼;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校际间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教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45-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1]。我国教育改革也把培养创新型人才列为重要内容,力求有新的突破。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主要由高校来承担,虽然目前高校已从经济角度慢慢意识到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创新人才教育氛围还没有形成主流,具有创新型素质的师资队伍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2],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会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树立创新意识

教师是学校的教学主体,教学一线的教师是创新教育事业的设计者之一,因此,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凝聚力量是办好创新型大学的关键。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关键是在高校教育教学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强、整体结构优化、既能进行自身知识创新又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队伍,而其内涵主要表现就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是天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树立创新意识,要将创新原理与技巧转化为个人的内在习惯,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才能确保创新的可持续性。

1.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要加快学校基础建设力度,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要创造一个能让教师专心致志地开展创新研究的浓厚的创新氛围;高校领导要转变观念,从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创新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要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要制定出相应的创新措施,敢于给教师加任务、压担子,鼓励探索创新,同时宽容错误和失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创新型师资队伍提供良好的自我实现的环境,使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树立积极的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强调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个性和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创新教育首先要从课堂教学抓起。课堂教学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要把教育的中心转移到人的发展上,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挖掘。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起创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的教学理念,要积极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要走在创新教育的前例,要勤于思变。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在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过程中促进创新个性的培养。

二、建立创新型教学团队

当前,高校创新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备受关注。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广阔平台,更是激发骨干教师的创新积极性,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的良好的载体。

1.引进和培养创新型学科带头人

高校要根据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认真制定本校急需人才的引进计划,采取核心创新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引进模式,建立科学的引进创新型人才资格审核和学术水平认定机制,做到按需引才、引入真才,要将引进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工作重点。

要创新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创新教育学科带头人,大力推进“创新型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创新型学科带头人作用,搭建合适的发展平台,帮助其组建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并赋予教学带头人和创新团队负责人充分的工作自主权,瞄准当前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其创新能力。同事也要发挥创新型学科带头人在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2.优化团队的结构

根据新形势的发展,以教师队伍群体和个体结构优化为导向,构建和扶持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创新型教学团队[3]。高校在组建团队时,要知人善任,根据团队成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合理配置人才结构和层次,使不同智能水平和特点的人,组成一个合理的创新机构,使每个成员的能力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协调状态,建成一个积极向上,合作良好的教学团队。即应当合理匹配高校创新型人才种类,创新型教师队伍不能全部由博士或全是教授组成,应该把优秀技术员和高级技工这种类型的人才也纳入到创新型教师队伍中来。对于学校而言,不同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知识结构的人才聚集在一起,有利于智慧的碰撞与交流。

三、建立激发教师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

设立创新型教学队伍的创新项目,采用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对在规定期限内建设完毕的项目,可将该创新型教学队伍直接纳入下一轮资助计划;对获得国家级或省级成果的教师,可以给予岗位津贴上浮的政策,并在职称评聘中给予相应认可;要保证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进修,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肯定;对于坚持到企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实习培训的教师,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潜心于应用开发的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其所研发的创新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重视。

四、完善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创新能力通常是指属于个人所具有的,能产生新颖独特和具有社会价值的智力品质,创新能力是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学习和工作中逐渐形成的。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优越的有利条件:一是高校教师的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大量时间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高校的教学与实践是紧密相连的,在师生双方创新性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可以产生互动的良性循环;三是高校便利的校内外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平台也有利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训练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训练是提高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反映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通过职业训练,无论是在知识理论水平还是在实践经验,无论是教师的修养还是其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其所具有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智力化能力和人格化能力更加完善,提高其教学创新能力。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吸引和鼓励教师主动参加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学技能及水平;设立“优秀教师奖”、“优秀教学质量奖”、开展“教学咨询”等活动加强教师教学方法职业训练,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和质量。

2.加强实践锻炼

创新之根在实践,如果把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尽快变成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是最佳的途径。当前,高校教师的社会实践安排,鲜有高校明确予以规定,而缺乏社会实践经历的教师,很难成为创新型的教师。学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给教师提供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直接进入社会基层,在工厂车间、城郊社区等场所,真实地了解社会的实情,使广大高校教师树立知识与经济挂钩的现代意识,寻求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更有效的途径。比如教师可到高校与有关企业建立的教学实习基地实习,也可让高校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或课题研究等活动,提高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社会适应性。

3.加强“产学研”结合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使广大高校教师树立科学与技术结合,知识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意识,在思想观念和方法上大胆创新,寻求实现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有效的途径。创造条件让高校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创新或课题研究,根据社会的需要,改进教学和科研工作,提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的社会适应性;还可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为企业培养大量科研力量的同时,也可与企业同享效益。

4.加强校际间合作与交流

国内外开设相同或相近专业的院校很多,可采取合作、交流、互换等方式,在学校管理、机制、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互相借鉴与学习。通过院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充分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探讨创新型院校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开展网上教学和网上培训。通过院校间优秀教师的交流,既可提升知名教师的影响力,也可以激励其他教师向这些优秀教师看齐,形成良好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氛围。

五、结束语

创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的建立是创新型院校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院校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营造以人为本的创新型大学,只有建设一支能够可持续创新的教师团队,只有采取可行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许秀英.谈高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6),1-2.

[2]俞立中.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1),17-22.

[3]马越.高等院校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8),285-286.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高校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