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璐琳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的动态过程,实现科学教学理念的平台。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预设,重点预设文本语言,情感语言,隐性功能语言,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从而构建灵活的的语文教学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语言预设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15-01
为构建开放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预设理念,加强课程教学步骤设定、方法策略探讨,从单向线性的知识输出拓展为多层次全方位的课堂教学,创设语文教学新平台。教师应充分地理解教学目标,构建前瞻性的课堂教学观,捕捉语文课堂中的智慧火花和思维灵感,充分地做好课堂预设工作,以解读多元语言作为预设基础,展开与教材、作者、社会的深层对话。
1.教材文本语言的预设
教材文本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媒介工具,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催化剂。教师作为实践教材文本的审美主体,应结合自身的知识经验,深刻理解文本语言的多重对话,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完成对文学作品语言的建构超越,调整文本语言的预设,丰富教材的文学意义。
针对教材选编的文章系统,教师自觉地打破作品之间的间隔,在把握文本原意的基础上进行多重解读。根据文本语言传递的信息内容,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通过语言引导、纾解、点拨、激发的功能,完成学生、教师、教材之间的深层次对话。教材语言预设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个体差异的反映,只有仔细梳理分析作品的知识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平衡文本与学生认知差距。
教材文本作品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构成层层递进的立体教学体系。教师应当避免条分缕析的语言肢解,以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文本知识训练。教师组织口头语言,紧扣教材语言,按照教学实际进程,进行及时地修正。如以生动新颖的导语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利用语言的趣味性、思想性、人文性,和语言技巧的使用,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梳理作品语言风格、体裁类型、字词句段感知,深入研究教材中编选的范例、举例,引导学生自觉对语句的欣赏、理解,运用教材语言,进行仿例、用例,在课堂教学之外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作者情感语言的预设
语文教学是创新发展与增值生成的动态过程,强调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探索,教师应当主动营造平等共识的真诚关系,深入挖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堂预设过程中,应当带领学生主动回归文本背后的情感世界,通过解读作者的人生阅历与文章背景,从单纯的文字符号渗透到富有张力的个体生命之中,从平面的文本知识生成立体的活力教学。通过整合基础教学资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感知、求知、体验、升华的过程中,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语言形成共鸣,激发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解。
文本是承载作家艺术情操和文化修养的物质载体,教师应当在钻研教材文本的基础上,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从学文变成学人、从品言变成品世、从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为反思创新能力的开发。教师在预设作品语言时,必须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表现式教学与再现式教学有机融合,从语言的物质表层深入到精神内涵层面,如打破单纯理解语言词汇的音形意到渗透语言的情境色彩,引导学生走出与文本的对话,启发学生通过一般词意,回归到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自觉地转变自身角色,设置教学情境,真正理解文本传递的人文精神。
语文课堂是粗细相容疏密有致的文本品读,教师在预设过程中,从文本语言推进,体会作者情感语言,需要对字词句的细细琢磨,如《秋天的怀念》一课,如何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史铁生抒发的母爱之情的碰撞,教师可一方面搜集文本中表现感情实质和主题思想的语句,同时从日常生活细节中思考蕴含的深切情感。教师在准备教学预设过程中,抓住文本语言的细节力量,通过深入分析,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隐性功能语言的预设
课堂预设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有效地通过特定的文本内容达到作者构建的意蕴与境界。语文教师在教学预设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疑难情况,整体感知解读文本语言和情感语言的同时,加强对课堂预设中功能语言的反思,特别是语言的疑问点、求异点、论争点、联系点、品评点、认知盲点等进行后续探究。在后设反思过程中,对教学成长反思、学生反馈评价、评课者意见,进行集思广益。功能语言实质上是课堂教学内容中的留白,根据教材文本、教师设计、学生理解层次的不同,从而发挥的空间也有相应的不同。
教师注重挖掘预设语言的价值,准确捕捉功能性语言,力图将知识以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进行诗词教学预设时,教师应当摒弃单调冗乏的词意解释,而是以培养学生品评鉴赏能力为目标,发掘篇章中的闪光点,如诗眼词眼、意象、句法技巧等,都是饱含作者强烈情感的核心,也是值得教师着力分析预设的对象。教师应当突破常规,拓宽课堂教学预设的空间,只有充分完整的课堂预设,才能整合课堂教学的层次水平,呈现灵活生动的课堂内容。
语言的组织能力反映教师语文知识素养的深浅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摒弃单纯刻板的知识讲解,教师在不断求索的过程中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创建过程中,以动情晓理的教学态度感知文本语言,通过教师的手口,传递作者的心声,感化学生的心灵。
语文课堂教学预设是动态复杂的,教师应当以学生的知识结构、情感体验、价值态度为基础,科学分析文本语言,灵活地引导学生鉴赏语言的情感价值,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堂教学过程是文本与读者、教师与学生、感官与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教师必须寻求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把握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