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举措谈

2013-08-15 00:49:04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韩 苇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每年大量的毕业生人数再加上往年没有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每年的就业压力显得特别大。即使已经就业的,由于就业的质量问题,也可能很快主动或被动失业,再次进入失业大军。提高就业质量既有利于就业稳定和社会稳定,更有利于毕业生本人以后的发展。如何提高就业质量是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学生四方均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高校尤其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大学生的稳定就业。

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高质量就业方针及途径解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如此重要的问题,提出了就业方针及实现途径。

(一)党的十八大报告的就业方针及实现途径解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质量的就业意味着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就业人员的现有自身条件的吻合,高质量的就业意味着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人以后的发展,同时也意味着就业的稳定。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高质量的就业方针是“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其中,“劳动者自主就业”意味着毕业生在国家、高校的帮助下,主要通过个人努力,利用各种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提供的求职信息,积极寻找个人的就业机会。目前有些大学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他们宁愿被动就业或不就业,也不愿主动创业。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注意纠正他们错误的就业观念。“市场调节就业”意味着高校的教育因素与企业的职业因素应紧密结合,高校应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加强社会调研,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努力寻找市场中的新岗位或努力创立新产业中的工作机会。社会也要为高校办学提供支持,实现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意味着政府需进一步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岗位,使得毕业生能够依托大项目好项目得到就业机会,并采用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支援政策。“鼓励创业”要求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验区为契机,完善创业政策措施,树立创业典型,强化示范效应,形成创业的浓厚氛围。[1]

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提出“高质量就业途径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这样就要求政府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学生均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果需要尽快完成这样的任务,高校应在这样的就业指导改革中首当其冲,改变观念,加强改革实践,实现高质量就业。

(二)我国现有就业指导的主要问题

现在我国各大高校针对毕业生都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程,希望通过讲授职业选择与定位,培养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了解大学生求职职业心理,使得学生进一步树立服务社会的观念;希望通过讲授就业市场与就业政策,求职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技巧,权益与法律保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希望通过以上的努力,帮助学生获取就业信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自主创业,劳动权益的保障。

虽然现在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采用多种工作形式,既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开设就业讲座,组织招聘面试,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供职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其他就业服务等事务。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时间不长,且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还有若干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就业指导工作体制与模式问题。在现有就业指导老师严重缺乏的现实条件下,学生很难获得个性化指导,就业指导本是实践指导课程最后在现实中演变成理论讲授课程,强制讲授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方式。现有就业指导中心必须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及服务体系,还要注意现有工作模式改革。主要体现在必须正确处理就业指导课程与全程就业指导关系,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教育因素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就业指导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界定就业市场争得就业控制权,正确处理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其次是就业指导理念问题,麦克弗兰德(McFarland,1969年)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依据心中的长期目标所形成的一系列工作选择,以及相关的教育或训练活动,是有计划的职业发展历程,是终身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个历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为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免不了必须遵守职业生涯理论要求,即职业生涯规划。谈及规划首先是在一个人的心中目标指引下的一系列的工作选择,学校帮助个人确定合理目标,整合现有的资源,既包括学校的教育资源、家庭的教育资源,还包括个人的自我教育等资源。所以,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愿望与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就业积极性。

在高校现有就业指导的工作模式下,必须正确处理就业指导课程与全程就业指导关系,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教育因素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就业指导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界定就业市场争得就业控制权,正确处理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二、高校促进高质量就业实现途径中的问题分析

(一)正确处理就业指导课程与程就业指导关系

现在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简单理解为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前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这样就缩短了就业指导的时间,减少了就业指导的内容,推迟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实践活动,降低了就业指导的实效。

根据生涯辅导的理论中的职业发展理论,金兹伯格将职业生涯规划分为3个时期,即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金兹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事实上将前期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初就业前人们职业意识或职业追求的变化发展过程。高校应保证学生毕业前能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三个职业发展过程。

澳大利亚从高中开始,学校就有职业指导教师,他们不是帮助学生找工作,而是负责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各高校均设有毕业生职业指导机构,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主要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2]我国高校应该从新生入学时就应开展专业入门的职业教育,到二年级开展熟悉社会、企业、职业等职业基础知识教育;到三年级开展了解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学会整合资源与就业决策选择,到四年级要求学生进行体验式就业实践教育。只有有序、系统的职业教育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助于学生日后的高质量就业。

(二)正确处理就业指导过程中的教育因素与职业因素关系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就要求学校、教师、与学生均需要正确处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根据报告要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对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提出一定的职业要求。我国高校专业教师缺乏核心技术工作岗位经验的获取机会,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在这个极具挑战精神的工作岗位中,变得职业因素在不断萎缩,教育因素在不断得到强化,面对这样的变化,如何要求教师完成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即使短期的专业培训与下企业实践,对于提高教师职业技能的效果也是值得怀疑的。加大专业教师职业培训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3]南洋理工学院针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享有很好的实践经验。南洋理工学院最大的办学特色是教学工厂,它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教学工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思想是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观念引入学校,将现代工厂的生产经营环境模拟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之中,甚至将现代企业的某一个生产经营环节引入学校。学校直接或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生产、经营环境中学习各种必需的技能。[4]

(三)正确理解就业指导目标的确定

高校就业指导目标非常重要,它指引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美国哈佛大学让学生能够将职业规划战略融入其个人终生规划之中。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生涯辅导一词开始渐渐代替职业辅导,并促进了美国70年代的生涯教育运动及后期的生涯教育立法。

生涯辅导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涯规划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的梳理、合理选择的作出、自身潜能的开发。[5]

日本高校从发觉自身职业兴趣和特长的基础性教育,到如何将专业学习与未来就业进行对接的专业性教育,再到如何撰写简历、如何在面试中展示自我等技巧性教育。

确定就业指导目标,必须特别关注学生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因为就业指导目标的确定,是大学生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将自我教育资源、家庭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还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专业技能、发展动机等现有条件,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决定。

就业指导不仅要对学生开展职业指导,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及其他素质方面的指导。目前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实际操作能力的指导。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即使不存在明确的障碍,如果毕业生不能和潜在的用人单位进行沟通,那么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也是比较困难的。高校就业工作指导人员应该采用个性化指导方案,通过职业测评,职业咨询,深度交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增强信心,提高与人沟通的技能,提高自己的求职技能。而且这样的就业指导工作应逐步由静态的、一次完成的辅导向发展的、多次完成的辅导转变。

(四)采取有效措施界定就业市场争得就业控制权

界定就业市场,需要高校认真做好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强化大学生就业政策评估的反馈机制。根据反馈信息,作出适当的就业工作调整,从而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稳定就业。

高校还要突破学校的围墙,把就业工作置于市场的背景下,用战略的眼光来考虑目前制约发展的问题,不能仅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建设,应主动增强市场开拓意识和市场调研意识。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就业,高校应主动联系企业开展合作项目,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得企业在劳动力开发过程中承担更多责任。

(五)正确处理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我国政府目前积极倡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美德两国都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美国联邦政府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在创业贷款、审批程序及审批费用等方面提供便利;德国政府通过提供补贴鼓励失业者或者大学生自行创业等措施,对于适合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给与一定的鼓励与扶持,完善了大学毕业生的多元化出路。[6]

我国高校在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应培养大学生的成熟就业理念,在就业观念上应提倡自主创业,应让大学毕业生了解国家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鼓励政策,应了解创业过程与途径,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及解决办法。

高校在鼓励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应积极开设创业选修课,教授学生管理类、法律类知识,为学生创业作一些相关的准备工作;高校还应该定期邀请创业成功校友返校分享创业成功经验,帮助毕业生扫除创业畏难情绪;就业指导课还应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创业的方向,并做好社会调研工作;就业指导课还应该鼓励学生创业从从小项目开始,慢慢发展壮大。

[1]陈菊.以创业带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1,(05).

[2]侯海东.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学校指导——澳大利亚就业促进体系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9,(19).

[3]谢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下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04).

[4]金彦平.新加坡职业教育的感受与启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刘世勇,周春燕,储祖旺.美国高校生涯辅导的特点及其启示.[J].中国地质教育,2007(4).

[6]杨淑岭,王娜,滕斯纬.美德日三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8).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18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高校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