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幽默

2013-08-15 00:49:04余瑞瑞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范伟正确理解听话者

余瑞瑞

(周口师范学院,河南 周口,466000)

一、引言

“Humor”这个词源于拉丁文的“(h)umour”,意为“液体”。现在我们所说的“幽默”一词是林语堂将英语单词音译而来的。幽默指那些荒谬的、荒唐的、不协调的事物,而在表现方式上又具有含蓄性或令人回味深长的特征。波切普佐夫(1981)把幽默分为情境幽默(situational humor)和言语幽默(verbal humor)两大类。所谓言语幽默是指需要借助语言工具来建构和表达的幽默,如笑话、讥讽等;而非言语幽默是不需要语言的媒介就可以传递滑稽信息的幽默,如漫画、滑稽造型、哑剧表演等等(董,2009)。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很多学者从很多角度对幽默进行了研究。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语言学才在众多幽默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Attardo,1997)。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从言内行为和言外之意这两个层面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言语幽默。

二、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随后由美国哲学家塞尔对其观点和理论加以修正和发展。传统的语言观认为,语言和行为是两码事,或者说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仅仅用来表达思想以及抽象的意义;奥斯汀则认为人说出话语不仅是提供描述事实和状态的信息,而且还在完成某些其他的行为。也即是,语言使用既是一个组词造句过程,也是一种做事行为,即“言可行事”或“说话即做事”(马,2006)。

奥斯汀(1962)把言语行为分成三个层面。(1)言内行为(locutionary)指说话本身所构成的行为,但不能构成语言交际。这个层面主要研究的是说话者所说语句的字面含义。(2)言外之意(illocutionary)指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语句在表达出字面含义的同时,也完成了各种行为,譬如承诺、期待、赞同、致谢、道歉、反对、放弃、拒绝、发誓、命名、判处,等等(马,2006)。也就是说,说话者在说话的同时,也是在完成某些其他的行为。(3)言后之意(perlocutionary)指说话者在说完话后对听话者所产生的影响。也即是,说话带来的后果,譬如让听话者高兴或生气,或让听话人去做某事。例如,“I promise to buy a gift for mymom.”这句话的字面意义就是由言内行为来完成的,而说话者在说这句话的同时,也做了另外一件事,即“承诺去做某事”,这就是言外之意。“使听话者开心”是说这句话产生的后果,即言后之意。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把语言的意义和语境紧密结合在了一起。下面将从言内行为和言外之意这两个层面来分析赵本山小品的言语幽默。

三、从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赵氏小品中的幽默

(一)言内行为本身所产生的幽默

言内行为本身研究的是具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或概念,即一般所说的字面含义(马,2006)。言内行为本身产生幽默指的是有些幽默是由于说话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制造的,例如,“××说她睡着啦!”很显然,某人睡着了是绝对不可能告诉别人她睡着了,这种幽默效果是在行为者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说出来的。赵本山的小品中也不乏这类幽默的存在。例1:苏 杰:喂,我是二贵,师妹呀?你找师傅。

赵本山:我不在。

苏 杰:师傅说了他不在,你不让他走,是吧,好的我把他留住。师傅,三红电话。

赵本山:拉倒,拉倒,别演戏了,谁不让我走啊,球传的挺快呀,一下子就传到三红那儿去了,你开饭店都误会了,你应该上球队,一脚把我传到老三那儿去了。

《老拜年》

在这段对话中,苏杰的一句“师傅说他不在”,是典型的由言内行为产生的幽默。不在的人怎么能说话,这很明显是谎话。本欲利用说谎来摆脱不愉快的局面,结果谎话不仅没说成反倒把自己的不情愿的情绪给表现了出来,也正是因为此,才让人发笑。

例2:赵本山:这就是铁岭最贵的饭店,苏格兰调情。

毛 毛:你念反了,苏格兰情调,这家老贵了。

《不差钱》

小品中,赵本山利用招牌上字的词语搭配的顺序不明确,故意将其念反,利用这种言语本身的字面意义来制造幽默效果,既不牵强又不造作,出奇制胜的让人由衷地欢笑。

类似的由于言内行为本身所产生的幽默的例子还有很多,例如:“一身的艺术细菌”,“溜光大道”等都是演员故意将其用错地方,利用言语本身所表达的意义与现实世界大家普遍的认知相矛盾产生的幽默效果。

(二)言外之意产生的幽默

要理解会话幽默,仅仅知道其字面意思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了解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也即是,言外之意。下面将从言外之意的正确理解、不当理解和言外之意的不确定等几个方面来对赵本山小品中的幽默予以分析。

1.言外之意的不正确理解

在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听话者有时可能会对说话者的说话内容产生误解或不正确的理解,而正是这种不正确的理解,有时可以制造幽默。赵氏幽默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例:赵本山:你咳嗽它也是五六万,你不用搁那——特别是养甲鱼,一本万利。我告诉你,我给你拿两条。这玩意儿看好水,掌握好—饲料,我完全自己配制食料!吃啥玩意儿爱长。

范 伟:喝酒!

赵本山:喝酒不行,喝酒它上头。你给它喝酒,它酒糟都不吃!

范 伟:我说咱爷俩喝酒!

赵本山:啊……咱俩啊,我寻思你给王八灌酒呢!哎,喝!

《拜年》

在这段节选的对话中,“喝酒”的言外之意是范伟要赵本山不要说此事,范伟想让赵停住,而沉浸于自己话题当中的赵本山却未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喝酒”误解为“喂鱼喝酒”。由于没有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思,而造成了后面的令人发笑的解释。由此,我们看出,这种对言语行为的不正确理解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大多数是由于听话者对说话者所要表达意思的曲解造成的。

2.言外之意的正确理解

在大多数情况下,幽默的产生是由于言外之意的不正确理解所产生,可是有时,言外之意的正确理解也能产生幽默,这在赵氏幽默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例如:在小品《卖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范 伟:没问题,没问题,没问题,大哥,我——这就三百多块钱了。

高秀敏:那就拿着,不少啦!?

赵本山:恩?带表了?带什么表了!?

范 伟:哎呀,那个,那个?

高秀敏:你又赖我!去年你就赖我,我没说要表!?

赵本山:我跟你说你咋这样呢??

高秀敏:我没说要表!?

范 伟:大哥,大哥,大哥,?你来大哥,我跟你说噢,想我这种智商的人,以后基本就看不懂手表了,你拿着噢,你拿着。

《卖车》

在经过赵本上的一番忽悠之后,范伟要买赵本山的车,可身上带的钱不够,为了多骗一点钱,赵本山借高秀敏之口,利用间接言语行为,表达出了他的真正意图,即用手表抵押,而范伟也真正理解了赵本山的言外之意,固执的要将手表送到骗子赵本山之手中。范伟的愚蠢让大家忍俊不禁,幽默也因对对方所表达的言外之意的正确理解而产生。利用类似的手法来制造幽默,在其小品《卖拐》中也可找到。

3.言外之意的不确定

在交流中,可能会有某种原因,听话者不能很好的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致使听话者反应不确定引起幽默的产生,这种技巧在赵氏小品的幽默中也有了很好的体现。例如,在小品《不差钱》中有这么一段对话:

赵本山:澳洲龙虾

小沈阳:没有那么大的

赵本山:有多大的?

小沈阳:只有一斤的

赵本山:一斤多的有吗?

小沈阳:有还是没有啊?

赵本山:有没有你还不知道啊,这你开的店,这不差钱(这是赵本山给小沈阳暗示)。

小沈阳:哦,那没有。

此处,由于小沈阳不是很确定赵本山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引出了令人发笑的疑问“有还是没有啊”,作为服务员自己商店有什么自己应该很清楚,而此时拿了别人小费的小沈阳却做不了主,还要去咨询顾客,令人发笑。

结语

在日常交往中,仅仅理解说话者的字面意思,即言内行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能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即言外之意,否则交际将很难进行下去。幽默往往是由于言语本身所表达的意思,或是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听话者对说话者的反应而产生的。赵氏小品的幽默就是借助了在特定的语境下,通过对言内行为本身的表意以及对言外之意的正确理解、曲解和不确定等技巧来制造幽默。理解他的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赵氏小品的幽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利用这些技巧去制造幽默。

[1]Attardo,Salvatore.The semantic foundations ofcognitive theories ofhumor[J].Humor:International Journal ofHumor Research,1997,10(4):395.

[2]Austin,J.L.(2001).HowtoDoThings With Word.Clarendon Press

[3]Pocheptsov,G.G.Language and Humor[M].Kiev:Vysca Publishers,Head PublishingHouse,1981.

[4]董莉.会话幽默及合作原则[J].学理论,2009,(4):146-147.

[5]马海良.言语行为理论[J].国外理论动态,2006,(12):61-62.

猜你喜欢
范伟正确理解听话者
如何正确理解并灵活应用动能定理
正确理解功的公式和正、负功
对日语终助词「ね」、「よ」功能的比较和简析
大众文艺(2019年15期)2019-07-12 09:56:25
有些话
杂文选刊(2019年4期)2019-04-15 03:07:42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特别健康(2018年9期)2018-09-26 05:45:36
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让学生“听话”
卷宗(2014年5期)2014-07-15 07:47:08
敬语解惑(4):两种自谦语
感恩全在“三谢”中
意林原创版(2010年7期)2010-07-06 06:37:09
范伟,深情男人不忽悠
婚育与健康(2009年8期)2009-08-22 07: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