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慧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海西宁,810000)
非营利组织是指基于民众意愿,服务于社会公共事务和福利事业,由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虽然产生于民间,却是具有科学体制和规章制度的机构,他们为了增进社会福利、服务于某一行业或领域而产生,可以是社团、合作机构、基金会等形式,但都具有组织模式。
基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社会服务。社会服务可以是多种形式的,有直接赠予服务对象物资或协助,也可以通过间接的形式服务于特定对象,例如咨询机构、学校或社会孤儿福利院等;
有些非营利组织的功能是协调社会关系,促进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补充政府的社会责任,同时也帮助公民向上传达意见和提议,监督政府职责,例如各种行业协会和群众维权机构。
例如调查机构这样的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来统计调查,对政府本身和政策活动作出客观评价,也可以考量社会生产消费情况。
当社会成员发生纠纷时,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这样的非营利组织可以对社会公共事件作出仲裁和协调,帮助解决纠纷,维护社会公平争议。
(一)在台湾提到非营利组织,主要可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类型。
我们所熟知的基金会和学术文体事业协会都属于社团法人,这类非营利组织因人而设立,由社会成员的聚集而形成的法人团体,此团体具有完善的人员机制和分工,组织通过选举产生设有理事、监事,并由理事、监事组成理事会、监事会,再分别由理事会中选出常任理事、监事会中选出常任监事,一起管理组织的日常会务和工作,并监督组织成员。这类组织的权利来源于会员大会,会务的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出自理事监事会选出的秘书长或总干事。
财团法人是例如基金会一样的捐助机构,这类的非营利组织由财务聚集而成立,组织的重点在于财务的募集、捐赠和使用。财团法人有一套系统的财物运行办法,从怎样募集资金物资、募集的渠道、财物的投入对象、投入方法、投入达成效果都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与社团法人不同,财团法人有一套更为复杂和系统的财物管理。财团法人内设立董事会、理事、监事、秘书长、干事等,大家各执其职,并由基金会的日常事务工作者安排运用好每一笔财物。
(二)香港模式。由于历史原因,香港是一个宗教、文化、种族、利益多元的社会,这种多元化长期以来没有形成社会冲突,而是协调地发展,使得香港社会保持保持长期繁荣。是何种原因呢?是何种组织结构在制衡政府的同时能够整合其他的社会力量?除了行政主导及广泛咨询民主的政治制度、规范的法制及自由贸易体系等显性体制要素,隐形的社会内部治理结构,非营利的民间组织对香港社会的长期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香港工业总会为例,其公会的职责有:维护行业权益,帮助业界个体申诉、维权、发展;促进行业内部与民间的交流和沟通;提供商业资讯、开展交流博览会、对业界进行培训;为业界建立规范制度;参与政府和公共事务管理;服务内部会员。
(三)在美国和英国,有像慈善机构委员会一样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机构,每一个非营利组织都需要向总机构注册登记,并接受一定的规范。这样看来,非营利组织又像是其他机构的分支,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组织。不同种类的非营利组织需要依照不同制度条例运行。这样的管理制度使得非营利组织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并受到规范和帮助。
(四)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依赖,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社会服务和物品提供出出现了空白,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和民主自治的需要使得非营利组织出现。非营利组织以其公共性质和非营利性填补了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并提高了社会自我管理和自动调节的功能。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大致由三种模式发展而来,一种是整合性,社会资源有复杂性和多变性,非营利组织的功能是将各种分散的社会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并通过系统方式进行再次分配,促进社会资源平均和公平。我国地大物博,又由于国土面积大,经济、教育、科技等资源分布不均匀,东部地区普遍比西部地区拥有的资源要丰富,非营利组织的出现,不仅协助政府促进资源分配,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服务于资源贫乏地区。第二种模式能是合作型,非营利以合作者的身份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对外合作,在某一行业领域对社会组织或个人提供合作,帮助其发展,从而促进社会进步。相对于合作和帮助,还有一种模式是独立型,这类非营利组织具有权威性和高度专业性,他们可以对政府和社会进行监督和审核,为企事业组织和个人提供资格审核,并通过调查和研究对社会某一领域或组织作出评价,也可以对其作出矫正和提供培训服务,这类非营利组织担负起了社会监督与培训的责任,在信息化的现代社会为服务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不同地区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非营利组织都和社会情况和地区的特点相互呼应,只有结合地区或行业、功能的特点,才能最大程度地服务社会。在市场化的今天,从企业组织在市场上的不断自我发展和生产服务的高效率来看,非营利组织可以借鉴企业的的经营和发展模式。向企业学习首先可以帮助非营利组织解决自身技术和资金难题,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即使是政府也需要精简机构,提高公务效率,任何一个组织不提高自身效率,在市场主导的今天都会受到制约,非营利组织也是如此,学习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并不代表改变了非营利组织的性质,而是采取更科学更经济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服务,为公民提供更与时俱进的社会环境,也为组织如何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和文化认同有很大帮助。
(一)我国非营利组织首先应该清晰地、明确地定位自己,建立好自我管理系统,定位好组织的使命和宗旨,明确服务对象和服务渠道。
(二)虽然非营利组织不可以像企业一样开展营利性活动,但可以借鉴企业的营销意识和品牌形象意识,为自身树立形象,获得公众信任,从而更顺畅地开展组织活动,扩展组织影响力。非营利组织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三)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大多源于接受捐赠,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浪费资源,这些资源来源于社会捐助,必须要全部回馈到社会有需要的地方。非营利组织应开展一些列教育,教育内部人员要有成本意识,在有限的资源内尽力最大绩效的完成任务,提高绩效。同时建立和完善一套针对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制度和财物办法,监督资金的使用和分配,保证组织使用资源的效果不会偏移。
(四)逐渐培养组织自己的人才,无论是哪种模式发展起来的非营利组织都需要在某些领域达到一定的知识和专业水平,才能真正的担当起服务社会的使命组织可以定时向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邀请学者专家来对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理论及实践能力,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将专家学者吸收到组织中,直接指导和参与非营利组织的事务和管理。
(五)国家应该持续不断地扶持非营利组织,在资源上给予帮助,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相关部门应尽快针对非营利组织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从注册登记、纠纷、权利仲裁等使非营利组织有法可依,保障我国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和合法权益,只有各方面的全力配合,才能使社会得到全面和协调地发展,人民得到更完善的服务。
[1]Kotler.P.marketingManagement,Prentice Hall 1997:4
[2]陈祝平.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