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的句法习得特点及原因分析

2013-08-15 00:54
关键词:关联词琳琳复句

龚 勤

(湖北理工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作为当前语言学中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儿童语言研究是一个较复杂的多层次的研究体系。由于儿童语料的采集方法较为单一、历时长、可控性小,因而采集语料的质量和数量也都有限。儿童语言研究的方法在西方儿童语言研究中已比较完善。在我国,儿童语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个案研究、临床研究、横向实验研究和多元研究等几种研究方法。

本文是一个个案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又称个案追踪法,对个案儿童的语言进行语料采集,进而进行分析研究。以个案儿童(琳琳)早期(27个月以前)的语言发展情况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笔者自然的观察,跟踪采集个案儿童习得普通话过程中的数据,细致描写该时期儿童句法的习得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研究,从而对早期儿童句法习得的特点进行探讨。

一、初级阶段的句法结构习得

(一)单词句、双词句阶段(18~22个月)

单词句不同于词,单词句表面结构不完整,不是一个句子,但能表示一个句子的意思。琳琳在18个月左右,单词句在她的语言中是占绝大部分的,她最先习得的是名词,并能较好地掌握,这些词主要是一些她平时经常吃、喝、玩的东西以及她喜欢或常见的人的称呼等等。她通常用一个词来指称一个物体,但单词句的使用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20个月之后,出现双词句的情况,到了这一时期,琳琳看到姥姥的围巾可能想告诉别人不要动,或是强调这个东西,她就会说“姥姥围巾”,句意为“这个是姥姥的围巾。”然而,在单词句阶段,她则只会拿着围巾说“姥姥”,因为这个时期“围巾”她还不会说,但表达的意思就是“姥姥的围巾”。

1.单词句阶段

单词句阶段也可按习得的难易情况分为两个阶段[1]:最早出现叠音词阶段,如,人称名词“妈妈”、“姥姥”等,还有其他的如“狗狗”、“猫猫”等指物名词。这些名词都以重叠式出现,而且都是儿童最早掌握的人称或最熟悉的事物名称的名词。随着儿童认知水平地不断提高,他们掌握词汇的数量急剧增大,此时儿童已能说出如“猴子”、“阿姨”、“熊猫”等一些音节有一定难度的较复杂的双音节词,从而标志儿童从叠音词阶段进入到了双音节词阶段。

2.双词句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出现了一些断断续续的句子、这些句子结构不完整,通常只是由两个词或三个词组合在一起表达一个句子的意思。这种句子虽然是省略了许多句子成分,但在意思的表述上已较单词句阶段清楚很多,而这种省略也是种有选择的、一致性的省略,正如我们在拟电报稿时常省去传达较少信息的词类一样。儿童双词句的表达就好像成人的电报式文件一样,故双词句阶段又可称为“电报句阶段”。这个阶段的琳琳能理解的词汇数目和种类与日俱增,词语理解能力不断提高,掌握新词的速度突飞猛进,处于“词语爆炸”阶段,双词句增长速度加快。

在双词句阶段,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儿童还没有语法规则的意识,故句子成分省略宾语的现象十分常见,而且,儿童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的与父母交流,通常会选择表意性最强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把这些相关的词语组合起来表达一个意思,但因为他们还没有一个次序观念,所以有些句子的语序是不正确的,通常儿童会将最想表达的意思的词放在句首。例如琳琳的表述:

例1 表述:妈妈拿。

句义:要求妈妈拿衣服给她

类 型:宾 语 缺 失

正确表述:妈妈拿给我。

例2 表述:抱妈妈。

句义:要求妈妈抱她

类 型:宾 语 缺 失

正确表述:妈妈抱我。

在双词句阶段,琳琳的语言是有选择地进行“省略”的,像一些虚词,它只具备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意义,如连词、介词等通常就被省略掉了。例如:琳琳对妈妈说“妈妈肉”(表示:妈妈,我要吃肉)、“哥哥糖”(表示:我哥哥的糖)。双词句阶段琳琳已经能够创造自己的语言,这些语言,是在没有成人示范的情况下构成的,她会省略信息量少的词,只保留那些表达意思最清晰、信息传递最有效的词语,如:“吃妈妈”(表示:妈妈吃饭)、“娃娃排排(坐)”等,不得不说儿童的语言能力真是让人惊叹。

(二)完整句阶段(22个月以后)

在完整句阶段,儿童的句子结构已经比较完善,句子类型也逐渐增多,句式日趋复杂。这个阶段琳琳已经基本上能理解成人所用的句子,能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最早出现的是主谓句(22个月)和非主谓句(23个月),主谓句如:“姥姥,不能!”她要表达的意思是“姥姥,不能这样”。虽然主语和谓语之间有停顿,但主谓结构完整,表意明确。由此句可看出琳琳对动作的施事与受事关系比较明确。而“这样”没有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动作来表示,表现出儿童有时言不尽意的地方会用行动取代。非主谓句如,琳琳尿尿把裤子打湿了,如果她被问到是谁尿的,她就会说“是妈妈尿尿的”,这是个非主谓句,是一个“是”的判断句,后面是主谓短语作宾语。此阶段,出现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之后,琳琳的完整句无论是句式类型上还是数量上都迅速增加,出现的句式越来越多样;语气助词和副词也开始频繁使用,表达了儿童的情感及意愿;此时期问句也开始出现。例如:

例3 表述:我要嘛!

语境:她想要得到别人不给的东西。

例4 表述:我看一下嘛!

语境:不给她看某种东西时。

例5 表述:我要去嘛!

语境:她要去某个地方时。

例6 表述:还有什么呀?

语境:爸爸问她单词,还没有问完,她就问

爸爸。

例7 表述:不多吃一口。

语境:表示不愿意再吃了。

例8 表述:姥姥上街买菜了。

语境:问姥姥干嘛去了,她的回答。

从以上例子可看到,这里有“主语+ 谓语+ 语气词”(如例3)、有“主语+ 谓语+ 补语+ 语气词”(如例4)、还有“主语+ 状语+ 谓语+ 语气词”(如例5)的几种句式,儿童为了表示自己强烈的愿望,在句子末尾加上了语气助词“嘛”。问句除了例子的特指问句外,还有选择疑问句和是非问句等。例6 是关于“什么”的特指问句,并使用语气词表疑问。另外还有副词“不”的用例,如例7,副词“不”直接用在形容词“多”的前面,反映儿童对“多”的否定。例8 表明了连动句式的出现,连动句是由主语发出的几个连续的动作,用几个连续的动词来共同说明。这些都表明,这一时期琳琳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她已对施事与受事可以区分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把自己做的事情说成别人做的了。例如,琳琳捣蛋把瓶摔了,问她是谁摔的?她会说:“是宝贝摔的。”

(三)初级阶段句法习得特点

儿童习得句式是从简单的单词句、双词句逐步发展到复杂的完整单句的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类对事物的认知也是从简单到复杂,儿童语言的习得也不例外。但由于这个时期儿童对复杂的句法规则还没有明确的认知,所以在使用的句式上,大多偏向结构简单、松散、明快的短句,一般没有关联词。但语言会在儿童认知逐步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句子种类、数量都会不断增加,并向成人语言慢慢地接近和靠拢。

二、高级阶段的句法结构习得

(一)高级阶段句法结构情况

2岁左右,琳琳语言开始快速发展,她习得的句子不仅在长度上有明显的增加,还出现了结构较为复杂的复句。琳琳22~27个月复合句初步开始发展,其他多种句式也逐步出现,疑问句逐渐增多。因为到这个时期琳琳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词汇量,并能掌握一些简单的完整句,且能较好的使用已习得的一些句法规则组成的句子与成人交流,语言运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从而这一时期,复句开始发展起来。

1.复句的个案分析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在琳琳22~27个月期间习得的复合句主要有一重复句、紧缩句、多重复句3 种类别。这3 种类别的复句,习得的情况各不一样。紧缩句和一重复句数量最多,多重复句数量很少。一重复句主要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其中联合复句习得比较快,也掌握得较好,并列复句和顺承复句又是使用得最多的两种联合复句的类型。

1)并列复句。例如,琳琳说:“我没有糖糖,妈妈也没有糖糖”。这里琳琳想说“妈妈和我都没有糖糖。”两个分句中都出现了“没有糖糖”这样重复的句子成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受到了认知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她想表达,但一口气又表达不出来,于是就将一个完整的单句“我和妈妈都没有糖糖”拆分为一个并列复句说出来了。这个时期,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儿童会产出大量的这样主要句法成分相同的并列复句。又如,琳琳说:“这是爸爸的,这是妈妈的,这是宝贝的。”还有一些并列复句,例如:“这个不是手,是脚。”这也表现出这一时期,琳琳对事物已经有了准确的判断。又如:“肉吃了,鱼也吃了。”这里已出现了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也”。再如,琳琳拿着书,姥姥给她喂饭,她说:“我一边吃饭,一边看书。”随着年龄的增长,琳琳的表达能力得到增强,在并列复句中,已出现用来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边…一边…”等。

2)顺承复句。例如:“我吃饭了,长得好高好高哟!”这一时期琳琳已经认识到“次序”这个概念,在复句句法上的表现就是,表动作顺序和连续的顺承复句的出现。这也反映出她认识到了事情发展前后顺序的内在联系。顺承复句与并列复句相比,儿童在使用上,数量偏少一些,这与儿童对次序的认知程度有密切关系。顺承复句关联词最常使用的是“一…就…”,如“把球球一丢,(球球)就亮了”;还有一些,如:“…再…”、“…又…”等。

3)选择复句。例如,琳琳指着衣服问:“这个是爸爸的,还是妈妈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生活的好奇心就越强,就越发的爱问问题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选择复句通常以问句形式出现,使用“是…还是…”这组关联词,这样的选择复句能让儿童最方便的获取信息。

另外,偏正复句表达的逻辑关系较为复杂,需要儿童自身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掌握,与联合复句比较起来还不太能够被他们所理解和掌握。这一时期琳琳主要出现有因果复句和假设复句。

因果复句是偏正复句中儿童所理解和发展得比较快的一种类型,这一阶段琳琳对因果关系已经有所掌握,例如:“狗狗咬人,我不跟它玩了。”但仍可看出,这个时期,因果复句的结构较松散,少有关联词,因果关系不明确,有时还可能出现错误的因果关系,这也表明她因果复句的发展还不成熟。如:“鞋子大,我穿不上。”

假设复句也隐含着因果关系,只是它是在设想下形成的。25个月时琳琳对因果复句已使用得较好,所以,因果关系在设想情境下也能掌握,于是,就有一些假设复句产生了。例如,琳琳说:“姥姥打我,我就哭了。”(语境:她弄泼了水,知道姥姥要打她。她的意思是:如果姥姥打我,我就会哭。)

转折复句在这一阶段的数量很少,这说明本阶段琳琳对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表达还不能够很好地掌握。仅有一例,琳琳想让妈妈把糖拿给她,而妈妈告诉她,妈妈拿不到(其实不想拿给她),于是她就反驳道:“妈妈拿不到,爸爸拿得到。”这一句拿妈妈和爸爸对比,表达的是转折的意义,中间缺少关联词“但是”。

紧缩句在琳琳25个月也出现比较多,反映出了她能够尽量把大的、复杂的结构压缩成一个小的、简单的句法成分的能力[2]。紧缩句也多表假设和顺承关系,关联词有“就”等。例如,琳琳说:“姥姥走了就找不着啦。”她是想表达:姥姥走了,所以她就找不到姥姥了。但她会把这个句子压缩成一个紧缩句。又例如,琳琳说:“爸爸抱起来看嘛!”这个句子麻烦之处在于句式上有分歧,可看成是兼语句,“我”既作“抱”的宾语,又作“起来看”的主语,故“我”是兼语。若将其看成在“抱起来”之后省略主语“我”,就是紧缩复句的句式了。

在琳琳27个月的时候出现句群。句群又叫句组,是几个在意义和结构上有密切联系,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又各自独立的句子组成的言语交际单位。说它是复杂的复句也说得通,它们没有绝对的区分。

例9 琳琳看见妈妈拖地,放下拖把不拖了,她说:“妈妈不拖了,妈妈拖干净了。拖干净了,宝贝玩。”

例10 姥姥打琳琳,琳琳疼得哇哇叫,她对爸爸说:“爸爸抱,爸爸抱到那里去,这里有姥姥。”

从这两个例子可看出,儿童已能使用句群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例9 中,“妈妈拖干净了”是“妈妈不拖了”的原因,“宝贝玩”是“拖干净了”的目的。“妈妈不拖了,妈妈拖干净了”与“拖干净了,宝贝玩”用到顶真的手法,即使没有连词,也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反而十分明确而连贯。例10 句中“爸爸抱到那里去”与“爸爸抱”是顺承关系,“这里有姥姥”是“爸爸抱,爸爸抱到那里去”的原因。句子关系十分明确,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她觉得姥姥欺负她了,但句意却十分清晰。

2.其他句式的发展情况

琳琳24个月的时候,有一些新的句式出现,如对“怎么”特指问的联想句。例如:当考琳琳英语单词,问她:“苹果怎么讲”时,她反问道:“苹果怎么讲呢?”家人告诉她:“苹果,苹果,apple。”她则反问:“那香蕉怎么讲呢?”这表现出了她对“怎么”这一问句举一反三的思考。此外,还出现了比较级句式,例如,她看到姥姥被小区门口的栏杆拦在外面,她却进去了,她就说“我小些,姥姥大些。”(所以姥姥钻不过来)。24个月时她还出现了“不…,也不…,都…”的句式,例如:爸爸妈妈要出门,琳琳也想去,妈妈便说:“我们不走,在家陪你玩”,于是她说:“爸爸不去,妈妈也不去,我们都不去。嗯!”这是对关联词用得很成功的一个句子。另外,“只能…,不能…”句式也出现了,例如:琳琳喜欢去碰插座,妈妈教她说:“电是人类的好伙伴,不许碰,只许看。”她学会说之后,每次她要碰插座,妈妈就会提醒她,但她却说:“…不许看,只许碰”。这一时期还有一种现象,琳琳有时会胡乱地拼凑和搭配一些语句,别人不明白她表达的意思,但她却说得很高兴,只要不干涉她,她会说到自己觉得厌烦为止。也许正是这种随意的拼凑,自言自语的方式,是她在头脑里开始学着整理和理解她已会表达的那些话语,对语言进行尝试性的加工与改造,试着运用大脑里的语言知识应对新遇到的语言问题,使自己的言语逐渐向成人语言靠拢[3]。

(二)高级阶段句法习得的特点

1)复句的习得稍迟于单句。

2)复句具体类型的习得具有不平衡性,并列复句、因果复句是最先习得的,顺承复句和假设复句要稍晚一些。

3)关联词在复句中的使用数量较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起来。

18~27个月的儿童已能用一些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从分析记录到的句子中各类句子的数量比例来看,单句最多,复句很少,且只有几种比较容易掌握的类型。从语言的发展来看是先有单句,然后有复句。复句初期发展阶段是在单句的习得尚不完善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并与单句并行发展,而不是等单句结构习得完善后再出现。复句虽然在24个月已经出现,但习得的复句类型并不多,而且儿童在语言中使用得也较少。复句各种类型的发展也有不平衡性。联合复句是本阶段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偏正复句中,因果复句、假设复句较为常见。而总的来说,儿童对联合复句的掌握程度明显较偏正复句要强。这可能因为偏正复句的逻辑关系比联合复句复杂,儿童不易掌握。另外,复句中关联词使用较少。最早且用得最多的关联词是“还”、“也”、“又”、“就”,以及稍晚出现的“那”、“后来”和表前后呼应的关联词,如,“一边…,一边…”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所掌握和使用的关联词在数量和种类上也逐渐增加。

[1]李宇明.儿童习得语言的偏向性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1(4):94-99.

[2]李科凤.幼儿早期语言句式句义发展的个案分析[J].娄底师专学报,2004(4):77-79.

[3]魏锦虹.论0~3岁儿童词义理解的几个阶段[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4):118-120.

猜你喜欢
关联词琳琳复句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牙印之谜
关联词的秘密
关联词的秘密
树叶哭了
只是点点头
略论复句分类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