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玲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徐州 2211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作为现代化和大众化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指的是有别于传统媒体的、以网络为主要依托的全新媒体形式。相对于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报刊、户外、广播、电视),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正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影响力也越来越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19日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手机网民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昭示着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1]。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呈现出开放性、交互性、个性化、虚拟性等特征, 而大学生个性张扬、好奇心强,往往成为新媒体最早的接受者、使用者、推广者。刷微博、看“人人”、逛“贴吧”成了大学生们了解校外世界的“第三只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才能实现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深入持久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大学生成为新媒体最早的接受者和使用推广者是源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新生事物的认同感,因此也是最有可能受到新媒体环境中不良信息影响的群体。新媒体具有草根性、便捷性、廉价性,随之而来的是信息传播的可控性差、虚拟性强、传播技术的复合性和快速变革性的突出。由于对新媒体认识不够全面、使用不够科学、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和相关法律规范不完善等原因,新媒体环境下容易使信息泛滥、舆论失控。教师苦口婆心,却敌不过各类媒体上种种良莠不齐的信息的密集轰炸,单纯的说教已经无法让大学生真正接受传播的内容,这正是新媒体环境下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难点所在。
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更给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带来了一场颠覆性变革。人们的交往正越来越依赖于媒介、依赖于技术。依赖媒介的交往方式在方便身处遥远两地的人沟通的同时,也造成了某种程度的疏离与隔阂,带来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微妙改变。伴随新媒体的出现,虚拟空间的匿名性给不良言行撑起了一把保护伞,虚拟和现实的交错混杂,使得一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理想的虚拟网络生活,逃避现实,或是把虚拟与现实混同,逐渐丧失自我,严重的甚至成为荒废学业的网瘾患者。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临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虚拟与现实世界这一难题[2]。
新媒体具有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使它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的较量场。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加之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各种社会思潮、文化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冲击等,必然会促使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新媒体所推崇的成功楷模,多为经济界人士及各类明星,助长了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在学生中的滋生蔓延。复旦校长杨玉良在去年新生开学典礼致辞时表示:功利主义心态是大学的大问题。功利主义心态也许会带来学校的某些数据或者学校规模等增长,但其必然侵蚀大学的学术精神和社会责任,这种功利主义心态也会影响学生的选择,使他们变得短视,流于平庸,不能保持对所在领域的强烈兴趣,也就失去了在未来担当起重要责任的能力[3]。新媒体对成功者评判标准的功利化倾向对大学生存在一种价值取向上的诱导作用,在许多不良社会风气的传播方面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一些大学生在价值观问题上出现困惑和迷茫,甚至导致是非、善恶、美丑、荣辱混淆,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带来新的困难。
新媒体具有的个性化、群体化、同步化、交互化等典型特征,具有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提供海量信息,成为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及时和迅速地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要闻,为大学生提供及时解决个体心理困惑的在线交流平台,使其拥有更多平等交流思想的机会,缩短学生与外部世界的距离,对培养学生的世界眼光极为有利。为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机遇。
通过新媒体,信息传播完全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新媒体成为传播能力最强、影响范围最广、使用最为便捷的大众媒体,能够让受教育者在轻松的环境中, 方便快捷地接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信息,随时随地自由选择浏览各种数字化信息。如今,许多工作只需要在网络上发个电子邮件进行一下交流,在手机上发个短信就可以解决,实现了时空的跨越。特别是在网络这个敞开的大门中,只要有一台电脑,任何具有基本文字能力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出者。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一优势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会大大提高效率和影响力。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新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信息的“零时间”传播。另外,交互性是新媒体的重要特点之一,它为传播双方提供了多样的自由表达平台,大家可以随时就相关问题进行自由而充分的讨论,使信息的传播拥有了无阻隔的互动形式,让大学生的主体性大大增强,讨论者能切实感受到自己是以一个积极建构者的身份存在,拥有影响他人乃至改变世界的力量,而并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自己的存在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价值。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阐述的那样:“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将把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通过各种新媒体,教育者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各种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错误价值观念与社会现象,能够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云计算和数字化的互联网媒体技术支持下,新媒体使媒介形态的物理边界变得模糊,无论动态、静态信息,还是文字、声音、图像信息,都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上传播,实现了在一个传播载体上的多媒体传播。它同时整合了各种传播主体、传播技术、传播平台、传播方式和传播流程,成为一种崭新的独特优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更直接、更深入、更具有感染力,丰富了教育的方式和手段。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观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发生了变化,仅仅依靠教育者对大学生苦口婆心的单向灌输已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变化和教育客体的需求。面对新媒体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顺应潮流,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改善和创造有利于科学、高效利用新媒体的条件,构建起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局面。
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提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辩的反应能力[4]。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想中,正确与错误彼此交织,积极和消极相互激荡,意识形态领域并不平静。要使新媒体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阵地,前提是要对其重要性和特征有足够的认识,主动顺应从传统媒体传播向全民网络传播转变的这个新趋势。首先,思政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素养,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善用新媒体,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交锋时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信息的前提是提高思政工作者自身对各种信息的鉴别、研判能力,能够及时利用官方权威的信息资源,准确、权威地发布所掌握的信息,主动设置议题,及时、灵活、合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以免误判。要坚持传播的客观性原则,即事实与价值判断分开,全面、准确、公正地反映社会现实,从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媒介环境,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来教育、引导、激励学生,树立人生价值观的正确路标。其次,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通过开设课程、讲座、论坛等形式,引导广大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新媒体,认识到新媒体的特性、优势、不足,形成正确的媒介批评观。同时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在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里道德自律的重要性,教会他们如何有效地自我约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造成的负面影响。
为提高高校思政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能力,首先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新闻学、传播学、信息学及与现代传媒相关的高新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够准确理解不同媒体的特征及功能,对当前的传媒环境和传媒体制有深刻认识,才能做到善用新媒体。其次,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主动发布重要、权威信息,准确及时地抢占网络制高点来控制信息通道,保证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观的信息传播的优势地位。高校要建立健全校园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源头管理,确保不让负面舆论在网上形成气候。最后,新媒体的普及要求我们将新媒体与包括校园电台、电视台、校报、校刊、橱窗等在内的传统媒体有机结合,在发挥传统媒体具有的权威性强、约束力强、保密性强等优势的同时,充分发挥新媒体沟通的即时性、便捷性、交互性、虚拟性的特点,形成网上网下教育的合力,不断推动价值观教育的发展。在互动启发式教育和开放式探讨交流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各种有益的思想、理念进行有效地整合。近年来,很多高校在善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例如,我校在思政部网站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专栏,通过互动BBS论坛,让学生大胆发声,说出自己的观点,而教师则在观点的碰撞中通过适当的引导实现其核心价值观教育。
[1]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tjbg/201207/t20120719_32247.html,2012-07-19/2012-08-15.
[2]丁姗.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策略调整[J].中国高等教育,2012(Z1):34-35,61.
[3]周凯.复旦校长杨玉良:功利主义心态是大学的大问题[N].中国青年报,2011,9.
[4]谷玛利.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7(5):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