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辩论语言的人际意义研究

2013-08-15 00:44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求助者咨询师人际

曹 艳

(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0)

心理咨询过程是咨询师和就诊者的交际互动的过程,该过程主要是以语言作为媒介,因此双方均承担着各自的“言语角色”,以信息和服务为“交流物”,咨询语言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人际特色,这就为心理学的实践同语言学理论相连搭建了一座桥梁。

本文基于韩礼德的理论,将从语气、情态以及语调等方面着眼于对心理咨询师采用的合理情绪疗法中的辩论语言进行人际意义上的探究。其次,根据廖美珍对于中国法庭的互动语言这种“机构性话语”特征的研究,即该语言以“任务”和“明确的目的”为主要导向,我们亦可移花接木,对咨询师与求诊者在辩论中所使用的语言技巧做一番探究。

一、心理治疗中合理情绪疗法的辩论语言所体现的语言学意义

该疗法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1](P132)它旨在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该观点进行推理,自然地引出此观点的不合理之处,最后使对方认识到自己认知中的不合理并主动加以矫正。

本文通过收集心理咨询师在合理情绪治疗法中所使用的辩论语篇,尝试从一个新的视角来阐释评价理论的应用,亦试图为扩充其研究领域做尝试性的研究,希望“这一理论将在话语分析的实践中变得更加立体,从而更系统、更深刻地揭示话语的人际意义。”[2](P339)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应用

(一)韩礼德的人际功能 语言除了具有表达讲话者的亲身经历和内心活动的功能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的功能,语言的这一功能称作“人际功能”。[2](P115)

1.语气和情态。韩礼德在分析英语的人际功能时,把语气成分看成为主语和限定成分之和。而汉语因为没有这样的限定成分,所以在表达人际意义时多用语气词和附加结构表示。汉语的语气词常用来表示情感的加强(啊)、疑问(吗)、或是时态(了)。

心理咨询师在使用合理情绪疗法的语言时同样应注意利用语气来同求诊者的不合理概念做辩论。例:“事情为什么必须按照你的意志来发展?如果不是这样,那又会怎样?”其中“为什么”是汉语里的特殊疑问形式;“必须”则表示了情态,两者结合则是对这种肯定情态的质疑,是对求助者理念的挑战。“又会怎样”作为是一个反义疑问结构,其功能在于说话者/作者明确表示他期望的回答。在合理情绪疗法的辩论语言中,许多语句模式都具有这种特质。例:“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是糟糕之极的话,我可以举出比这还要糟糕十倍的事,你若遇到这些事,你又会怎样?、毫无价值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2.语调。语调作为附有说话者感情色彩的沟通手段,既丰富又直接地体现着言语的人际意义。汉语通常使用平降调来表达无标记的陈述句或请求,用平升调表达无标记的疑问句;用重降调发出感叹和命令,用低升调证实某事件。例如:“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使你一直处于现在这种情绪中呢?(平升调,表达疑问自然引出求诊者自述),这些都是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平降调,陈述)其实它们并非是导致你情绪低落的直接原因。(根据听话者可接受的态度可使用平降调或重降调,重降调则是对求诊者观念的严厉挑战)那你觉得有些情绪是不是因为有些想法决定的呢?(低升调,引导对方的肯定回答)”

三、评价理论

评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汤普森的研究指出评价位于语法的边缘,多用词语表示,他同时也指出“评价是任何语篇的意义的一个核心部分,任何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的分析都必须涉及其中的评价。”[3](P65)

当人们谈论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甚至本人时,其在叙述时会不可避免地附加上主观的态度、情感和体验。马丁的研究则认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与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4](P23)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是朝向语义的语法,如果把评价作为人际意义的资源,评价性资源根据语义可分为三个子系统:态度、分级、介入/参与。

(一)态度子系统 由人际意义的概念可知个人对事物和他人的态度、评价等语言具有人际功能,求诊者虽然在陈述事实,但都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些无疑都反映了陈述者的态度。例如:“我觉得自己很无能,没有什么本事”(划下划线的词语都具有评价意义)。而咨询师所在辩论中要做的不仅仅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更是要努力使求诊者分享自己的所持的合理观点,若其无法认同咨询师的观点,则无法纠正原先的不合理理念。“你是说你妻子必须和你爱她一样等量地爱你,是么?”“对,本来就该这样。”“那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她必须这样呢?”“因为她是我老婆,就该爱我。”该咨询师尝试改变求诊者的原有态度,但并未获得其认同。

(二)分级子系统 该系统在表达评价意义的过程中贯穿于其他两个子系统。分级让对话双方感受到彼此情感表达的程度,进而影响到其话语感染力。在使用辨论法时,心理咨询师为了说服求诊者,需要使用一些强化语、模糊语、程度修饰语等。例如:“很、非常”等程度词通常被用来给予求诊者鼓励或对其不合理思维的坚决否定。

(三)介入子系统 以往对语篇意义的研究主要聚焦说话者或语篇所具有的主观色彩,而在巴赫金的“多声理论”和语篇的互文性观点①的影响下,语篇意义的解读被设置在了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这样,一种声音就很可能被另外的声音否定掉,或是得到其他声音的支持。多种声音的介入无疑使对语篇意义的阐释更加多元化又具有创造力。咨询师使用的合理情绪疗法其实是“介入”求诊者思想的一种手段。因此本文着重分析该子系统在咨询过程中的应用。

王振华教授把介入系统分为“介入”和“脱离介入”;并提出三种介入方式,第一种是类似传统对语篇意义的诠释,即说话者用“单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上述的例子“我感到”“我认为”等。第二种是借用他人的声音,而该声音的来源又十分清晰,所以以这种方式介入会使表达的观点具有较客观性的特质。因此这种声音就更容易说服读者或听众,因为人们更倾向于相信约定俗成的事实。第三种亦是“借声”,但与第二层面不同的是这里借用的声音的来源模棱两可甚至无源可溯。这样说话者就完全被置于一种旁观者的位置,而语篇的意义就被完全客观化了。

四、介入子系统在心理咨询互动语篇中的应用

咨询师需要不断地“介入”求助者的“单声”中,就要以“共情”的方式分享求助者的情感,再用理性的声音介入其不合理的思想。例如:“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嗯,咱们有句老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出现这样的结果,你有没有考虑过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呢?”首先咨询师用“共情”的方式致力于介入求助者的感触和想法。“老话”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它“介入”的意义在于它是社会公认的一种意识形态,这里咨询师引用老话这一客观的“声音”引导求助者认识自身的意识形态与社会公认的出现了偏差,从自身角度思考问题的症结。

上文已提及说话人/作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达话语/语篇的人际意义,而这些方式必须通过一定的评价资源实现。当咨询师试图以客观合理的信念“介入”对方不合理信念时,其表达可以以不损害对方颜面而婉转含蓄,例如:“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你的意思,你的丈夫并不是你所说的一文不值,也许他只是没有做到你要求他达到的标准,你是不是重新审视下自己对丈夫的要求”,这里第一个“是不是”是咨询师希望对方默许自己的观点“介入”的一种“非硬性的强制”,在语气上让求助者难以直接拒绝,从而为咨询师顺利“介入”对方的非理性思想提供了便利。“也许”是作为引发后面继续谈话的介入资源,并且咨询师的话要为自己将来的辩论留下余地,这就增加了辩论的成功几率。第二个“X不X”的结构则引导对方自己思考,给对方留有自己的考虑空间,希望对方顿悟;且该结构以询问是非的语气在表达了话语人际意义。

根据介入的“三声”论,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可以转换不同的介入形式,例如:“好,现在闭上你的眼睛,尽可能坐得舒服些……现在开始想象,你正和一些同学在一起,……现在继续想,尽可能生动地想象这些情境,能做到么?”这里咨询师完全把自己希望求助者所想以一种直陈的方式介入到对方的思想,而求助者此时正一步步走进咨询师所设的“陷阱”,从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有时咨询师也会让求助者对自己的叙述“共情”从而达到改变对方信念的效果,例如:“我很能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在我从事这个行业之前,我也有过类似的遭遇……”叙述自己类似的经历也是咨询师以“单声”介入的一种方式。

当然,咨询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遭遇求助者想“摆脱介入”。这时,咨询师应当用一个客观的声音帮助介入对方的思想。例如:“人无完人,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我去北京上课时,有位老教授就对我们说‘可恨之人亦必有可怜之处’”这句话中咨询师借用“老教授”之口,而在社会看来,“教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老”又说明经验充足,所以这样的人物说的话不仅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且有一定的说服力。另外,此处‘人无完人’借用的是我国古代成语,按照“三声”理论的划分属于“第三声”的范畴。由此可见,三种形式的介入也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句话中。

这种介入也可以借用求助者的话,因为求助者的观念里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找出其矛盾点是咨询师帮助求诊者解决不合理信念的症结所在。例:“按你所说,你的丈夫好像是没什么本事,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的。”“既然没本事,那他的工作一定不是可观,也没什么朋友。”“那倒不是,他在机关工作,算个小领导吧,应该还不错,平时经常出去应酬。”“你之前说他没什么本事,现在又说他工作还不错,也有朋友。你的话前后矛盾。”这样用求助者自己的“声音”同自己原来的“声音”相悖,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观念上的不合理性,从而矫正不合理理念。

以第三种形式的介入则更为客观,例如:“很显然,外因会对一个人的思想啊、自我评价啊等等有影响,但这个影响不能被绝对化,不然你就让自己活在他人的控制中了。”这个例子里,咨询师虽然投射出了自己的观点“外因对个人会产生影响”,但是这个观点是一种既定的事实,马克思主义中也有提到内外因的作用,但这不一定就是这个观点的初始来源,所以对于一些被社会团体内化了的思想来说,其客观性不言而喻。

心理咨询行业在我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无疑增加了社会对该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以及要求。涉及对人的“心理”的治疗必然要求心理咨询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人文关怀以及实事求是的理性主义精神。咨询师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与求助者的不合理观念辩论时,其语言既要符合专业特质,也要依据求助者的情况不时地变换调整,因此把握好“态度”、“分级”、和“介入”的处理技巧对在咨询中实施咨询策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语篇的互文性:所有语篇都有指涉、回应,并在不同程度上包容其他实际的或可能的语篇。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Thompson,Geoffrey.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96.

[4] Martin,J.R.& 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London:Continuum,2003.

猜你喜欢
求助者咨询师人际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搞好人际『弱』关系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拒绝的正确方式
都是生日礼物惹的祸
倪萍不厌其烦的一句话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同感的技术
心理案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