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娜
培养学生虚心好问的好习惯
文/张 娜
现在有很多老师反映,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孩子往往由于顾及面子不愿开口,有了问题是即使不懂也不问,不问则不懂,学习会越来越吃力,家长们也感到非常烦恼。如果孩子从小总愿意对身边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思维必然活跃。学会提问是积极主动学习的表现,由疑而问,由问而思,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如何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养成虚心好问的好习惯吗?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学生的学习不是总处在同一水平,他们天真、可爱、单纯,特别是自尊心较强,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常常是有了问题却不敢问老师,主要是怕老师怪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也怕同学嘲笑。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的教学气氛,才能使学生敢于提问,主动参与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此来营造学生发问的良好氛围。
如果孩子平时有不敢提问、不善发问的缺点,家长一定要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老师、问同学得来的答案,父母应及时给予鼓励。当孩子发现书上有不懂的问题,问为什么时,父母不仅要认真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要适当地启发孩子提问,并且称赞他虚心好问。对观察问题细致、提问有深度的学生教师要大力表扬、及时鼓励、树立榜样。但如果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也应用语言、手势、眼神等,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赏。尤其对学困生,只要他们能够提出问题,就要给予表扬。
有一次,我在讲解一道数学难题时,本想引导班里的优秀生来解答这道题目,没想到班里一个平时沉默不语的学生居然举起了手,先是提出了他的疑问,之后又讲述了自己独特的解法,于是我热情洋溢地表扬了他。从此,这个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提问的热情也更高了。
作为父母或老师,平时应多给学生讲一些著名人物敢于质疑、谦虚好问的生动故事,启发孩子大胆质疑、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把学习搞好。比如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如果不是大胆的质疑经典物理学,敢于挑战牛顿等权威物理学家,也不会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相对论。我们要教育学生以著名人物为榜样,大胆质疑、不断发问,进一步培养学生谦虚好问的品格。
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是十分有限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博大的知识领域里,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只有重视课内外结合,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解决新问题中再提出实际问题,这样可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丰富的问题和情境,也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更加强烈,于是也就更加好问了。
有的孩子在学习上怕苦怕难,一遇到问题就求助于父母或其他人。当孩子遇到难题时,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解决,教师最好也别主动去解释,发现书上有不懂的问题,问为什么时,这时不要直接告诉他答案,最好是作一些提示、反问,鼓励他独立思考,启发他自己去动脑理解,解答问题。因为只有真正靠自己的能力解决的问题才会记忆深刻。当孩子在老师或父母的引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会很自豪,并会获得强烈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这对于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习惯是十分有利的。
总之,培养学生养成虚心好问的好习惯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创造一切条件,给学生提供观察、多思、勤问的机会,培养他们养成虚心好问的好习惯。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做到敢疑好问,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这样才能形成独立自尊和健全的人格,相信我们所培养出的下一代会成为成功的创新者、研究者、探索者。
责任编辑 薛小琴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永乐公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