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水源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组织机构开始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人们赋予高校愈来愈多的价值理想和期待。在高等教育的实践中,大学所承载的这些多元的社会职能和价值期待,既相互关联、协调和统一,同时又会在一定的意义上相互牵制,形成张力。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与内涵进一步扩展,它所担负的社会职能与使命更趋多元化,高等教育自身的多元教育价值目标及其冲突与张力也随之凸显。
概而言之,当代大学教育多元价值内涵及其张力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是教育这种社会活动或现象所固有的价值冲突及其张力。譬如,教育的社会促进功能与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一类基本的教育价值冲突。杨东平教授说:“今天我们认识到,教育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一方面,教育对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教育与每一个儿童、每一个家庭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一个关乎民生事业。所以,我们既要举办能够兴国的教育,也要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体现的就是这两种不同的功能和价值。”[1]实际上,在任何时代,举办“能够兴国的教育”与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而社会以及教育工作者总是试图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合理的张力平衡。第二,是高等教育特殊的价值冲突。通常,人们把高等教育的职能定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个方面。高等教育的三项基本职能既统一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实践体系之中,同时也导致了人们在价值目标方面和实践过程中的分歧与冲突。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之间的矛盾冲突,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在一段时间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情况作为评价一所大学是否重视和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而这一教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正是高校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之间的矛盾冲突。此外,在大学教育发展战略层面上,如何协调促进学校自身发展与履行服务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也是学校领导层和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引发的高等教育新的价值冲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之后,原有的精英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仍然被保留下来,与此同时,作为高等教育拓展的一部分,大众化教育内涵和教育模式成为新的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于是,高等教育内部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两种价值体系和实践模式分立的局面开始形成。高等教育内部存在着两种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它使得现实的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问题与挑战。尤其是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如何在两种教育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冲突中作出科学抉择,这是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更是地方本科院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此外,如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应对大学教育的市场价值取向与学术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从而保持高等教育自身科学的价值体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代大学教育多元价值内涵的冲突,既体现在学校确立办学目标、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等宏观层面上,也具体地反映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践环节之中。从积极的层面看,这种建立在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多元价值结构,是推动高等教育全面履行其教育职能的内在机制;但与此同时,这些体现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多元价值冲突,时常干扰着学校的教育决策,导致人们在教育实践中思想、行动的游弋与分歧。然而,面对大学教育多元价值冲突,无论是发挥其积极功能,还是克服、化解它的消极效应,都需要依赖于学校教育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性实践,其中就包括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功能。是否能够通过主体的能动意识和创造性实践,发挥大学教育多元价值体系的积极功能,化解它的消极作用和负面效应,是关涉到高等学校教育事业科学、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于社会的需要。这一特点内在地制约着它必须服务于社会。”[2]高等教育的多元价值内涵及其张力,是高校教育运行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和轨迹。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多元教育价值内涵及其冲突所引发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矛盾、问题,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期待与要求。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职能,高校思想教育的部门及其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样一种新的教育现象与需求,主动地介入其中,并通过自身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调适和化解大学教育多元价值冲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今高等教育事业急剧变革、迅速发展,由多元教育价值冲突所引发的矛盾、问题,通常都是一些事关学校发展方向与战略的重大问题,也是高校教育实践中引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现实课题。近年来,许多高校都在引导学校干部教师就办学定位、人才培养、专业和学科建设等问题开展积极的讨论、研究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多元价值冲突及其权衡与调适则始终是人们思考和关注的焦点。毫无疑问,在这样一些事关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同时又为学校师生员工广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门及其教育工作者绝对不应该成为“局外人”,而应该是“参与者”和“引导者”。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目标承担着导向、保障、服务和协调的功能。高校思想教育部门及其教育工作者依托自身的工作机制与优势,在调适大学教育价值冲突、保持多元价值目标之间的合理张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发展变革中的高等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教育提出的新的期待,也高校思想教育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和目标做出的最大的努力和最为重要的贡献。具体地说,高校思想教育对学校教育实践中价值冲突的调适,应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途径实施。
一方面,要把对大学教育价值冲突的调适贯穿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高等教育多元价值冲突不是一个抽象的命题,而是基于现实的高校教育实践得出的一个基本的判断。换言之,在高等学校,多元教育价值内涵以及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是仅仅停留在一些理论或认识的层面,而是具体地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即学校创设的教育制度、规范以及教育主体的各种教育意识与行为之中。因此,调适、化解大学教育价值冲突必须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际进行,离开了学校各种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就没有所谓的教育价值冲突,也谈不上对这种教育价值冲突的调适。同时,针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个体的教育对象,贯穿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与优势;把调适、化解多元教育价值内涵之间的冲突纳入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使之与学校开展的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步进行,则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当然,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调适、化解多元教育价值内涵之间的冲突所着眼的不仅只是解决干部、教师、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具体的思想问题和现实矛盾,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在应对教育多元价值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关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科学理念和思想认识。因此,这种渗透在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之中的,以调适和化解大学教育价值冲突为宗旨的教育活动有着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另一方面,要在涉及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发挥思想理论、舆论宣传的引领、先导作用。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实践中,大学教育价值冲突突出地反映在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些重大、关键性的问题上。譬如,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目前这类高校发展面临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之间做出理智而科学的抉择。潘懋元先生在论述我国高校分类定位问题时曾经说过:“在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还存在大量的专业性高等教育机构,即工农医师等本科与硕士生层次。它们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它们既不能走学术性研究型的独木桥,也不应都办成职业技术型的高职高专。”[3]处于研究型大学与高职高专之间的这些高等院校,他们在学校分类和办学定位问题上的不确定性,恰恰反映的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这类高校徘徊、游弋于两种高等教育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之间的一种现实。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引导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尽快实现办学思想和实践模式的科学定位,高校思想教育应该在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有所作为。具体地说,就是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种宣传教育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在探索学校发展的科学定位的实践中,发挥好思想理论的先导作用和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教育实践中价值冲突的调适,是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拓展,也是对学校思想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挑战和要求,适应这种新的挑战与要求,高校思想教育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主体自身的素质,不断优化教育工作机制,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首先,面对新的工作任务与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充分认识高等教育多元价值冲突对高校教育实践和教育事业发展所造成的重要影响,进而自觉地把调适、化解多元教育价值内涵之间的冲突纳入自身工作的范畴。在高校教育实践中,多元教育价值内涵之间的冲突经常表现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等具体的工作上,而这些工作从性质上划分一般归属于教学、科研等行政管理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不主动地介入其中,就很容易使自己在这些问题面前成为“局外人”。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对学校教育实践中价值冲突的调适也对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以调适和化解大学教育价值冲突为宗旨的思想教育活动,虽然离不开学校干部、教师和学生的具体的教育意识和行为,但它最终要解决的是人们教育价值观方面的问题;而且,这种教育活动能否取得应有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教育者的理论征服的力量,取决于“批判的武器”是否能够掌握群众。因此,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思想理论修养和认识水平,面对表现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多重价值冲突就会茫然不知所措,更遑论主动地去调适或化解这样的矛盾冲突。其次,是要根据这种新的思想教育的任务和要求,在教育的内涵与形式方面进行积极的开拓与创新。以调适和化解大学教育价值冲突为宗旨的思想教育活动,它区别于一般的思想教育活动的特点即在于这种思想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不是仅止于引导学校师生在一些具体的教学科研问题上形成某种统一的观念、认识,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使他们能够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做出科学、理智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要想适应这样的任务和要求,仅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单边活动显然是不够的,包括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内的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参与以及多种平台和媒介的积极介入都是必要的。这些年来,许多高校围绕学校办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展开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就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组织开展的有效的活动形式。然而,在这些教育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先导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
[1]杨东平.中国的教育改革被延误的太久了[N].经济观察报,09-03-10.
[2]曹影.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职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8,(7).
[3]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