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荣
(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信息管理系,广东广州510520)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全球IT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IT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在技术领域,IT人才一直是各个公司最为需要的,IT业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另外,随着高校IT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每年的IT毕业生越来越多,但众多IT毕业生却求职无门.IT产业这种企业“用工荒”与学生“就业难”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IT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IT专业毕业生只掌握书本上的理论,不能灵活运用,更缺乏实际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差,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探索新的技能型IT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IT职业教育者面前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
技能型IT人才是指在IT产业的技术开发和服务等一线岗位、掌握IT专业知识和技术,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技术和能力进行办公和信息处理等实际操作的人员.目前IT企业对IT人才有四项素质要求,即专业技能、项目经验、权威认证和高等学历.
教职成〔2011〕9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高职教育在国外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通过对国外先进培养模式的学习与借鉴,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尝试采用校企联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开设项目设计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但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课程结构不合理.从高校到职校,IT专业的培养目标单一,缺乏办学个性和特色.特别是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学科系统性,教学内容固化,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脱节,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必修课程偏多,选修课程偏少,学分比例结构不合理;方向课程特色不明显,学生缺少自主选择权利;设计型项目型实验较少,学生缺乏系统训练.
(2)教学方式落后.传统的IT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忽略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缺乏必需的专业技能,职业岗位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企业接收的毕业生往往需要再培训才能就业,而且,教材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跟不上IT技术的发展速度,学生所学知识陈旧,学用脱节.
(3)师资队伍不合理.IT专业的教师大部分缺乏实践经验,很多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担任教师,这导致了教师虽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与生产实践脱节,欠缺项目管理经验,接触不到IT行业的最新技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降低了毕业生的质量.
(4)国际化程度低.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往往外语水平和工程化水平较低,难以与国际接轨.
(1)合理设置课程
为了解决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力不符合地方企业的要求这一矛盾,高职教育必须面向社会,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办学.办学理念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学校与用人单位相适应,课程体系与岗位能力相适应.通过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专业指导等方式,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课程体系,设计适合地方企业需求的教学体系,修整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增加IT行业的最新知识和技术,培养出适合地方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个合格的技能型IT人才除了具备系统的IT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等.因此,课程设置上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为上岗做好充分准备[2].
(2)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法不利于IT专业的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3].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除了向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情感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IT技术的发展使全球IT资源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网络教学的优势在于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网上有大量的随时更新的资源可以共享,如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电子书籍和期刊、教育网站、论文数据库等,学生可以下载各种资料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除了资源共享,通过建立课程网站、编写电子教案、制作PPT课件、建立电子题库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网络化学习环境.利用网络,学生可以下载相关课程资料,完成作业并网上提交,教师能随时随地跟学生交流,辅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优化师资结构
IT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最迅速的一门技术,为保证技能型IT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4].
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职业技能,不断跟踪当前IT技术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学习IT行业的先进技术,才能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指导实验和实训的实践教师必须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工程技术等级证书才能上岗.
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通过产学结合、校企结合来不断提高,“请进来,走出去”,学校可以从企业中直接聘请一线工程师与技术人员担任实践课指导教师,同时,有计划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锻炼,了解和熟悉地方与行业的需求,增长工程和社会实践经验.
(4)工学结合
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面向实际应用.为了达成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一致的目标,必须加强院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扛校企合作大旗,走工学结合之路”是目前广大职业院校的一种成功尝试,为学校和企业带来双赢[5-7].
①加强与IT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结合.让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从课程安排上开始介入,根据企业需求开设一些专业课程,企业提高岗位,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②加大IT实训设施投入,实现“学、做”结合;在企业建立教学实训基地或由企业进校创办工学交替实训场,建设互动式教育、仿真实验室、项目实训室等,学校为企业开展培训服务,企业安排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生.引入企业的相关软件,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为学生到企业就业奠定基础.
③组建IT经营实体,实现“做、用”结合.学校支持学生自主创业,组建模拟经营实体,模拟企业运营,分工合作,培养创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④重视融入行业要素,加大行业参与,随时跟踪国内行业标准的更新和国际行业标准的新动向.
(5)IT认证
IT认证是由国际著名IT企业或国家有关机构颁发的职业证书,证明一个人具有某种专业IT技能,为国际承认并通用,是进入IT行业的“敲门砖”.IT行业内的认证证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各大企业的认证,如微软、IBM、SUN、CISCO(思科)等认证考试,主要是针对某个特殊技术,具有特殊性;一种是国家有关机构举行的考试认证,是考核某人在一个领域是否达到一定标准,具有广泛性,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等.
IT人才的培养必须将国际认证培训融入课程体系,纳入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参加IT认证考试,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顺利进入IT行业打下基础.
技能型IT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IT技术发展,引进先进教材和教学软件,学习最新技术.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和外语应用能力,必须强化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训练,增强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8].
技能型IT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进、工学结合、IT认证等方面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合格人才.
[1] 张亚平,王琼花.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01):253-256.
[2] 庄景明,龙腾芳.地方高校IT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6):87-90.
[3] 董红安.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的思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3(2):49-52.
[4] 贾婧婧,齐志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09,4(4):34-36.
[5] 李洛,古凌岚.“做中学”IT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1(13):35-39.
[6] 杜秀珍,翟荔婷,孙兰英.基于实训的IT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12,29(6):465-468.
[7] 邓秀春,张利军.基于校企合作订单式I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40.
[8] 聂文广,吴媛,陈正军.高职IT专业双证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14):3690-3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