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军
(河北北方学院图书馆,河北 张家口075000)
冀西北地区气候干旱,作物生长季节短,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由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研发的张杂谷3号、5号、9号等系列品种适宜在河北省、陕西省、甘肃省的北部以及内蒙古、辽宁省、黑龙江省等日平均温度≥10℃、积温2 800℃以上的地区春播。该谷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及根系发达、抗病抗倒的优势,最高产量每666.7m2可达750kg。张杂谷自2000年在张家口市推广种植成功以来,已累计在中国北方11省区推广,种植面积达26.68hm2,增产粮食4亿多kg,增加收入11.2亿元,节水4亿m3。张杂谷的推广种植对节约水资源、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国内旱作农业提供新的战略选项,及促进旱作农业增产增收意义重大[1]。
在张杂谷不断生产、推广过程中,害虫的发生与为害成为谷子高产、稳产的主要制约因素。2010年,董立等人通过对国内谷田不同生育期害虫的详细调查,认为谷子害虫涉及8个目30个科共58种。其中发生较为严重的有粟科蝇、粟灰螟以及跳甲类[2]。2011年,对冀西北地区的张杂谷示范区进行了田间系统调查,现将谷子害虫的发生与为害情况整理如下,为害虫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张杂谷9号,由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提供。
2011年5月中旬至2011年10月初对冀西北地区的张家口市及周边各县的谷子示范区进行五点取样调查,每点调查20株,3d调查1次,田间未识别的害虫将其带回实验室制成标本后逐一鉴定。
(1)粟叶甲(Oulematristis)
又称谷子负泥虫,成虫体为椭圆型,鞘翅黑蓝色有金属光泽。卵黄褐色,椭圆型,散产于谷叶背面,孵化时黄色。幼虫体淡黄色圆筒型,老熟幼虫腹部略膨大,背部隆起,体表多瘤状突起。蛹为黄白色,裸蛹,茧外粘连细土,茧色与土壤颜色接近而不易区分。在张家口地区,当谷子处于幼苗生长阶段,即6月初,其幼虫舔食谷子叶片的叶肉,形成宽白条状的食痕。而成虫沿叶脉直接啃食叶肉,残留的表皮形成条状白斑[2]。调查结果显示:粟叶甲在冀西北地区1年发生1代。6月27日~29日调查发现,粟叶甲幼虫在谷子田发生普遍,严重地块谷苗被害率30%~50%,最高达90%~100%,一般单株谷苗心叶内有幼虫3~5头,最高单株有虫达20头。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开始随着气温下降逐渐转入越冬。
(2)粟凹胫跳甲(Chaetocnemaingenua)
成虫小型,体长2.5~3mm。椭圆形且拱凸。体色有青铜和蓝绿两种,金属光泽。触角褐黑,基部3节和前、中足及后足胫、跗节棕色。头、胸部呈皮纹状,刻点粗深而密,唇基密生白毛。鞘翅具有刻点且排成规则纵行。中、后足胫节端部外侧呈半圆形凹切,并生有整齐的毛列。该虫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刚出土的谷子幼苗。幼虫由茎基部咬孔钻入,枯心致死。在谷苗高6.5~30cm时,大部枯心苗是由粟凹胫跳甲造成的。当幼苗较高,表皮组织变硬时,便爬到顶心内部,取食嫩叶。顶心被吃掉,不能正常生长,形成丛生,当地群众叫作 “芦蹲”或 “坐坡”。成虫则取食幼苗叶子的表皮组织,吃成条纹状,白色透明,甚至导致有的叶子干枯死掉[4]。冀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如果又是重茬,该虫发生严重,用扫网方法即可扑到粟凹胫跳甲成虫。在冀西北地区粟凹胫跳甲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表土层中或杂草根际1.5cm处越冬。5月上旬,成虫结束越冬。5月下旬至6上旬开始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进入第一代幼虫高发期。1代成虫于6月下旬开始羽化,7月中旬产第二代卵,第二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二代成虫于8月下旬出现,9月底至10月初入土越冬。
(3)粟灰螟(Chiloinfuscatellus)
又称谷子钻心虫,成虫体长8.5~10mm,翅展18~25mm,雄娥淡黄褐色,额圆形不突向前方,无单眼,下唇须浅褐色,胸部暗黄色。前翅浅黄褐色杂有黑褐色鳞片,后翅灰白色,外缘浅褐色。雌蛾色较浅,前翅无小黑点。卵扁椭圆形,长约0.8mm,表面生网状纹。初产时为白色,孵化前呈灰黑色。末龄幼虫体长15~23mm,头红褐色或黑褐色,胸部黄白色,体背具紫褐色纵线5条。蛹长12~14mm,腹部5~7节。蛹乳白色,羽化前变成深褐色。除张家口地区外,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均受此害虫为害。主要症状为谷子苗期受害后造成枯心株。当谷株抽穗后被蛀,常常形成穗而不实,或遇风雨,大量折株造成减产[5]。当谷子与玉米混播或与玉米、高粱间作时,玉米、高粱等也可受其为害。粟灰螟在冀西北地区1年发生3代。6月中旬第一代幼虫集中为害谷子幼苗,造成枯心;7月底至8月初第二代主要为害谷穗;第3代幼虫为害时间较短便进入越冬。
(4)双斑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
成虫体长3.6~4.8mm,宽2~2.5mm,棕黄色具光泽。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鞘翅布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基半部具1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两翅后端合为圆形,后足胫节端部具有1长刺。卵椭圆形,长0.6mm,初产时棕黄色,表面具网状纹。幼虫体长5~6mm,白色至黄白色,体表具瘤和刚毛,前胸背板颜色较深。蛹白色,长约2.8~3.5mm,宽2mm,表面具刚毛[6]。该虫在冀西北地区1年生1代。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幼虫共3龄,幼虫期30d左右,在3~8cm土中活动或取食作物根部及杂草。7月初始见成虫,成虫期3个多月,7~8月为害盛期,10月初谷子收获后,转移到十字花科蔬菜上继续为害。双斑萤叶甲喜欢干燥,雨水少的年份发生严重。张家口地区海拔高,雨水少,为此虫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5)大青叶蝉(Cicadellaviridis)
雌虫体长约10mm,头宽约3mm;雄虫体长8mm,头宽2.5mm。头部正面淡褐色,两颊微青,在颊区近唇基缝处左右各有1个小黑斑。前胸背板淡黄绿色,后半部深青绿色。小盾片淡黄绿色。前翅绿色带有青蓝色泽,后翅烟黑色,半透明。腹部背面蓝黑色,两侧及末节为橙黄色略带烟黑色,胸、腹部和足均为橙黄色。该虫成虫和若虫均可为害叶片,刺吸汁液,造成褪色、畸形、卷缩,甚至全叶枯死。此外,还可传播病毒病[7]。在冀西北地区该虫1年发生2~3代。7月初发生第一个高峰;8月上中旬发生第二个高峰;9月中旬达到第三个高峰。以8月份为害最为严重。常见10多头或20多头成虫在谷子叶面或嫩叶上群聚刺吸为害。当人走近时,成群的大青叶蝉成虫便跃足振翅而飞。经调查发现,在冀西北地区莜麦是当地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十字花科蔬菜、谷子等与其连绵种植,杏树、桃树等乔木也随处可见,为大青叶蝉产卵、取食、为害、越冬等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是其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
(6)叶螨(Redspider)
又称红蜘蛛,属于蜱螨亚纲(Acarina)叶螨科(Tetranychidae)。成螨长约0.5mm,体红、绿或褐色。为害症状表现为以若螨和成螨在叶背吸取汁液,受害叶片出现灰白色或淡黄色小点,严重时,整个叶片呈灰白色或淡黄色,干枯脱落。在冀西北地区1年发生12~14代。雌成螨群集在土缝、树皮和田边杂草根部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为害,刺吸植物汁液,并在其内产卵。雌成螨能孤雌生殖,每头雌螨产卵百余粒,卵孵化率高达95%以上。成、若螨靠爬行或吐丝下垂近距离扩散,借风力和农事操作远距离传播。6月底至7月初当气温升至29~31℃,相对湿度为35%~55%时,叶螨达到发生高峰。
(7)粟缘蝽(Liorhyssushyalinus)
该虫属于半翅目缘蝽科。成虫体长6~7mm,体草黄色,有浅色细毛。头略呈三角形,头顶、前胸背板及后部两侧、小盾片基部均有黑色斑纹。腹部背面黑色,第5背板中央生1卵形黄斑。卵长0.8mm,椭圆形,每1卵块有卵10多粒。若虫初孵血红色,卵圆形,头部尖细,胸部较小,腹部圆大,至5~6龄时腹部肥大,灰绿色[8]。在冀西北地区1年发生2代,成虫潜伏在杂草丛中、树皮缝、墙缝等处越冬。翌春恢复活动后,先为害杂草或蔬菜,7月中下旬当谷子抽穗后转移到谷穗上产卵、孵化,主要以成、若虫刺吸穗部未成熟籽粒的汁液,影响产量和质量。
(1)农业防治
必须把好3关。第一关就是整地。种植谷子要选择3年之内没有种植过谷子的地块,最好与豆类、马铃薯、小麦、玉米实行3年以上轮作,切忌重茬。重茬不仅使土壤营养比例失调,而且会使病虫害和杂草加重。选种谷子的耕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立即清除根茬,秋深耕25cm以上,结合秋深耕每深施腐熟农家肥3 000~4 000kg、纯氮10~13kg、五氧化二磷6~7kg。第二关是把握播种时间。在冀西北地区播种期一般选在立夏节至小满节为宜,不能过早或过晚。播种过早,病虫害发生严重;播种过晚,谷子发育较慢。第三关是把握好田间管理。其一早间苗。古话说 “谷间寸,顶上粪”,就是说谷子间苗抓小、抓早相当于施肥。间苗早,营养充足,根系发达,植株健壮;间苗晚,消耗养分大,且费工容易伤苗,影响谷子的生长,最好在4~5叶期间完成。间苗时,要留壮苗、大苗,去弱苗、病苗,一般留苗数为每666.7m23万株。其二中耕除草。谷子整个生育期中耕除草一般进行3次,要求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第一次结合间苗进行,第二次在拔节施肥后进行。谷子拔节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生长旺盛,此时锄深7~8cm可促进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转化,多蓄雨水,有利于根系生长。第三次中耕在孕穗期进行,浅锄3~4cm深,不伤根,只除草松土并高培土以促进根层数和根量增多,增强吸收肥水能力,防止后期倒伏,提高粒重,减少秕粒。把握好以上几关,谷苗抗虫、抗病能力增强[9]。
(2)物理机械防治
可用捕网对大青叶蝉进行人工捕杀;对粟灰螟成虫可利用其趋光性,用黑光灯、高压汞灯或频振灯在夜间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
防治粟叶甲的最佳防治时期为6月上旬卵盛期,即谷子的3~4叶期。可选用高效氯氰菊酯·辛硫磷1 500倍液喷雾于心叶内;或用2.5%的高渗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于早晨和傍晚喷施于谷苗心叶内;也可用5%的高氯乳油,或20%速灭威2 000倍液喷雾;若当幼虫已经钻入心叶内为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灌心,或渗透性强的BT等药剂防治[3]。
防治粟灰螟时,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孵化后蛀茎前。粟灰螟幼虫活动的时间性很强,从孵化到蛀茎大概有1~3d的时间,要及时进行防治,把幼虫消灭在蛀茎前。为了生产绿色食品,应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每毫升100亿孢子的苏云金杆菌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500~1 5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21%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21%氰马乳油2 500倍液进行喷雾[5]。
防治叶螨主要选用噻螨酮(巴噻唑),每666.7m2用5%的噻螨酮乳油60~100ml或5%的噻螨酮可湿性粉剂60~100g稀释成1 500~2 000倍液喷雾,效果很好。但因噻螨酮对成螨无杀伤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比其它杀螨剂稍早些,即在叶螨发生初期使用,如果已经严重发生,最好与其它具有杀成螨的杀螨剂或有机磷杀虫剂混用。另外双甲脒(螨克、二甲脒、双虫脒、阿米拉兹)是一种低毒广谱杀螨剂,对若螨、幼螨、成螨和螨卵均有效,但对越冬卵无效,对某些害虫也有兼治作用。该药杀螨速度快,药效持续时间长,一般可达1个月以上,常规浓度下对天敌、作物无害。
防治大青叶蝉时注意周边的果园也要喷药,冀西北地区主要防治第3代成虫,在产卵前或刚产卵时,可选用药剂为20%灭扫利乳油2 000倍液,10d喷药1次,连喷2次,即可收到很好效果。在喷药时,同时还要注意对树行间及地界上的杂草喷药。
防治双斑萤叶甲成虫,可选用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1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水乳剂2 000倍液喷雾防治[10]。
在谷子害虫综合防治过程中,各种防治方法必须有机结合起来。谷子不同生长时期结合不同的防治措施,如春天可以调整好播种时期,选用抗虫品种等;谷子苗期做好间苗、施肥等工作;在谷子收获后可采用农业防治方法,破坏害虫的栖息场所或越冬场地,减少害虫基数。使用化学农药时要掌握好施药适期,将害虫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尽可能减少化学杀虫剂的使用,降低残留。多种方法结合综合防治,就能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1]王宁.“张杂谷”被评为省优良农作物新品种[N].张家口日报,2011-08-27.
[2]董立,马继芳,郑直,等.我国谷子害虫种类初步调查[J].河北农业科学,2010,(11):50-53.
[3]张海金,黄瑞.谷子粟叶甲发生与药剂防治[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03):36-38.
[4]董志平,甘耀金.河北省谷子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2,6(02):49-51.
[5]张志.谷子粟灰螟的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2001,(06):20.
[6]赵秀梅,刘洋,谭可菲,等.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发生为害情况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06):51-52.
[7]高艳玲,韩树文.冀北地区果园大青叶蝉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1,(08):26.
[8]刘强,王萍萍,谢新明,等.内蒙古半翅目昆虫与禾本科植物的关系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11(01):97-108.
[9]李玲,孙文松,杨正书,等.谷子无公害绿色生产栽培技术规程[J].杂粮作物,2004,24(06):347-348.
[10]陈宏亮,李雪峰,潘占兵.双斑萤叶甲防治研究进展[J].宁夏农林科技,2010,(06):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