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

2013-08-15 00:45缪亚红
陕西教育·教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长方体表面积生活化

■文/缪亚红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在生活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了解、体验生活。那么,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新的活力呢?

一、借助生活原型开展教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基本可以在生活中一一对应。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利用生活原型进行教学定会事半功倍,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喜欢上数学。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纸箱、牛奶盒等,在讲解表面积的含义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理解,然后自己测量、计算实物的表面积,并进行探讨交流,同桌互相检验。为了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我带领学生实际去测量、计算学生餐厅内洗手池(没有顶部)的表面积,得到不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再如教学“观察物体”,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并能画出从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的形状。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借助具体的模型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出从这些物体的三个面分别看到的形状,并画出来。学生在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了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减轻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数学教学生活化并不是把学生生活情境直接搬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经过改造、经过提升才能成为数学化的生活情境。数学教材是达到课程目标、开展教学的最重要资源,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要使学习材料生活化,必须依托现行教材,加强书本与学生生活的沟通,使数学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我根据教学要求集复习、新授、练习为一体创设了“李阿姨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同时还学会了三步计算综合算式的解题方法,深刻理解了解答的先后顺序。这不再是强迫记忆,而是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对“150+120÷6×5”这个题目,情境设计如下:李阿姨先买了150元的羽毛球,然后准备用剩余的钱买6副羽毛球拍,需120元,但这时发现钱不够了,于是只买了5副球拍,请问,李阿姨总共花了多少钱?根据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学生在列式时自然会先用除法求出单价,然后再用乘法求出总价,最后相加即得到花费的钱,比较顺畅地就掌握了三步计算综合算式的算理。如此改编既符合教材练习的编排目的,又是对例题的拓展与延伸,一举两得。教材例题只要求2个总价进行相加,而我设计的这道题需要先求单价再求总价,最后求花费的价钱,层次清晰,目标明确。当然更加符合生活实际,在实际生活中如果预算不够,肯定就会削减相应的购买数量。根据题意,学生在列式时会将“150+”放在“120÷6×5”的前面,而不是后面,这个前后之分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要求上是完全不同的。

三、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转化为知识,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可以说,数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每个人经过实际的生活都会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数学教学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经验,使之转化为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我结合彩票中奖、打扑克等实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并印象深刻。

四、注重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拓宽学生应用的渠道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数学与实践相辅相成。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已经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处处体现着应用的价值。但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能充分理解这种应用价值,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多进行实例列举,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身边的应用事例,逐步了解数学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也可以说,数学的应用价值就体现在实践中。所以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仅凭课堂上的教学远远不够,需要向课外延伸,拓宽应用的渠道。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小学数学自身教学的需要,作为老师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道路,才能真正让小学数学教学绽放新的活力,让小学生真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长方体表面积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巧求表面积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抓不变量巧解题
表面积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