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平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611731)
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追涨杀跌、板块频繁轮动以及市场的投机行为,造成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揭示资本市场投资者的资金流向,捕捉投资转移方向,有效地选择投资股票和投资板块,降低剧烈波动下的投资风险,建立资金流向冲击下的投资策略,是我国学者和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资金流向预示着投资者投资转移方向的选择,定单流是捕捉资金流向的重要指标。本项目以定单流衡量个股的资金流向,以板块加总的定单流衡量板块的资金流向,以各市场加总的定单流衡量各市场的资金流向。通过对投资者频繁投资转移的“共同因素”检验,挖掘投资者频繁转移的共同影响因素和对各类市场产生影响的特殊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避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首先,通过本项目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和政策等共同因素对投资转移行为的影响,分析和检验投资者投资转移行为及其内在机理,揭示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次,通过“共同因素”检验,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的不同程度影响,检验宏观经济政策效应,帮助投资者根据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选择投资方向。另一方面,根据定单流的信息含量,选择投资品种(如股票、债券等),指导投资者的投资决策。
资金持续流入预示着投资者的投资方向选择、板块轮动和投资转移,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信息,也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品种考虑的主要因素。
当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增加时,投资者往往会将投资转向风险更小的市场(如债券市场),即“安全性转移”行为;在安全性相同的情况下,投资者偏好于流动性更好的市场(如短期债券等),即“流动性转移”行为。Underwood(2009)分析了不同市场条件下,美国股票和国债市场定单流对收益率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股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时,股票市场收益率与国债市场收益率负相关,投资从股票市场转到了国债市场;相反,当股票市场收益较高时,更多的投资从国债市场转移到股票市场。Goyenko和Ukhov(2009)分析了1962-2003 年间美国国债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关系,其实证结果发现一个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对另一个市场的流动性状况具有预测能力,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流动性存在领先滞后关系和双向因果关系,与投资者“流动性转移”和“安全性转移”行为一致。 Dungey 等(2009)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新兴国家股票市场对美国国债市场的冲击,实证结果发现投资者存在从新兴国家股票市场到美国国债市场的“安全性转移”行为。Beber 等(2009)使用欧洲地区10 个国家债券市场的数据研究了债券市场的安全性转移与流动性转移。实证结论表明,当市场出现危机(stress)时,投资者通常选择流动性更好的资产,“流动性转移”行为更加明显。Hammed 等(2010)通过研究股票市场下跌与流动性的关系发现流动性水平和流动性共性对股票市场正收益率和负收益率存在非对称反应。伴随着股票市场下跌,流动性成本上升,投资者将增加流动性需求,追求高流动性的股票。国内学者黄峰和杨朝军(2007)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股市和国外一样存在对非流动水平的收益补偿和“流动性转移”现象。谭地军等(2008)讨论了我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转移”行为,发现国债市场内部不同债券之间的“流动性转移”行为显著,国债市场与企业债券市场之间的跨市场“流动性转移”行为比较微弱。靳飞等(2009)对股票之间投资转移的实证研究发现市场定单流上升、流动性变好时,由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等共同因素的影响,高市值股票和低市值股票之间存在投资转移。
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股票选择方式,资金的流入流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选股方式之一。在理论上,也有一些学者研究了股票选择方式。王中魁,杨继平和张力健(2009)以Arrow-Pratt风险厌恶度来度量期望效用-熵平衡系数以改进风险型决策的期望效用-熵模型;根据改进的期望效用-熵模型以及期望效用准则选择股票,构造投资组合。杜江和史天雄(2010)通过分析公司内在和外在价值之间的联系,即财务指标与其真实市值的关系,构建了基于市值管理理论的选股方式。王燕鸣和楚庆峰(2009)研究了IPO 行业板块效应,新股IPO 对同行业板块的其他股票的影响,导致板块轮动,通过板块的轮动选择股票。
[1]谭地军,田益祥,黄文光.流动性补偿、市场内及跨市场“流动性转移”行为[J].金融研究,2008(09): 23-43.
[2]靳飞,田益祥,谭地军.股票之间的风险传染和投资转移[J].系统工程, 2009, 27(07): 95-105.
[3]Underwood S. The cross-market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and bond order flow [J].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 2009(12): 268-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