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艳西 陈亚龙
(西南财经大学证券与期货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当前,小微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99%,其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0%左右,缴纳的税收接近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及社会和谐等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原材料成本提高、融资成本增大、用工成本上升等经济不稳定因素存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受到阻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鉴于此,支持、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逐渐成为推动市场经济繁荣,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随着大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的增强,“脱媒”趋势越来越明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开拓低议价能力的小微企业市场。但由于小微信贷的风险管理体系尚不成熟,各家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发展并不顺畅,小微企业融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小微企业具备如下一些特点:(1)经营规模小。大多数小企业的规模在5000 万以下,相对来说,微型企业更小。(2)抵御风险能力弱。小微企业产品结构单一,销售渠道有限,整体抗风险能力弱,随着经济不稳定因素加大,其经营更加困难,风险承受能力更弱。(3)信息透明程度低。小微企业信息的低透明度致使企业和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4)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和担保。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初期,固定资产少,难以提供足够的担保。(5)组织机构不完善,经营风险大而资金需求“短、频、少、急”。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还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贷款成本高。(2)贷款余额占比较小。(3)银行贷款与企业营运规模不匹配。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条件要求高,大量贷款需求在100 万以下的小微企业已经成为银行的贷款盲区。(4)担保贷款风险大。由于小微企业常常采用互保的形式获得银行贷款,其中一家企业倒闭就可能引发本担保圈内连锁反应,增加了企业稳定发展的风险。(5)信贷资金需求趋大。目前,许多小微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同时为消化当下通胀带来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涨,小微企业对银行的信贷资金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目前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模式及管理思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通过产品、服务方式等的不断创新来缓解释放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效果。另一种是通过对小微信贷整个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针对性地监督、管理,来降低风险。
第一种方式包括目前银行用群体担保等方式。由于社区关系、族群关系的存在,小微企业常常存在于一个具有相对密切关系的群体中。通过他们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一方面,如果中小企业恶意逃债,则由群体进行赔付。另一方面,同一社区的成员间相对了解程度高,成员间会根据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作出选择,降低银行进行风险评级的成本。目前各商业银行采用的联保形式就是基于此。
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民生银行。民生银行围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流程实施全过程风险监督管理,将风险控制技术渗透应用到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每个阶段和每个细节,从而实现了从“被动”的风险管理到“主动”风险管理的转变,实现了在小微企业整体经营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良好的资产质量。
无论采用的是何种小微信贷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或者综合采用两种风险管理模式,各商业银行在进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信贷前风险控制、信贷中风险控制、信贷后风险控制。
(1)要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建设,揭示小微企业违约风险的大小,防范风险。(2)注重软硬信息的结合,既要注重分析银行往来账户上反映企业还款能力的硬信息,又要注重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到的企业经营动态、财务状况等软信息,使贷款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进行。(3)要准确定位市场,及时研究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信贷需求等,定期开展实地调查以掌握当地小微企业发展状况。
(1)要把握贷款规模。银行应对小微企业进行科学的授信和评级,结合结构和总量分析原则,确定授信总额度。(2)要把握贷款投放期限。针对不同生命周期及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所具有个各自独有特点,银行应积极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其需求,同时银行也可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咨询、理财等服务。(3)要落实有效的担保责任。银行在以融资担保方式进行信贷业务时,应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担保容量,以确保担保有效。
(1)加强监控贷后资金动向。银行应定期对客户进行贷后检查,观察并分析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调整信贷政策。(2)加强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银行对企业的业务包含各种产品和服务的交叉,不仅要求银行对自身产品的了解,也要求银行对客户有深入的了解,增加对客户的监控。同时要做到权责分明。(3)强化风险应急方案,建立信贷退出机制。一方面,要确定企业贷款中风险较大且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部分,判断其大小和程度;另一方面,要制定有效的分散风险计划及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方案。商业银行信贷退出应把握适当原则,在公平效率的条件下,进行每一笔信贷业务,在需要进行信贷退出时,综合考虑其成本和效益以实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1]徐东伟,王占军. 关于商业银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对策探讨[J]. 对外经贸,2012(02).
[2]奚尊夏,魏博文.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策略研究[J].小微金融,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