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分公司,河北 邢台 054000)
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组织内部经营活动而建立的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业务活动进行组织、制约、考核和调节的方法、程序和措施。随着内部控制思想的深化和监管措施的强化,企业已经普遍认同并重视内部控制,并将其作为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来考虑。但企业的内部控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信息产业已经发达的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实施的整体性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现代企业的经营成功,离不开生产、营销、物资、计划、财务、人事等部门的通力合作。但我国企业的组织结构总体是沿用资源特性和属性进行横向分割设计的,不可避免的形成了部门割据、利益纷争的特征。各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执行都打上部门利益的烙印。例如,关系到企业竞争能力和运营效率的企业产品成本控制,不仅在于财务部门核算的控制,还在于设计、采购、生产、库管、销售各环节的共同控制。而设计部门的业务取向在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实现;采购部门的业务取向在完成生产需求,熟悉的供应商、便利的采购方式成为业务的首选;生产部门的业务取向在安全完整地完成产品的生产,对业务效率、产品成本鲜有考虑;销售部门的业务取向在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价格策略、赊销和销售折扣成为其业务的首选。上述部门的立场和利益无不和内控的最终目标相背离,财务部门对企业生产和结果核算,只能是运营过程事后的反映,成本控制已是“无力回天”。
内部控制活动中最大的弊端就是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计划可能是好的,但没有认真去考核检查,只是走过场,其执行的效果往往很差。无论制度多么先进和完善,缺乏有效地考核与控制,它都很难发挥作用。而且,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可行并能适应新情况,就必须对整个内部控制过程进行恰当的监督,通过监督活动进行必要的修正。当前大多数的内部监督结构直接向企业的经营者负责,领导说了算,内部监督人员无发言权,这种情况下的监督工作只能流于形式,谈不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我国的内部监督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设置上存在种种问题,影响了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我国的公司治理是建立在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为主的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但是实际的工作中,监事会、董事会的功能被严重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主要体现在股权结构不合理、董事会弱化和监事会功能不足等方面,从而导致信息透明度不高。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经营管理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公司发展壮大后,面对取得的成绩不居安思危,反以取得的成果而夸夸其谈,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很多企业还停留在公司发展初期的管理水平,或者说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企业风险评估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同企业运营风险的应对、降低企业风险等密切相关,有其必要性。企业要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对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方面,管理层在确定控制活动时,需要考虑控制活动之间的联系。严谨的内部控制,不仅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行全方位的有效控制,把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全面置于经济监控之中,并且要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要环节实行重点控制。企业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才能发挥更高的效率。
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要求必须加强信息管理,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加工和运用。信息在企业范围内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流动,有助于每一个员工及时地获取信息,更好地完成其风险管理的职责,沟通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营运的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问题,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方针、政策,防范和纠正出现的错误或不当,促使各项内部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有利于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可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企业应当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并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同时,为确保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必须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促进内部控制的严格执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总而言之,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让内部控制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企业化解风险、保驾护航、创造效益的有效武器。
[1] 课题研究组《现行会计制度准则与内部控制制度全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财政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财政部发行2001-06-22颁布).
[3] 闻佳凤《企业内部控制——控制环境之思考,财务与会计》(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