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凤,高 欣
(大连理工大学 教务处,辽宁 大连 116024)
实验教学中心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增强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平台[1]。2005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计划[2],至2010年,在全国已建设了涵盖33个学科类别的50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含建设单位,下称示范中心),其中重点建设了量大、面广的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示范中心建设强化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观念,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构建了实验教学新体系,推进了优质实验资源的整合共享,搭建起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的平台,提升了实验室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引领了全国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方向。例如,文科示范中心的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文社会科学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讲义”的教学模式,实现了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随着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2012年,教育部部署了“十二五”高等学校示范中心建设工作,重点建设一批学科大类和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如何在总结“十一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强示范中心建设,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需要高校实验室工作者认真思考和进一步探索的新课题。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是教育部为推动高校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原有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并早在2005年就明确提出建设目标。教育部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十二五”期间示范中心建设在原目标的基础上,突出了以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特色为基础,形成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建立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我校高度重视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将示范中心建设纳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提出示范中心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目标,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完善运行管理机制,集聚优秀实验教学师资,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建设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水平,确实发挥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我校提出的“科学规划、重点建设、以软带硬、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建设理念,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
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示范中心建设的核心。各示范中心实验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主要任务是建立既满足大众化教育,又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有利于实现贯通式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4]。经过多年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部分实验项目陈旧、最新科研成果没有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手段与行业主流技术不匹配等问题,尤其是一些专业实验中心更为突出。“十二五”期间示范中心建设重点是促进科研支持实验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将科研方法融入实验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科研理念、科研文化、科研价值,使学生了解科技最新发展和学术前沿动态,激发科研兴趣,启迪科研思维,培养科研道德,提升学生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能力。
我校在2012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强调: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实践与创新教育,加强创新性实践环节;注重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之中,设置学科前沿课程、学科体验实验等,将一些科研项目、发明专利等的内容转化为实验项目。该方案体现了集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科研与教学为一体、课内与课外为一体、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各示范中心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不但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术素质。
同时,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我校的示范中心已与国内外多个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同建立了50余个联合实验室、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实训基地、研发基地等,实现了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社会应用相结合,促进优质资源深度融合和充分共享,推动教学科研协同发展,引导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和地方专项经费投入的增加、示范中心建设的引领,高校实验室设备与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尤其是利用“985工程”、“211工程”专项经费购置了许多先进的设备,搭建了优质平台。“十二五”期间示范中心的建设,特别是学科大类、专业示范中心建设,应进一步打通教学和科研实验室之间的壁垒,统筹教学、科研实验室资源,打造功能集约、资源优化的实验教学平台,使优质的学科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的效益。
我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特点,统筹相关各类实验资源,构建了功能集约、资源优化、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基础、专业、综合实验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和创新活动创造条件。在实验室建设中始终坚持“以软带硬、资源共享”的原则,要求实验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更新带动硬件平台建设,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我校正在建设好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以我校“十二五”化工综合示范中心为例,该中心秉承“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在“十二五”期间,加强化工基础实验平台建设,强化化工单元操作和工艺过程训练,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建设化工装备与控制实验平台,加强学生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对现代化工程装备认知与控制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在实物仿真的基础上,建设计算机仿真与设计平台,全面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建设科研训练研究平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培养学生掌握学科前沿的科研实践能力;建设工程实践训练平台,与企业密切联合,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化工精英人才。
该示范中心依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研究项目、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及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课题等,设计、建立全流程公斤级综合实验成套装置,以一个或几个综合设计实验,将多门化工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研究技术、技能模块,按逻辑顺序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前后连贯、相互呼应的整体,同时较为真实地重现现代化工过程,使学生得到实验技能的系统训练。该示范中心还从工艺控制、典型设备工艺参数设计、典型设备机构与原理、单元过程工段设计、整体工艺流程生产线以及工厂全貌与布局设计等6个方面,将计算机仿真与设计平台建设成优秀化工设计人才的培育基地。
实验教学队伍主要由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研究生助教组成,以团队协作的形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验教学队伍是高校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是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规划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的主力军[5-6]。实验教学队伍的思想素质、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示范中心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很难想象,一支不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缺少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团队能开发出前沿实验、培养出创新人才。因此,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科研教学能力强的实验教学队伍,对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7-9]。这一点对于“十二五”期间建设的学科大类、专业类示范中心更为重要。但目前在许多高校中仍存在将教师划分为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的情况,实验教师不受重视、将实验课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归为“教辅人员”。实验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弱、缺乏培养机制等问题是比较普遍的。
近年来,我校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创新机制,把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首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吸引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实验教学队伍,从源头上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学历层次及整体水平。其次,探索建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的有效机制,打破理论课教师和实验课教师之间的界限,吸引、鼓励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建设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定、岗位评聘中首次单列“实验技术系列”,设立“教授级”高工。再次,完善培训与激励机制,采取有力的培训措施,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切实提高实验教学队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支持开发实验项目和自行研制实验教学设备。在每年的校级教学改革项目中单列“实践教学改革项目”,设立校级“自制设备奖”、“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先进个人”等奖项,定期评选并予以表彰。以上措施对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良性发展。“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制定政策吸引科研水平高的教师投入到实验教学中来,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实验教学队伍岗位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实验教学团队进行国内外学习交流,做好优秀实验教学团队的培育工作。
示范中心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和实验教学网络化建设。我们不断整合网上实验选课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丰富网络实验教学资源,提供实验教学BBS交流平台,配备视频管理与监控系统等,全面实现网络化、开放化的实验教学过程,有效促进示范中心的辐射、示范作用。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对示范中心建设起到关键作用[10-12]。我们着力把示范中心建成相对独立的实体,实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彻底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资源利用等进行统一设计、综合规划,形成为多学科、多专业服务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确保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有章可循、高效有序运转和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只有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全面认识到新时期下示范中心建设的意义,紧紧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以优势学科与专业特色为基础,凝聚校内外各方力量,通过不断创新推进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才能真正把示范中心建设好,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
[1]陈兆夏,王恬.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26-28.
[2]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Z].教高[2005]8号.
[3]教育部.关于开展“十二五”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Z].教高司函[2012]33号.
[4]张文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4.
[5]陈洁瑾.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4-27.
[6]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9.
[7]吴育廉,柯行.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10(12):182-183.
[8]吴兰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0(11):167-169.
[9]张少翃.高校实验人员激励机制的缺陷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37-139.
[10]左铁镛.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的作用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5.
[11]初汉芳,李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27-129.
[12]喻晓.浅谈实验室建设及管理:以高校实验室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1(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