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挂职工作的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3-08-15 00:5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选派产学研高校教师

黄 红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组织部,江苏 南京 210037)

干部挂职是我党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和人才智力优势不断凸现,组织选派高校教师赴地方、企业挂职的工作力度逐渐加大,高校教师挂职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有效模式。以江苏省为例,2008年以来,先后成功组织了五批“科技镇长团”,从省内外选派1100余人赴省内县(市、区)挂职,其中,绝大部分成员是省内外高校的博士、教授。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越来越多地邀请高校选派优秀教师进行合作挂职。总体而言,高校校外挂职教师队伍呈扩大趋势。如何对外派挂职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使挂职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挂职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实施单位(干部主管部门)、选派单位和接收单位等多个方面。本文拟从选派单位(高校)的角度,对教师挂职的管理工作做一些思考。

一、高校加强教师挂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挂职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是教师培养、储备干部的有力方式。加强对外派教师挂职工作的管理,形成科学规范的挂职管理机制,在推进高校自身建设和社会影响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1、高校教师挂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模式。教师挂职,架起了高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桥梁。高校教师依托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和丰富的创新资源,通过挂职直接了解地方产业和企业的需求,较快找到产学研合作的联结点,打通地方、企业和高校的合作通道,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例如,2008~2012年间,江苏科技镇长团成员牵线搭桥,推动地方与派出单位及其他高校院所共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415项、合同金额27.5亿元,促成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等科技创新载体1967个、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等各类科技项目5827项,有力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向纵深发展,实现地方、企业与高校的共赢。

2、高校教师挂职是推动高校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校教师走出“象牙塔”赴地方、企业挂职锻炼,为高校打开了一扇了解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窗口,有利于高校准确地切中社会发展的脉搏。高校与政府良性互动,增强沟通和了解,共享资源、相互协调、优化资源配置,为高校的办学定位提供了信息,也更多地获得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导高校调整科学研究的方向,从源头上扭转高校的科研导向,紧贴企业和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相关学科和专业快速优质发展。

3、高校教师挂职是教师培养、干部培养的有力抓手。高校教师一般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实战经验相对缺乏。对个人而言,教师赴校外挂职,接触经济社会的最前线,能够较好地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更好地开展科研、教学积累经验。同时,也丰富了阅历、拓宽了视野,有利于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校而言,通过挂职锻炼,为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优化队伍结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实了干部储备,进一步拓宽学校后备干部选拔培养视野。

二、高校教师挂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高校在干部挂职工作方面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从而影响到了挂职工作的实际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管理主体不明确。高校内,涉及到教师挂职工作的有组织、人事、科技部门及教师所在院系。这些部门和院系在教师挂职工作中应该承担哪些职责,往往没有明确规定。在实际工作中,部门之间、部门和院系之间也往往缺乏及时有效的协调和沟通。二级学院因为师资缺乏、教学科研任务重、认识不足等原因,对选派教师外出挂职积极性不高。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挂职工作管理上的碎片化,无法形成一个有序、有机的整体,管理效率不高、效果不佳。

2、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不健全,是导致很多行为失范的重要原因。当前,很多高校越来越认识到教师挂职的重要性,选派的力度也逐渐加大。但是在人员选拔、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上还不够健全。制度不健全,一方面使各项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要求,管理不到位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对挂职教师缺乏约束和激励。例如,有些高校没有教师挂职的配套政策,如对教师挂职期间的工资待遇、优惠政策等,导致一些教师外出挂职期间心有顾虑,不能集中精力做好挂职岗位的工作。对挂职教师的考核中,没有具体要求或考核指标笼统模糊或指标不合理,对考核结果没有运用等问题,都影响到了教师参与挂职工作的积极性。

3、管理跟踪不到位。高校在教师挂职工作中,普遍存在“重两头轻中间”的问题。所谓“两头”,指是的选拔和考核两个环节,而“中间”即指干部挂职期间的指导、跟踪、监督、中期考核等过程管理工作。过程管理的缺失,与干部挂职的特殊性有关,教师在短时间内离开学校进行挂职,客观上造成高校在人事行政上的管理“鞭长莫及”。同时,也与高校在管理中缺乏主动性有关。缺乏常态的沟通机制和合作机制,导致高校难以准确及时的掌握教师挂职期间的工作情况和思想状况,对教师挂职期间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了解不够或了解不真或了解不全,出现“放任”、“真空”等现象,影响挂职效果,甚至影响挂职干部和学校形象。

三、对教师挂职锻炼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理顺组织架构,落实管理责任。首先,要成立学校挂职工作领导机构,全面负责教师挂职工作。领导机构由有关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学校办公室、组织部、人事处、财务处、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师挂职锻炼的整体规划、宏观指导、督促检查和制度规范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挂职教师的遴选、管理和考核等工作。同时,要明确二级学院的管理责任,二级学院应由主要负责人分管教师挂职工作,并指派专人协助学校做好挂职教师的选派、过程监控和挂职绩效考核等。将教师挂职培养工作情况作为对二级学院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挂职工作各项目标和任务的落实。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随着高校教师校外挂职越来越频繁,挂职人数也越来越多,高校应该把教师挂职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抓。应该注重建立健全衔接制度,出台或修订完善教师挂职有关制度文件,对教师挂职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措施、考核评价等各方面作出科学细致的规定,逐步使挂职工作规范化、制度化[1]。特别是要完善落实挂职激励制度,落实挂职教师在培训、生活、健康、保险、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岗位聘任等方面的待遇和政策,鼓励和支持挂职教师在挂职岗位上安心工作,取得业绩。例如,学校可以把教师挂职工作经历及挂职业绩情况作为教师业务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聘的重要依据,对于挂职工作成效显著的教师,优先推荐其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与成果奖等[2]。

3、完善选派机制。挂职教师的质量,既关系挂职的效果,又关系高校的对外影响。选派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提高人与岗位的匹配度,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挂职工作取得成效。教师挂职是一项严肃的人事安排,应该与其他任何一项人事安排一样谨慎,并不能因为任职时间短暂而忽视其选拔的严肃性和规范性[3]。因此,在选派挂职教师中,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创新选拔机制,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教师选出来、送出去,特别是要把那些思想政治坚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轻骨干教师纳入到组织培养渠道。

4、加强过程管理。健全规范高效、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对挂职干部进行全程、动态管理,增强挂职工作实效性。一是要与挂职单位建立常态的交流沟通机制,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会、电话联系、信函往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了解挂职教师的工作进展、工作成效、工作纪律等,督促、协调接收单位为挂职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二是要加强与选派教师的沟通和指导,通过“一对一”联系、定期汇报等形式,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和工作状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解决有关问题。三是要建立挂职教师管理台帐,定期将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实绩、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情况记入个人档案,作为考核和提拔使用的依据。

5、强化挂职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将挂职工作落到实处、检查挂职成效的重要环节[4]。一是要有明确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依据挂职目标确定,既要有德、能、勤、廉等定性指标,又要有挂职工作实绩定量指标,而且重点应该是工作实绩,如对地方科技、人才等工作的了解熟悉情况、提供咨询服务情况,以及有效开展人才培养、科技项目合作等情况。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根据挂职工作实际情况,可采用教师自查自评、到挂职单位实地走访、举办汇报报、成果展示会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三是及时反馈考核信息。考核结果和有关信息应及时反馈给挂职教师,引导教师对挂职期间的工作进行客观分析,查找原因,明确努力方向,改进下一步工作。四是科学运用考核结果。挂职工作业绩应纳入学校业绩考核体系,在岗位聘任中予以充分体现。对挂职成效显著的教师,应给予相应表彰和奖励,或大胆提拔使用。

[1]朱世平.挂职应把握好的关键环节 [J].领导科学,2010(1)(上):38~39.

[2]、[4]李新荣,罗文.科技挂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重要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9):25~28

[3]赵小燕.干部挂职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80-81

猜你喜欢
选派产学研高校教师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