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吴六奇贡献潮州地方社会事迹述略

2013-08-15 00:49邓玉柱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诗文集潮州

邓玉柱

(中山市博物馆,广东中山 528403)

吴六奇是粤东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传奇人物,他在清政府统一粤东,对抗郑成功集团的过程中表现突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王士祯的《香祖笔记》、蒋士铨的《雪中人》、钮琇的《觚剩》、郑昌时的《韩江闻见录》及现代作家金庸的《鹿鼎记》等笔记小说中均有提及,但多为小说家言。目前学术界关于吴六奇的研究成果并不多,①据笔者所见有商全:《清初“庄廷鑨明史狱”中的一件轶闻:查继佐与吴六奇关系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2期;马楚坚:《试析吴六奇之保土捍民及其对明郑集团的打击》,《潮学研究》(第二辑),汕头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6-158页;陈彗星:《大力将军、铁丐、雪中人》,《潮汕文化论丛》初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08-317页;黄甦:《林铭球与吴六奇——粤东史料偶拾》,《学术研究》,1994年第3期。关于他的家世及其服务潮州地方社会的史实学术界尚知之甚少。本文拟从发展文教,维护地方治安等方面揭示吴六奇为潮州社会发展所作的努力。

一、吴六奇生平及家世

吴六奇(1607~1665),字鉴伯,号葛如,广东海阳县丰政都(今丰顺县)人②乾隆三年(1738),清廷析海阳丰政都、揭阳县蓝田都、大埔县清远都、程乡县万安都等地设置新县——丰顺县,丰政都属之。,生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七月十二日,卒于康熙四年(1665)五月,享寿五十九岁。[1]65-66明末,吴六奇游历江浙等地,归来后在家乡海阳丰政都(今属丰顺县)与其弟吴汉、吴标及乡人邹瑞、王金等组织团练,保护乡里。因羁盗有功,明政府委以镇守丰顺营(隶属于潮州镇)。[2]465顺治三年(1646)十月,清军将领佟养甲和李成栋由福建漳州、泉州南下进攻潮州、惠州,吴六奇为保土安民计,于顺治三年十一月归附佟养甲,降清。①关于吴六奇降清的时间,《清史列传》等史书认为是顺治七年,但据陈梅湖考证应为顺治三年,本文从之。参见陈梅湖总纂:《南澳县志》,出版者不详,第467页。顺治十年(1653),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在原明朝大学士郭之奇的策动下叛清复明,②郭之奇,又名郭仲常、郭菽子,号正夫,广东揭阳人,明崇祯元年(1628)进士。吴六奇因在镇压过程中毫不动摇,表现突出,于顺治十一年(1654)被清廷授予左都督,挂印总兵官,驻镇饶平,兼管潮州卫大城千户所,协防潮州,“援剿无分疆界”。[2]465

吴六奇祖先原居中原,后迁往宁化石壁,历承顺公、三郎公、太甫公之后,至明洪武初时,又由石壁再迁至潮州府程乡县(即梅县)万安都,不久又迁至海阳县丰政都汤田(今丰顺县丰良镇)。吴六奇先祖约在元明两朝之交由福建宁化石壁迁入广东潮州,历经十二代后传至吴六奇。吴六奇在《吴氏族谱序》中写到:“余派与汤湖自石壁鼻祖而下,三传始分,又十二传而至余。历元而明,迄今三百有余岁矣!”[3]389-391

吴六奇曾祖父吴志禹,曾祖母郑氏,祖父吴奇恭,祖母杨氏。祖父母共生有五子,分别为吴安国、吴廷笏、吴廷符、吴承训、吴承聘。吴六奇在《祭家二伯父文》提到:“至我祖得伯父、我父共五人,长房、五房无传。”[4]398吴六奇即为吴廷符和胡氏之子。康熙元年七月,鉴于吴六奇在清政府统一广东及东南沿海过程中的重要贡献,吴六奇母亲胡氏、祖母杨氏、曾祖母郑氏被清廷追封为一品夫人,吴六奇父亲吴廷符、祖父吴奇恭、曾祖父吴志禹被追封为荣禄大夫。[5]347

吴六奇兄弟两人,六奇居长,其弟为吴标。吴标,字英伯,号介如,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二月十二日,明末协同吴六奇、吴汉及乡人邹瑞、王金等组织团练,保护乡里。顺治时历任广东连阳游击,江南江宁、常州等处副总兵,官至左都督,卒于康熙二十四年六月十三日。[6]5288吴六奇另有堂弟吴海、吴信、吴汉等。堂弟中,吴汉最有成就。

吴六奇一生娶妻十个,分别为:许氏、饶氏、杨氏、张氏(两位)、陈氏、詹氏、彭氏、洪氏、乐氏。康熙元年七月,张氏被清廷封为一品夫人。因吴六奇有两位张姓妻子,受封者为谁,不详。吴六奇有子十三人,按照出生先后,依次为:吴启晋、吴启丰、吴启镇、吴启爵、吴启藩、吴启宫、吴启贵、吴启传、吴启师、吴启相、吴启聪、吴启睿、吴启美。吴启晋,吴六奇长子,顺治丁酉举人,通诗书,有文采,曾拜查继佐为师,与吴启丰同为查氏门人。但吴启晋不幸早逝。吴启丰,吴六奇次子,“幼习儒业,颇识文义”[7]355,从小随父驰骋疆场,深得吴六奇部将拥戴。康熙四年(1665)吴六奇去世后,吴启丰承袭其父饶平总兵官之职。吴启丰后来又被调迁至贵州安笼镇,仍为总兵官。吴启爵,字縻源,康熙五年(1666)以恩荫补正黄旗侍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六月,奉旨随施琅征台湾,在攻取澎湖的战斗中立下战功,授山西太原总兵,世袭拜他喇布勒哈爵(相当于中原王朝“爵位制”中公、侯、伯、子、男爵位等级中的“男爵”),后迁授琼州总兵,戢战爱民,深得人心。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陵水(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熟黎王国臣等叛乱,劫掠村民,吴启爵统兵安抚,悉数夺回被掠者。八月,生黎母赞、母蔡等作乱,吴启爵率所部官兵镇压,收抚生黎17村,共530余户。此后,吴启爵调任天津镇总兵,行至雷州时不幸病卒。吴启镇,曾任黄冈副将。吴启相,官至虎门副总兵。[8]441

二、吴六奇对潮州社会发展的贡献

(一)尊文重教

明末清初的潮州,内有盗贼作奸犯科,外有郑成功水军打粮劫饷,文化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然而吴六奇仍于困境中对文教事业积极提倡和投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践和鼓励儒家价值观

吴六奇勤奋好学,“身在封疆二十余年,读书搦管未曾一日或辍,是以著作之积至盈篋笥,大都以立德立功之志而为”[9]343-344。吴六奇常与当地士人共同探讨儒学问题,“先生又或登坐堂上,进诸生与语道学,辩古今事宜,惟以忠君孝亲为重”[10]341-342。吴六奇虽为武将出身,但尤其喜欢与读书人交朋友,“其于文士尤爱慕”。且这种爱好远扬外地,以至于让当时的士人发出了“吴公实肝鬲我,且能生我也”的感慨。[11]1001-1013吴六奇对待家人更以儒家伦理相要求,“其于弟也,怡怡之爱,日取策功扬名,致身竭力之事,以相励勉,推而至睦族施予必隆。又复诱劝子弟朝夕考课,以期振家声。”[10]341-342

2.兴建教育基础设施

吴六奇在潮州先后重修了潮州府学、饶平县学和大埔县学。

重修潮州府学明伦堂。顺治十八年(1661)七月,吴六奇命督工宣令官吕麒动工重修潮州府学明伦堂,康熙元年(1662)十月竣工,费金数千。重建后的明伦堂大堂及后栋文昌堂,左右名宦、乡贤二祠堂有所扩大,并在明伦堂右边加建一廊,共计重建房屋四十八间。[12]373

重修饶平县学。吴六奇对饶平县学的重建完成于不同时期,顺治十三年(1656)九月初九日至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十五日完成对文庙的修复,康熙元年(1662)腊月至康熙三年(1664)正月完成对明伦堂的修复。饶平文庙此前已经多次修复,但多为小修小补,屡修屡坏。吴六奇初驻饶平时,见学宫倾塌,已萌生修复之念。会逢饶平前任教官龚兆麟、当时教官张一良,及“孝廉陆禧、朱世租,青衿翁显卿等有题修之请”,遂决定重建。[13]378重建工程于顺治十三年(1656)九月初九日动工,至顺治十五年(1658)五月十五日完成,共费银三千六百两。重建后的饶平文庙可谓旧貌换新颜,且建筑规模均大于前,庙柱较前加高三尺五寸,庙基较前加宽四尺五寸,四周另加盖回廊,庙墙由从前的泥土改为火砖。启圣公祠重建后改变方向。[13]378饶平县学明伦堂位于县学文庙左,重建始于康熙元年(1662)。当年腊月,吴六奇任命中军副将邹瑞总理其修缮事宜,招募乡人采伐木石,又命守备金文琳监造。康熙三年(1664)正月,重建完毕。重建后饶平明伦堂“规模基址”较以前相比没多少变化,但房屋的高度和坚固程度则比以前更加壮观牢固。[14]378

重修大埔县儒学。大埔县儒学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历经十余年修成,位于大埔县治所左侧。但时过境迁,明朝末年地方纷乱,大埔儒学破败不堪,到清初“顺治间饶镇吴六奇、知县赵光同修”[15]17。

购买学田,以资办学。明末社会动荡,制度松弛,学田被地方豪强富户侵吞冒占、田租被学官吞没之事,屡屡发生,学田之制遂遭破坏。[16]665饶平明伦堂重建之后,吴六奇曾有购买学田以资办学的愿望,但此愿未了,却病卒了。吴启丰回忆他父亲吴六奇时说:“(先父)不惜数千金之物力,使殿庑诸祠及明伦一堂,皆巍涣维新,于以尊崇圣教而兴起人文者,一纪于斯。遡自庙貌落成以来,先君日勤瞻谒,……推崇贤祀,爰稽学田之典,前此殊觉寥寥,且学田收自学博,祠田祗为其先,皆无兴于士。先君故将赠益而兼资之,然有志而未逮也。”[17]293-294吴启丰实现了其父的遗愿,“置田一百八十七亩零,带租一百五十七旦零,送入斯学。岁征之租,自输赋外,则频年香火,不时修葺之需,皆取诸此。余则悉贮为科举诸生卷资路费,三年一赠,其他则非师生所得而取者。总体先君惓惓重学意,而竟其事焉”。[17]293-294

(二)维护地方社会安全

明朝末年,尤其是天启、崇祯年间,赋税猛增,各地水旱灾害不断,以致米价腾贵,民不聊生,匪贼横行。以吴六奇生卒年(1607~1665)为限,潮州先后共发生兵燹害民之事195宗①马楚坚《试析吴六奇之保土捍民及其对明郑集团的打击》(《潮学研究》第二辑)一文为181宗,但具体各时段总数为195宗,疑原文统计有误。,其中属于山海盗贼者134宗,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则属于郑成功集团扰潮及反清活动。[18]106-158潮州地方社会动荡,在此背景下吴六奇主要从两个方面保障潮州地方社会安全:

1.剿匪安民

吴六奇与其弟同办团练,捍卫乡里,先后铲除钟凌秀、叶亚婆(又作叶澚婆)、彭士炳、刘良机等地方作乱分子。据杨旬瑛②杨旬瑛,明天启七年(1627)举人,清顺治己丑年(1649)进士,原明崇祯朝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杨景辰的第三子,历官湖广道转云南道御史,巡按广东监察御史,与吴六奇及广东巡抚李栖凤属同时代之人。所作《饶镇顺恪吴公墓志铭》载“明末纷扰之际,潮郡大盗迭起,滋蔓难图。公发愤为乡闾计,偕其弟参戎君③据陈梅湖总纂《南澳县志》(2007年版,出版者不详,第465页)记载,吴六奇之弟应为吴汉、吴标。,广集精锐,砺师以向,歼逆讨叛,遂为一时长城。”[11]1001-1013明天启七年(1627),福建汀州府武平县“山寇”苏阿婆、竹篙溜等聚众千人起义,广东平远县谢志良起义响应。天启八年(1628)五月,义军进攻江西赣州府安远县和广东潮州府平远县,皆破之。十一月,突至福建上杭城下,被官军击败,竹篙溜被擒,谢志良旋受抚于惠潮道。谢志良余部钟凌秀与其弟复秀又聚众千余人于连子山、铜鼓嶂,另有陈万据九连山。铜鼓嶂位于惠潮间,延袤数百里,万壑千溪。钟凌秀转战各地,屡创官军,朝野震动。[16]630关于钟凌秀作乱事及其最终结局,陈梅湖所纂民国《南澳县志》记载:“六奇与弟汉、标二人及同里邹瑞、王金团练乡族,戮力捍卫。当事嘉其能,委守丰顺营,先后歼巨盗钟凌秀、叶亚婆、彭士炳、刘良机等,一方赖以安。”[2]465钟凌秀、叶亚婆、彭士炳、刘良机等主要地方作乱分子被铲除后,“汤坑蓝霖、九军余党,复啸聚负固,大为潮郡贻患,”吴六奇则亲自统师直捣其穴,破马头山寨,最终将其歼灭。

2.构建地方防御网络

吴六奇构建地方防御网络主要体现在兴建城郭、炮台等军事设施上,其主要功能是阻止郑成功水师登陆潮州,抢夺粮食物资。据统计,1649年到1660年郑成功前后往潮州强取粮饷达36次之多。[18]106-158面对郑成功水师的频频骚扰,潮州地方居无宁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据载,郑成功军事集团攻打澄海县鸥汀等寨村时,“竟以民不乐输,即直接或间接下令屠杀小民……鸥汀人至今犹呼其为国姓贼”。[18]106-158足见郑成功集团对潮州地方掠夺的残酷性。鉴于此,吴六奇在潮州府逐步展开了从沿海到内陆防御网络的建设。这一防御网络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内含炮台、堡寨、城墙等工事,有效地阻止了郑成功水师对潮邑的掠夺。

1.重建(修建)防御设施

吴六奇在潮州地方共重建或修建过三座城池:饶平县城、黄冈镇城及黄冈大城所城。清初的饶平县城楼垣颓废,马路倾仄,敌楼铳台日久失修,这在当时地方匪势猖獗、郑成功水师时常登陆骚扰的情况下,已不堪防御之重任,墙体修复和加固已属迫不及待。顺治十五年(1658)十月,吴六奇自捐俸银,委托中军参将邹瑞、右营游击马常、城守参将叶新及守备邓国龙采办所需木石灰砖等材料,招募工匠,协同饶平令尹戴埙开始重建。关于这一工程的具体修筑过程,吴六奇在《重修饶平县城碑记》中有明确记载:

先从东城修筑而北,以及西南,周围七百二十一丈,凡垣垛门楼,悉砌葺完固。惟北城倾裂殆甚,则拆卸至基,重新改砌者,计二十六丈。其所新增筑建者,东则铳楼二座,敌台一座,眺楼一座;南则铳楼二座,眺楼一座;西则铳楼一座,眺楼一座;北则尊君楼一大座,计七间;又大铳角楼二座,又护楼七间,眺楼五座,共计十有七座,莫不巍耸牢状。至于周围马路,悉灰石砌阔三尺,填高一尺;而环城铳眼,则共开一百六十,俾登俾可以驰骤,捍御庶乎严密也。[19]376

重建后的饶平县城周七百二十一丈,城墙北城旧有墙体被拆除重砌,其余三面原有墙体得到了加固。为适应防御形势的需要,吴六奇在城墙的东西南北各又新筑了铳楼、眺楼等防御工事。另外,吴六奇对城墙四周的马路扩宽了三尺,加高了一尺。饶平县城重建工程至顺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宣告竣工,共费银一千八百七十两,吴六奇与饶平令尹戴埙共捐俸百金。[19]376

黄冈镇城即饶平黄冈镇,是今饶平县城所在地,地处粤东沿海,东与福建省诏安县接壤,南临南海柘林湾港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历来是闽粤两省物资交流的重要集散地,军事地位显著。顺治十六年十月,吴六奇动工重建黄冈镇城,将原城的十分之三修葺后留用,十分之七改造重建,并将“东城旷衍之地……截长为方”。[20]377历时十一个月,黄冈镇城重建工程于顺治十七年九月竣工,花费白银四千一百余两,动用工匠四百余名。重修后的黄冈镇城城上马路和护城壕沟均较前加宽许多。另外,新筑腰城一座、天桥大炮台一座、敌楼八座及四门城楼等,壕沟上架造壕桥,并配备炮火、车架等武器,防御工事一应俱全。[20]377

大城所城位于饶平西南百里,是由闽入粤的门户,军事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由吴六奇于1662年捐俸修筑。但黄冈镇城和大城所城建成后不久便由于清政府“海禁”政策的实施被遗弃了。

西林寨的修建与黄冈镇城、大城所城的废置紧密相联,是吴六奇构建潮州地方防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城既撤,则潮饶之唇齿尤寒,”[21]380黄冈城、大城所城人员内迁后,其防御功能也随之丧失,这样一来潮州城和饶平县城便失去了由闽入粤的一道防御屏障。西林寨的修筑主要是弥补黄冈城、大城所城废弃后造成的防御真空。关于西林寨的具体建制情况,吴六奇《鼎建西林寨碑记》中有详细记载:

爰就西林,度地建寨而驻守之,治边棋布墩台,日夜守望。寨不城堞,简完而坚。内则专以处兵,置公署一,将领而下,各有屋宇,其外则居民市廛。而迁移者复散处耕垦,另为一区,使不杂处,而缓急可相应卫。视昔之黄冈、大城所,分而为二者,今并而为一,其势益重,而职守是地者,责又益巨也。是营虽名寨,而四方各有门,门复有子城,周围建敌楼铳柜八所,中置大小炮器具备。[21]380

西林寨虽曰“寨”,但四周有门,与“城”相类似。寨内驻扎军队,配置公署,由一将统领。寨外是一般居民耕种及进行市场交易的地方。寨中配有大小火炮武器,四周有敌楼、铳楼八座,各种防御设施极为完善。西林寨的建造费用达“一千四百余金”,吴六奇“捐十之七,邑令刘鸿业及参将管西林营守备事吴汉,皆有捐赀之功。”[21]380

2.重置巡检司,重修驿站

三河镇位于大埔县,因地处汀江、梅江、梅潭河汇入韩江处而得名,地理位置重要。明政府于嘉靖辛酉年(1561)设三河巡检司,“就新社寨而城之,中设巡检司官一员,以诘奸捕盗,而建衙舍于城之东隅,是以民有安堵,官有厅事,历八十余年,未有之改业。”[22]383明末崇祯年间,盗贼纷起,“巡宰力不能御,遂至排闼入城(即新社寨,巡检司所在地——引者注)以内,民居既毁,官衙亦墟”,三河巡检司废弃不用。清顺治十三年(1656),吴六奇捐银五十两,“购城北地一区,在旧地之左,又捐五百金建司衙两栋”,数月完工,“即屯兵城中,以司地为驻营”。[22]383三河巡检司的重修,进一步完善了潮州地方防御网络。

吴六奇在完善地方防御设施和管理机构的同时,还注重驿站等交通通讯设施的建设。凤城驿是潮州驿站网络的一个重要中枢,位于潮州“城北金山之麓,林峦背倚,江水襟环,地踞河山最胜”。明朝末年,凤城驿残破不能用,造成清初潮州驿站网络的脱节,使清初潮州地方官方文件、包裹及军情传递受到严重影响。顺治十五年(1658),吴六奇“乃捐俸赀一千金”,在原来旧址的基础上扩建凤城驿,“构两堂及门三栋,并左右旁舍十有八间,轩厂宽绰,视昔为倍”。历时七个月后,凤城驿建造完成。[23]381

三、结 语

在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吴六奇仍坚持发展文教事业,身体力行,宣扬和鼓励儒家价值观,兴建教育基础设施,为潮州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这种努力反映在有清一代潮州士人参加科举所取得的成就上。据道光《广东通志》选举表载,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潮州府参加乡试中试人数始终位居全省第二,紧随广州府之后。[16]1076这一成就的取得,直接或间接地同吴六奇鼓励和提倡儒家价值观、重修府州县学等教育基础设施有关。吴六奇对地方匪贼和叛乱分子的镇压遏制了潮州地方社会的动荡因素,保证了地方治安。通过兴建城墙、要塞等防御设施,构建了潮州从沿海到内陆的防御网络,有效阻止了郑成功集团侵潮掠粮等行动,保障了潮州地方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吴六奇为明末清初潮州地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吴桂芳.丰顺吴氏族谱(卷一下):丰顺汤田吴氏敦伦堂世系[M]//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第一册).香港:中国学社,1965.

[2]陈梅湖.南澳县志[M].[出版者不详],2007.

[3]吴六奇.忠孝堂文集·吴氏族谱序[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4]吴六奇.忠孝堂文集·祭家二伯父文[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5]吴六奇.忠孝堂文集·奏谢诰封疏[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钱仪吉.碑传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3.

[7]吴六奇.忠孝堂文集·奏请荫监疏[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8]聂崇一.吴顺恪之家传[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吴启丰.忠孝堂文集乞言小引[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0]洪图光.忠孝堂文集序[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1]杨旬瑛.饶镇顺恪吴公墓志铭[M]//葛洲甫.丰顺县志·艺文.台湾:成文出版社1967.

[12]吴六奇.忠孝堂文集·重建府学明伦堂碑记[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3]吴六奇.忠孝堂文集·重修饶平县儒学碑记[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4]吴六奇.忠孝堂文集·重建饶平县学明伦堂碑记[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5]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第166册,卷1336)·潮州府部[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89.

[16]方志钦,蒋祖缘.广东通史(古代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7]吴启丰.学祠田租碑记[M]//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县志辑.光绪饶平县志影印本.上海:上海书店,2003.

[18]马楚坚.试析吴六奇之保土捍民及其对明郑集团的打击[C]//潮学研究(第二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4.

[19]吴六奇.忠孝堂文集·重修饶平县城碑记[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0]吴六奇.忠孝堂文集·重建黄冈镇城碑记[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1]吴六奇.忠孝堂文集·鼎建西林寨碑记[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2]吴六奇.忠孝堂文集·重建三河巡检司衙碑记[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23]吴六奇.忠孝堂文集·重建潮州凤城驿碑记[M]//纪宝成.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诗文集潮州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周作人对越中乡贤诗文集的搜集、阅读与阐释
草根诗文集第三卷征稿启事
潮州手拉壶“潮韵”的文化意义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邵懿辰诗文集版本考述
曹学佺研究综述
悠悠岁月入梦来——读马重阳诗文集《岁月》
曾纪渠与19世纪晚期潮州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