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思维 教授(湖南商学院经济与贸易发展研究院 长沙 410205)
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是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新修改的党章中。科学发展观对各个产业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流通业发展的39号文件,首次指出流通产业已经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根据党的十八精神和国务院的文件,结合当前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实际,笔者对今后商贸流通产业科学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展开。
过去对于商品流通产业发展的任务主要是从社会再生产中交换处于生产与分配、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这个角度思考的,它符合马克思关于再生产原理的论述。但是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对商贸流通业科学发展的新任务应有新的理解,应突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首先应从破解“扩内需、稳增长”、培育扩大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这一主题来思考商贸流通业的战略任务。面对世界经济和世界市场的新变化及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已位居世界笫二经济大国的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应以内需主导型为主,这应当是我国的长期战略。而扩大内需关键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而非投资需求。培育扩大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为提高居民收入在短时期内难以见效,需要调整收入差距,要调整居民与政府、劳动与资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那就要有充分的改革,涉及到分配体制和收入体制的改革,时间比较长,而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则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如何通过流通业去刺激消费,以降低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更是我们要思考的新问题。
以湖南省为例,1978年消费率为75%,在1985年达到最高水平为75.9%,20世纪90年代后消费率逐年下降,2011年消费率降为46%,其中居民消费率不到35%。因此,在收入既定的条件下,要促进消费就得不断地降低储蓄率来提高消费率。从2011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累计达到34万亿人民币,其中,2009年增加了5万亿,从2010年到2011年增加了10万亿,所以,应该努力把潜在购买力转变为即期购买力。要通过发挥流通产业的先导作用,促进和刺激居民更好地消费、积极地消费,就可以降低储蓄率,提高消费率。这方面可以做很多工作的,中部地区很多省份每年举行的博览会、展销会等促销手段的推出,大大地促进了居民的消费和购买力释放,如长沙连续多年举办汽车博览会,加快了汽车消费热点的形成,近几年居民购车增长速度都在两位数以上,目前长沙市汽车保有量占湖南省的50%以上。这就充分地说明,发挥流通产业先导作用对于促进消费、降低储蓄是完全大有作为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应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同步发展,随着“新四化”同步推进,流通与市场重要性问题更加突出。从工业化来看,目前,我国制造产业也遇到了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问题,如产品重构、产能过剩、供给过剩等,不仅是低水平产品产能过剩,高科技产品也存在产能过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工业化进程中市场预测和市场体系建设还比较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工业化的深度推进;从农业现代化来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比较大,农产品的预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还没有科学的农产品流通平台和通畅的农产品流通渠道体系,导致农产品产销不畅,譬如近年又局部出现了土豆、大白菜、水果等部分农产品出售难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综合来看,在“四化”同步推进和融合背景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市场问题和流通问题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必须重视流通对产业发展的先导作用,无论农业现代化,还是新型工业化,既要在科学技术创新上顶天,又要在市场开拓上立地,不解决好流通和市场问题,生产技术再高、生产规模再大也是一句空话,因此“四化融合和四化同步”要特别注意市场实现与流通链条的连接,要准确预测市场供求发展的趋势,重视流通体系和流通渠道的建设与创新,重视流通过程的信息化改造与信息化管理,从而避免产能过剩的局面发生。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流通业,有利于生产商的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有效供给,缓解产能过剩;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导向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发展流通业,畅通物流销售环节,推动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还将有助于我国大批中小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流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流通也有利于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流通在促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最终是消灭城乡差别。历史上,商业对于城市的发展功不可没,如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发展,流通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商贸流通业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了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城乡产品双向流通”的功能,使得城市的工业品能够快速到达农村市场,同时也使农村的农产品能够及时进入城市市场;而产品的双向流通又带动了生产要素的双向流通,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使城市的资本迅速进入农村,而使农村的劳动力等要素融入城市,实现了两个方面的双向流通,使得欧洲的城市发展迅速并形成了空前的繁荣。11世纪至13世纪的西欧在100多年时间内迅速兴起了1000多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时商贸业和自由商人的迅速发展。
商贸流通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流通业通过发展连接城乡的商业网点、物流设施,成为城乡经济互动的基础。凡是流通越发达的地区,经济就越繁荣,越具有竞争力和辐射力,从而更好地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我国注重城乡商品市场建设,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万村千乡”工程的开展,使得全国建立起60万家农家店,覆盖了75%的乡镇,便利了农村百姓的生活,同时也使农村的居民开始享受到了城市的商业文明。如湖南平江县伍市镇通过对原来镇区的商业改造,吸引城市连锁超市下乡,建立了一个2000平方米的超市,晚上营业到九点,不但便民利民,而且改变了当地的居民生活习惯。目前湖南一批小城镇也都在实施乡镇综合性商业中心的建设与改造,这些举措都会大大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十八大”提出三个发展战略: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这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流通业发展过程中间如何注意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如何注意减排、环保等,这都是新课题。中国家电协会、中国商业连锁协会也都发文要求所属企业自觉加强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的企业。因此,在新阶段的流通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调整流通企业本身的商品经营结构,扩大低碳、环保、节能型产品经营,提高绿色低碳产品有效供给的比重,并引导推动绿色消费;另一方面,要在流通产业内部的管理过程中,奉行勤俭办商业,注意节约、节水、节能,把流通产业发展为低碳绿色产业的同时,大大降低流通费用与流通成本;除此以外,还应注意加强废旧物资回收和综合利用,重视耐用品旧货市场的建设,倡导再流通、再制造、再消费、再利用,节约社会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流通业发展中如何促进科学消费。
商贸流通业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如何在促进社会文明以及社会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欧洲文艺复兴发源地不发生在英国与法国,而产生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是11世纪后,意大利地中海沿岸以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城市发展了起来,城市的崛起导致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原来被教会势力和封建主轻视和蔑视的商业发展起来后,既改变了社会结构,又改变了社会观念。尤其是自由商人的发展,这些自由商人在各地自由经营、敢于冒险、开拓市场,积累财富后又回报给社会,兴办学校、医院等公益事业、慈善事业,慢慢改变了社会对商业的看法,所以意大利人慢慢地被自由贸易、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的商业理念所渗透,这就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所以意大利就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这也就印证了马克思所讲的一句话,“商业对于过去那种一成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种革命的力量,商业对于社会思想观念的改变具有重要的功能”。“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其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些基本要素大都是与商业发展的理念相关,也是商业流通的基本精神,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商业崇尚自由贸易,崇尚等价交换,崇尚公平竞争,崇尚公正文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公平、公正;还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商贸业自古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和善,弘高就是春秋战国时爱国商人代表,范蠡则是当时敬业、诚信、和善商人的代表;同时商业自古倡导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和气生财等,这些都可古为今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但我国传统商业文明的传承进程曾经被“文化大革命”中断,而欧洲没有中断,台湾地区没有中断,只有我国大陆商业文明中断,所以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得应明确商贸流通业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把古代积极的、优秀的商业文化继承和发扬好,这些对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竞争已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目前产业之间的竞争能力不只是资源与要素多少的竞争,已演变为主导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中心的跨区域资源整合能力的竞争,哪个国家主导产业链条跨区域整合资源的能力强,这个国家的竞争力就更强,这个国家也就能够在世界抢占价值链的高端,否则就会落伍。所以流通的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如何以流通为先导,整合和主导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占据至高地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在世界市场上流通业竞争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采购、设计、策划、物流等全过程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快流通业发展是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目前,以沃尔玛为代表的一批国际顶尖流通企业,正是通过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主导全球性的商品采购配送系统,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本、技术、管理和人力,具有强大的组织力、辐射力和话语权,也占据了世界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我国已是进出口贸易额位居全球第一的大国,在国际商品货物贸易市场上,我国是举足轻重的制造品出口国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国,但却出现“中国买啥啥贵,中国卖啥啥贱”的格局,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缺乏完善而强大的海外商业分销系统,在国内外没有足够强大畅通的自主购销渠道,商品价格的话语权和采购分销渠道命脉掌握在别人手里。因此要改变“中国买啥啥贵,中国卖啥啥贱”的格局,要改变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无渠道、无品牌、无订单、无技术,处处受制于人、勉强微利经营的状况,必须大力促进流通业发展,尤其是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努力掌控国际国内销售渠道,建立强大的国际性商品采购系统和配送系统,主导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并引导我国制造业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环节和流通销售环节延伸,这是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为此应将商贸物流渠道向海外延伸纳入国家战略。一方面要加快竞争性流通企业走出去进程,扩大在国外市场抢滩、布点、连网。要按照主导和掌控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战略思路向外延伸,实施渠道接管、销售终端前移,努力用我国企业的全程自主分销取代外商主导的低价采购,逐步用自主品牌取代加工贴牌,努力掌握产业链、供应链、渠道、价格和品牌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另一方面要打破各种行政分割,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本市场的作用,做大做强一批国内流通企业,推动国内商贸和物流资源和企业的横向性、市场化流动,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高效重组,加快国内流通业整合,提高国内流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中度,为“走出去”打好基础。
科学发展观已经写入了党章,这也是十八大的重要贡献,科学发展观成为新阶段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列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也是新时期流通产业发展的理论指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流通产业要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上述功能,在科学发展中要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流通规模是指流通总量,就商品价值流通而言,商品流通规模指一定时期内商品交换总量或商品买卖总量(商流规模);就商品使用价值流通而言,则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商品周转量。按照商品流通规模的空间范围大小来划分,可把商品流通规模分为:宏观流通规模、中观流通规模和微观流通规模。宏观流通规模是指一个国家范围内商品流通经营要素量的聚集程度,商品流通宏观规模的大小和合理与否将影响一个国家整个范围内商品使用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实现,将制约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中观流通规模是指某一地区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规模,即在一定区域内投入流通要素的多少及其合理结合所体现的经营服务能力的大小。微观流通规模是指商品流通基本经营单位内部投入的流通要素的多少及其合理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经营服务能力。微观流通规模的合理配置是宏观流通规模合理配置的前提。此外按照商品流通规模的层次水平不同来划分,可把商品流通规模划分为:商品流通企业规模、商品流通组织规模以及商品流通产业规模。
评价商品流通规模结构是否合理,无论是评价商品流通微观规模和结构,还是评价商品流通宏观规模及其构成比例,都应以流通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流通的社会效益为标准。流通企业的规模,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而应当以能否产生规模效益为依据。从微观上看,企业总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不断地调整经营规模和经济范围,以充分运用企业的生产经营要素,实现规模经营,获取规模利润。从宏观上看,商品流通企业的规模结构受到社会效益的制约,其流通规模结构要有利于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并对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谐发展产生整体积极效应,其规模结构不能仅以企业的盈利为目标,而应以能否产生整体社会效益为选择。
现在我国的宏观经济规模已经排列世界第二,外媒预测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我国经济总量2005年经济总量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09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从2009年起,我国的出口已经赶超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冠军。2012年,美国进出口贸易额为3.82万亿美元,我国为3.87万亿美元。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规模第一次超过美国列世界第一,国内市场规模列世界第二。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由2002年4.8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8.4多万亿元,年均增长16.1%,2012年已超过20万亿,如果加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和物流额,我国的商品流通规模已大大超过生产规模,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流通规模大国了。
总之,我国的经济与流通总量规模是比较大了,因此,新阶段的关键任务是优化流通结构,因为我国流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长期粗放式增长所造成和积累的结构性问题。流通组织结构、流通产业结构、流通空间结构、流通行业结构、流通业态结构等不合理问题都比较突出。如流通产业中的企业结构中小、散、差及集中度的问题严重,我国流通企业排第一的山东三联集团,2011年的销售额是1180亿元,苏宁电器与国美电器并列排第二,约1100亿元,我国就只有这三家企业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而国外最大的流通企业沃尔玛,2010年的销售额达到4300多亿美元,可见,我国与国外一流的流通企业差距甚远,这就说明我国的流通企业集中度低、组织化程度低。我国上百万个流通企业中,缺乏大的流通企业,而大量的是散乱差的中小流通企业。而小企业如何做到“小而专、专而特、特而优、优而强”是下一步流通企业优化结构应该着重注意的问题。另外,目前空间流通结构不合理,城市流通设施有的盲目发展、盲目建设、有的出现过剩,而农村里面很多市场建设又严重短缺,如何缩小城乡流通基础设施的差距,也是结构优化的重要任务。如何以城市为中心优化流通产业的网络结构。城市是流通和工业中心、交通运输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人才中心、科技中心,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流通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城市流通中心功能对其他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的有效措施。
强调高速度、快速度是我国的惯性思维。从20世纪50年代对私有制改造开始,我国就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原定15年左右完成的对私有制的改造在3年内就完成了。1958年组织发动的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的“大跃进”运动,将高速度走到极端,一时全国各个地区各个产业增长出现了“放卫星”的比赛,结果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几乎造成了国民经济的大崩渍。但速度崇拜热的病症并未得到根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速度,我国的经济流通增长速度同样很高,但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却是难以为继的,我国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国务院研究中心研究报告认为,今后我国最好的发展速度是7%左右,也有的研究认为最好是8%左右,而笔者认为今后两位数的增长是不可能的,因此,未来经济增长速度的回落是必然的现象,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把经济发展速度定位在7.5%左右也是科学的。从流通发展速度来看,我国流通仍处于高速度周期。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16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1129亿元,增长14.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79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849亿元,增长14.5%。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3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商品零售183884亿元,增长14.4%。以上说明我国流通业增速尽管比上年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的速度发展阶段。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要提高流通增长的质量,要摈弃超高速增长的思想,特别注重流通的增长质量,要充分发挥流通增长的外部效应,如最大限度地发挥流通对提高就业、增加税收、扩大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功能。同时,要提高流通的内生增长质量与产业绩效,很重要的要注重加强流通的内部管理,特别是在流通进入高成本时代以后,如何更加注重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降低能耗等方面。
要注重流通创新。流通总的基调是稳中求进,流通要在稳定市场、稳定通货、稳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能为稳定而稳定,不能把稳定绝对化,光靠稳定只会使有些问题越积越多,因此,只有靠流通创新去促进流通业的发展。我国流通发展面临全球化、数字化、国际化、信息化、低碳化的机遇与挑战,更要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加快传统流通业态的创新。“十八大”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在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上创新,我国商贸流通业也要思考如何创新。如国外中世纪到近现代商业的发展都十分注重商业管理的创新,主要通过行业协会、商会进行,通过行业协会、商会来对商业企业进行自律、自救、自帮、自立。我国近代商业的发展,也是靠商会、行会这些民间组织的作用,如明清以来湖南各地建的万寿宫就是江西商人同乡会的会馆,同乡会有自律、自主、自救的管理功能,同时较好地协调了行业内部及行业与政府、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它的发展就是值得流通组织创新借鉴。现代流通业发展仍然要重视组织结构创新,发挥行业协会在商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解决政府行政机构对流通管得过多、过细、过死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的行政管理是多头管理,九龙治水,管理碎片化、条块化还比较明显,管理职责不清,有利互相争、有权互相争、有责互相推的现象比较多,这样的体制肯定难以适应大市场、大流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重视流通组织的创新,包括流通行政组织、流通企业组织、流通行业组织创新,提高流通领域组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近几年随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的启动,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涌现,国内超豪华的商场、酒店、豪华的KTV大量涌现,不少市场商贸流通业的设施规模、档次都超过了国外,超过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如香港空港物流园是全亚洲乃至世界集装箱吞吐量较大的物流园,但面积只有250亩,而我国省市一级物流园建设要一千亩甚至几千亩,园区行政办公主体建筑设施追求世界领先、国际一流。
总之,我国流通的硬件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流通设施已经超前了,当然,一些公益和准公益的商贸物流设施建设还需要增加投入。今后,更要重视的是流通的软件建设,软件是管理、文明、诚信、人的素质的提高等要素。如果软件滞后于硬件建设,硬件的作用也发挥不了,如有的地方商品交易市场硬件设施是一流的,但由于市场管理跟不上,市场诚信缺失,经营者门可罗雀,建了很大的市场,但是缺少交易,形成大场无市、大场小市的现象。所以不注意加强软件建设,硬件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流通产业的发展必然无法实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今后流通业的发展更要注重软件建设。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流通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特别是我国城市零售业的业态更新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对接国际市场,是提升我国流通业发展水平的必由之路,新阶段我国流通业的科学发展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但在扩大对外开放中不能盲目地进行流通产业国际化,不能盲目照搬国外发展模式,更不能崇洋媚外、食洋不化。那种盲目追求高、大、全,照搬世界最高标准商业模式的做法值得商榷,如有些小城镇商业建设规划都邀请国外一流规划公司设计商业综合体,这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有些地方商业商务设施建设中动不动就要建世界第一楼,要建东方的华尔街、好莱坞,要超越阿联酋迪拜世界第一高楼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中切不可忘记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具有地域广阔性、生产力发展的多层次性、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差异性、经济主体多元性等特点,因此,在商贸流通业科学发展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崇洋媚外,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一步一个脚印,突出特色,结合本土特点,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流通企业,并逐步实施走出去发展的战略;在商贸流通业设施建设、业态组合、服务项目等方面一定要与当地民生实际相适应,这样才能促进流通产业的科学发展。如目前我国仍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过着温饱型生活,中西部地区温饱型部分群体人数更多,包括下岗待岗职工、低保人员和低收入的退休老人,以及进城打工的农民群体、靠政府救济的弱势贫困人群,他们的商品需求仍然是基本温饱需要,只能依靠小商品市场、农贸市场和街头小摊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廉价、低档、方便是他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满足这一消费群体的商业业态和供应形式更要注重适应和宽容,如果不顾现实条件,盲目限制或取消这些传统经营网点和项目,或者一味求大、追洋、攀高,必然损害这一消费群体的基本利益。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