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国云 陈 欢 通讯作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 广西崇左532200)
经济特区思想与我国新兴经济区发展启示与借鉴—以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视角
■ 钟国云 陈 欢 通讯作者(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 广西崇左532200)
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新的一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以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为鉴,可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提供新思路。特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北部湾经济区则应成为中西部崛起的见证。北部湾经济区要借鉴特区成功的根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加快融入到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中。
北部湾经济区 经济特区 邓小平经济特区思想
早在七届二中全会,党就明确提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在二十世纪“分两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但由于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根本任务和主要矛盾等重大问题缺乏始终一贯的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几经曲折而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十一届三中全会迎来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邓小平亦进一步思考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问题,提出要根据自己情况走一条我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接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的高度,果敢地选择了试办经济特区的办法,试图通过特区的试验为我国的现代化找到出路。特区的建设为全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冲破了人们固有思维和观念的束缚,开启了通过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进程。通过特区建设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这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伟大历史转折。
回首过去,从毛泽东时代公平至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到邓小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战略构想的实施,党和国家的各代领导人基于国情,放眼世界,审时度势,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震撼世界。然而,始于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格局,“严重的农村贫困从横向上看并没有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而成比例地有效解决,反而有扩大的趋势”(廖小东等,2010)。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要求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要以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这给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实践将深刻表明,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有利于将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商贸基地、物流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有利于振兴西南地区民族经济带、推动广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边疆的繁荣与稳定;有利于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也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而“一个地区之所以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的经济结构限制了参与竞争的能力”(游新彩等,2010)。因此,特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北部湾经济区则应成为中西部地区崛起的见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也是发展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还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的成功在于通过改革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质的飞跃,走出了过去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误区,改变了过去把许多不属于社会主义属性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的原则加以固守,把许多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属性加以反对的错误做法,真正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制度属性。特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其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早已超越了经济发展本身,对整个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引擎推动的作用。
特区的实践冲破了旧体制对生产力的束缚,建立了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以改革的形式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邓小平提出要充分研究如何搞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指出不管怎么搞,一定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才能增加人民的收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与特区一样,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被国家委以重任。改革也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要扫除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障碍,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资本主义”。所以,生产力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上,高速度才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圳速度”驰名海内外,而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是后退。因此,北部湾经济区要争取较快的发展速度。
但是,经济区又不能为追求速度而盲目铺摊子,走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和重复投资的老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起到龙头作用、示范作用,就必须走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就要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观实验区”(陈俊伟,2011)。为此,北部湾经济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为核心,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益上做文章,注重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上来,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力争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典范,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邓小平认为只有资本主义能搞市场经济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同样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但不能说是搞资本主义。所以,特区是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实行市场经济的局部试验,是探索市场经济之路的尝试。在特区成长过程中,他又指出:“深圳经济特区是个试验,路子走得是否对,还要看一看。它是社会主义的新生事物。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关于证券和股市有没有危险社会主义能不能用的问题,他明确提出允许看,但要坚决的试,他说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大的试验。后来他又指出深圳的成功经验就是敢闯,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才能走出一条新路,认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通过特区的实践和试验,邓小平坚信对外开放政策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的路子是对的,特区也用发展的事实回答和肯定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特区姓“社”而不姓“资”。
处于广西乃至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北部湾经济区,当然不能简单照搬照抄特区的做法,但特区的经验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基础薄弱、起点低,城镇化建设滞后,总体经济实力弱;区内工业化水平低,缺乏现代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缺乏龙头企业和中心城市的带动,支柱行业大都是污染密集型产业;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招商引资难度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缺口大,整体素质不高,达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港口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陆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落后,阻碍了与国内经济腹地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与以东盟为主的国际市场的经贸往来;区内经济要素分散、资源禀赋相似,区内各市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的规划重复建设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北部湾经济区未来发展的瓶颈。
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需要不断深化改革,实质也是一系列的改革试验。为此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充分发挥经济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灵活的政策优势,特别是在税收、用地、货物和产品进出口、外汇使用等方面对外商实行的种种优惠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区域协调机制,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创造一个富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北部湾经济区只有大胆学习和借鉴特区的改革试验精神和闯劲,以超常规的方式争当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把试验精神作为发展的精神动力,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明确指出没有国际合作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外资来加速国家的建设,而我国对外开放正是从特区试行并逐步推广的。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经营管理的方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对于不同的声音邓小平认为很正常,指出政策是允许看,应大胆地尝试和实践。
此外,关于特区的开放政策是个试验的提法,引起了一些外商对我国开放政策的顾虑。基于特区改革开放的实践,邓小平在1983年明确表示:“我们的政策是不会变的。要变的话,只会变得更好。对外开放政策只会变得更加开放”。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广东、福建等地后又指出,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实行开放政策不是收而是放,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力。邓小平还指出厦门特区的范围要扩大,否则不利于吸引外资并带动周边地区甚至整个福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应开放开发一些港口城市,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1985年,邓小平再次肯定建立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所以,对外开放是特区成功的法宝,特区成为我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
北部湾经济区要谋得发展,必须加强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速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持续升温,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与桥头堡。此外,国家从战略层面大力扶持边疆民族落后地区的发展,鼓励东部地区产业、技术和资金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支持泛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重大项目的战略布局更是充分考虑统筹区域发展支持西部大开发,这为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供了强劲动力。北部湾经济区应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在完善招商引资机制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等资源的同时,鼓励区内企业加大区外市场的投资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特别是要做好产业延伸与有效链接,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
经济特区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发展经验,其给正在发展中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借鉴。北部湾经济区必须以邓小平的经济特区思想为指导,注重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和思维创新,坚持以解放思想引领改革开放;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从经济区的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必须坚持改革与开放的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有特区为鉴,相信特区美好的今天一定可以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明天!
1.廖小东,曹文波.西部地区农村贫困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6)
2.游新彩,傅贻忙.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湘西自治州的实证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
4.陈俊伟.关于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观实验区的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1)
5.林祖基,杨广慧等.邓小平与深圳经济特区[M].海天出版社,2008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
F1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