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经类高校国际化战略趋向

2013-08-15 00:44:55叶昌友单建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国际交流财经类国际化

叶昌友,单建华

(1.南京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2.南京财经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3)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教育、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潮流。财经类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必须将实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是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三个核心概念之一。所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在跨文化、跨民族、跨国界的国际环境中,立足本国实际情况,面向未来与世界,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间的教育事务,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在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来服务本国和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发展[1]。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以推动本国和国际社会的发展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目的。同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高校服务社会功能和科学研究的增强也有着相当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可以说,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对高校所承担的三大社会功能都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

美国著名教授阿勒姆(Arum)和瓦特(Water)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三种主要因素:(1)课程的国际内容;(2)与培训和研究有关的学者和学生的国际流动;(3)国际技术援助与合作计划[2]。

我国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先生阐释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在质量方面,强调各国需提高大学的水准,使各国大学教育的水平具有可比性;在空间方面,强调大学的开放性,各国都要开放本国教育市场,既要到海外办学,也要能接纳外国高校在本国办学;在资源方面,强调资源共享性,各国需广泛地开展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做到互通有无、扬长避短;在理念方面,要加强改革创新,更新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使大学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需要,而且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

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世界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地投入其中,以便从中获得推动本国和本地区发展的资源和机会。各国都在寻求适合本国发展战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措施和方法。各个高校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都给予了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人才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具体表现在:

欧洲每年有超过140 000多个学生参加海外教育计划,各个会员国之间学历证件也能相互承认通用。日本文部省也宣布,通过简化外国学生签证手续、入学申请,并设立外国学生低息贷款、提供奖助学金等计划,希冀在未来数年内能加倍增加留学到日本的外国学生人数。美国哈佛大学则提出哈佛的学生需要具有更广泛的知识以及国际经验,除了学习外国语文外,更应该有出国学习、研究或工作实践的经验;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对他们的学生都提供不少于一项的国际研究或者实习生职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步步推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充分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化之中,并把加速高等教育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长期战略。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在“高等教育的任务”中,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高等教育事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这表明国家对高等教育国际化采取鼓励和支持的政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了很多关于国际化教育的要求: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出大批具有国际化视野、通晓国际间的规则、能够参与国际化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我国实施的“985”工程,就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被提上了21世纪我国大学的战略发展议程。国家还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和《高等学校境外暂行管理办法》,其主要目的在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高等教育的交流和合作。近年来,我国高校的发展重点逐步转向了世界,很多大学明确提出了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并纷纷确立创建“世界一流”和“世界知名”大学的发展目标。此外,国家还设立了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和实践项目来吸引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多种适当方式为国服务。

另外,为了提高教师的国际化水平,国家还相继推出了 “长江学者计划”和 “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培养和招揽优秀的青年精英教育人才;促进各个高校双语教学工作进展的 “高校基础课任课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等。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我国师资的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我国高校办学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提高。

二、全球化背景下对财经类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区域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同时,也对文化教育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对财经类高校提出了国际化发展的强烈需求。

(一)对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需求愈来愈多

在全球化的市场中,在争夺销售市场的竞争过程中,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素质越来越成为拉开竞争者之间差距的主要因素。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竞争的核心不仅仅是经济能力的竞争,还应该包括人才、技术的竞争。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地方社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必然需要有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先进理念的国际型专业人才队伍作为发展的支撑。随着国际贸易经济的迅速发展,尽管不少财经类高校纷纷开设国际贸易等专业,培养企业急需的国际贸易类人才,但仍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高能力的国际型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对财经类高校提出了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

(4)强化改革效应分析。在全面整理排污费收入历史数据的基础上,积极抓好环境保护税首个申报期、开征半年、开征一年等关键时间节点的同口径比较分析,及时反映改革成效。

(二)对教育服务的国际化需求日益增强

教育对于每个公民来说都是公平的,每个公民都有接受各类教育的权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向往西方发达国家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产品,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教育国际化,各国的教育产品在世界能够自由流通,也推动了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一些高中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希望能够在大学阶段接受国际化教育的要求日益增强。此外,很多国内高校在校大学生也期望在大学期间或者大学毕业后能够接受国际化教育。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财经类高校需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课程,与此同时,为有出国需求接受国外教育的受教育者们提供丰富准确信息和平台,满足社会对接受国际教育服务的需求。

(三)对社会服务的国际化需求日益增加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高校功能逐步向外扩展,我国高校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由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扩展到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再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中心,力争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尽管财经类高校整体实力稍逊于综合性大学,但一般都有自己的亮点和特色,如果能够较好地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接轨,这也是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财经类高校的客观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民营企业的市场由国内开始逐步向国外扩张,大量中国制造的商品输向海外市场,政府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等策略,使广大民营企业逐步实现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在具体的操作中,需要技术、信息和人才等资源的系统支撑,因此,充分利用财经类高校的教育国际交流的机会和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和海外经济的交流与合作创造平台和条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形势下财经类高校国际化所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财经类高校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进步,但由于校际之间条件不同,发展不平衡,因而国际化发展仍存在种种问题,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际交流机会不平衡。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日益增多,财经类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校内院与院、系与系之间产生了不平衡现象,有些院系的国际交流相当活跃,而有些院系则视之为麻烦,还有些院系缺乏国际交流应有的能力,国际化人才匮乏,难以适应日趋频繁的国际交流活动。

二是课程设置忽略学生之间差异。在来华留学生教学方面,存在着课程设置差异、课程认可程度差异和学生起点差异等诸多问题。另外,专业设置面窄、语言障碍较大、在国外宣传力度和深度不够以及师资队伍英语教学水平亟待提高等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留学生的规模和质量。

三是缺乏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目前较多财经类高校仍没有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某些院系存在对校际交流项目和对外学术科研交流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考评制度,对于踊跃参与交流与合作项目的院系,应有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其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并进行各项管理。

四是各部门参与国际化的热情冷热不均。在外教引进方面,考察、吸纳、入校、教学、科研、服务等工作都由国际交流合作处一家单位负责,其他部门参与较少,没有承担起学校整体国际化过程中应有的责任,这些部门无法感受到国际交流合作的氛围,导致部门之间的职责有时不太明确,随着外教的增加,出现的问题也将会越来越多,一旦出现问题,无论大小,都会集中反映到国际交流合作处,致使其工作范围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多、职责也越来越模糊,工作效率反而越来越低。

六是对外交流无法做到平等和相称。此前,财经类高校公派学生、交换学生、教师出国培训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总体说来“走出去”依然相对比较局限。交流到国外学习的学生人数与高校学生总数相比是不相称的,到国外大学进行访问和研究的教师与教师总数相比也是不相称的,严格地说,财经类高校依然没有真正意义上“走出去”。

四、目前财经类高校国际化战略趋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全面融入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与国外开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也打破了封闭办学的局面,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种各样的国际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形式开始涌现。对财经类高校而言,国际化战略趋向主要有四种。

(一)合作化办学

目前,国际合作办学的形式有两类:一种是国内大学到境外与同行合作,开辟新的教育资源,共同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海外设置专业课程,设立分校和设立专业化的机构;另一种是国内大学在国内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利用已有资源,共同培养人才。具体的授课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引进境外优秀教育资源,在国内进行全程教学,可以获得国外合作大学颁发的学位和相关认证证书;另一种是学生在国内读完两年或者大部分的课程,最后一年或者最后阶段转入国外合作的大学继续就读,读完后,可以获得国外合作大学颁发的学历和资格证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提供的教育项目绝大部分属于这种类型,学制往往采取“1+2”、“1+3”、“2+2”等模式。例如南京财经大学与韩国外国语大学合作的预科招生项目、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开展的“3+1”和“2+2”项目。天津财经大学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市大学联合举办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在合作办学方面成效比较好的当属上海财经大学,该校为四年本科的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海外学习机会,包括“一流大学海外访学项目 ”、“交换学习项目”、“中外合作访问学习项目”以及“暑期游学项目”等四种类型的海外学习安排。目前合作的海外学校包括著名的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加拿大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美国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 ty)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等。此外,有一部分高校的合作化办学项目,并不安排到海外高校,而是在国内,提供全英文教材,聘请合作高校的外籍教师,让学生在本土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极大地节约了学生的求学成本。这种模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二)注重本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

学校邀请更多的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进行讲学、合作,进一步扩大短期外籍学科专家引进的比例,努力提高引智工作的水平和效益。继续加强现有师资的海外培训与交流和海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从而打造一支德才兼备高素质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加强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点,进一步增加学校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和规模,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间的国际交往,全面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推进国际化的同时,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的建设。例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这些知名院校非常注重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这些学校的师资队伍中绝大部分都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背景,而且一直注重把引进国外优秀师资及人才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战略。上海财经大学历来注重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每年由校长负责牵头到世界各地招聘知名院校的优秀人才来校任教。目前该校约有百人左右的教师在世界知名的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毕业于牛津、普林斯顿、哈佛、耶鲁、等著名高校的约占总数的12%,此外该校还聘请来自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30多名学者为特聘教授。该校还设有各种培训项目促进教师的国际化,如双语师资的培训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等。

(三)创办孔子学院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成了国际性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语言。目前全世界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超过3 000万人,而且正呈越来越多之势。据估计,全球100多个国家的2 500多所大学正在进行汉语教学。由于学习汉语言的人愈来愈多,因此,通过在各国创办孔子学院,使其作为在海外学习汉语言的教学基地,为海外汉语提供面对面的教学服务,以提高当地中华语言文化的水平,提供更多汉语言进修的途径,积极协助并参与到整合和统筹当地现有的汉语教学以及民间的文化活动中,让汉语走向全球,使汉语在全球范围内主要国家和地区得到尽可能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就成为一种必然之势。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等高校率先在海外创立孔子学院。2010年12月份,南京财经大学也与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学院建立了纽约第一家“商务孔子学院”,通过讲授中国贸易、金融方面的历史、文化、法律体制和政策,并为他们提供中国商务、贸易和金融方面的培训,旨在帮助美国商界人士和普通民众更好地学习商务汉语和通用汉语,以促进中美以及纽约州和江苏省之间的经贸、金融交流与合作。这些孔子学院的建立,不仅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客观上也加速了中国高校国际化的进程。

(四)国际化过程中趋于多元化。

在高校实施国际化过程当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国际化合作趋向多元化,合作对象不仅仅局限于高校,而且扩展到全社会。高校通过培养国际化的教学、科研队伍以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水平;通过扩大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和政府穿针引线,提供国际化信息资源;通过让具备国际化能力的师生参与企业和政府的具体项目,积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该校巩固传统合作方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合作对象,已与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还与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CGA)、美国人寿保险公司管理学会(LOMA)、英国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英国保险学会(CII)、英国保险精算协会等国际权威专业机构合作,建立部分项目的国际从业资格考试与培训中心,多种渠道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五、结语

开展国际化合作是高校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财经类高校在国际化合作过程中只有坚持自己的特色,扬长避短,以人为本,着力提升高校自身的国际化水平,才能在新一轮的发展过程中,把大学办成能够适应时代发展且有特色、有影响、有优势的大学。

[1]栾凤池.略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30-135.

[2]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J].上海高教研究,1997(11):57-61.

[3]刘艳,何知.高等教育国际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4):2-3.

猜你喜欢
国际交流财经类国际化
打造中原武术国际交流新IP
少林与太极(2023年6期)2023-08-25 02:08:30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国际交流与合作
贵州农机化(2018年2期)2018-08-28 07:47:0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消费导刊(2017年6期)2017-06-22 14:22:21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
财经类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改革的探索
河南科技(2014年10期)2014-02-27 14: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