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中的生命本质与体现

2013-08-15 00:46张玉兰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本质生命体育

张玉兰

(商洛学院 体育教学部,陕西 商洛 726000)

目前,体育课程的指导理念在逐步进入互相渗透且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模式中,主要倾向于人文主义体育课程和注重训练强健体魄的科学主义思想二者的结合,拓展性、多样性以及教育民主等多种观点也在后现代课程中得到很好的体现[1]。体育教育的教学形式较多,这些复杂的表现形式也说明了体育教育的自身矛盾性,在教育目的、内容、对象中都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社会与个人本位之间的教育价值目标矛盾、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之间的教育倾向内容矛盾、教师主导与学生为主导的对象间的组织形式矛盾。综合性的教育指导思想以及形式复杂的课程教学过程都未探索到令人信服的体育教育本质属性,没有体育教育核心的本质依据,一切研究似乎都只徘徊在表面[2]。

1 体育教育的教育本质是生命

体育教育的目标不单单是指体育或健康,它的本质教育目标是生命[3]。“体育”实质上只是体育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帮助体育教育得到更好地开展和普及;而“健康”则是体育教育的教育目的之一,并不是体育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将“身体”作为体育本质取向的观点则较狭隘,所以体育教育的本质是致力于培养和谐发展的生命体。教育是一个漫长的生命成长过程,具有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人生价值层面等深刻含义,体育教育中的生命教育使人们对生命树立正确的态度,在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同时完善生命与人文关怀。体育教育是在尊重健康身体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和提升生命的意义,依照生命的独特性发展特征来实现体育教育的根本目标,从而体现体育教育的生命化。

生命化的教育理念研究是对体育教育的本质和体现的全新认识,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哲学教育思想之下的,将生命教育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挖掘生命的潜能、体会生命的意义[4]。生命教育理念的提出使体育教育得到阶段性的发展和提高,丰富并拓展了体育教育内容和体育课程的创新改革思想。

2 体育教育中生命本质的意义

2.1 体育教育注重生命体的复杂性

采取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有利于被教育者的个性发展,使受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享受成长过程[5]。体育教育的生命本质特点要求体育教育具备真实和意会的学习历程,它注重并尊重个体的特征与复杂性发展。

2.1.1 改善特殊人群的生命关怀缺失现象

范围广泛的学生生命个体在生理或心理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何满足每个个体的个性特点发展是体育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6]。特殊人群是指天生或后天形成生理性缺陷,导致不能进行正常训练与学习的学生。一些学校往往忽略这部分学生,未能安排合理的体育课程,阻碍了这部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该针对这一特殊人群开设新型的体育保健和康复训练课程,以充分弥补这些学生的生命关怀缺失。

2.1.2 体育教育应倡导生命的个性化教育

体育教育要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而逐渐转向注重个性化生命教育的方式,传统单一的教育手段已无法满足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7]。然而,体育教育的最终价值取向是实现个体的独特性发展,能充分释放生命的潜力,获得足够的动力和激情,从而实现终身体育的目的,尽显人文主义精神与科学发展主义精神的完美融合。体育的生命教育本质观念注重并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多元、拓展生命体验的学习环境。

体育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活力充沛的大学生,是具备科学知识、天然禀赋、运动能力等素质的生命体,体育教育要面对全部学生,依照每个人的不同情况确定相适应的教育目标,从而实现学生的最优化发展。评价体系帮助教师确定更为正确的教学模式,评价内容丰富,包括:个体的身体素质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评价标准则包括适应普通情况下的一般标准和针对特殊人群的纵向评价标准;评价方式则有学生间、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互相配合等方式。这个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首先,通过诊断性评价方式,发现并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和学习能力,总结学生的弱点和强点,分析并提出最为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能力,如:可以依据学生的体能和技术等素质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依据学生的不同体育爱好特点,开展教学选修课模式。再次,在学习过程中,采取过程性学习评价手段,不断发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的困扰,及时改进学生的反馈信息,逐步完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的最优化教学模式。最后,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最终的总结性评价,其中评价标准不能一成不变,否则,评价结果将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失去评价最初的科学性和激励价值。

2.2 体育教育要注重个体的自主能动性

生命的体育教育过程需要得到多方面、和谐的因素作为基础,而且还要尊重生命体的自主能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潜力。自主能动性是指个体在自我内心思想的动态支配下由自身来完成的需求和自由,这表明了主体的自我实现意识和自由,教育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保障个体本身能够自由地把握和支配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并发挥自己的才能。人的创造性是体现个体超越现实的积极表现,人们在不断地发展中通过创新意识逐步改善和摒弃自身的缺陷,这是人类最大的发展驱动力。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个体生命质量的提高与创造性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以上情况皆可证实,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与实现自我价值的选择性,并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支持、指引、深化学生的选择意义和对自身的使命感,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认可,最大化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在程度较好的学生中采取“三自主”教学方式,并安排难度较高的编排和创新学习方式。这些自主型的培养方式,可帮助学生强化自主选择、占据主导、自由思考的学习方式,实现体育教育的探索教学过程。

2.3 体育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从哲学的发展理论观点出发,人的生命处于不完善而不断追求完善的体验过程之中,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精神和身体的构建。体育教育不是一潭死水式的静态过程,而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不仅应规划好教育目标和内容,更要观察和留意个体的现实收获与感受,关注当下受教育者的真实反应才能创立体育中的生命教育。

体验过程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真正意识到人文价值的关键,体育教育课程的安排与教学活动的组织都是为了促进和唤醒学生体验生命的动力源泉,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体会人文与科学知识,努力超越自我,切实感受生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体育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授知识,而是唤醒学生的精神和灵魂,能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有所震撼和领悟,否则,教育的本质目标则不能实现。体育教育是以学生为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性发展、尊重个体意愿、满足学习需要,彰显因材施教的特色教育,从而发挥学生的内在天赋和后天能力。如:在竞赛训练以及体育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和唤醒学生团结互助、尊重关爱他人的意识,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够体会失败与成功带来的生命体验。

3 体育教育中生命化的体现

体育教育的生命教育体现应融合在体育课程、体育教师、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在具有体育生命本质的教育课程理念和指导思想下开展活动,然后在生命化的体育教师引领下,开设具有生命意义的体育课程。

3.1 具有体现生命本质的体育课程理念

3.1.1 体育课程理念向“生命为本”升华

体育教育的生命本质的课程理念的实质是要求培养出全能的和谐生命,这就需要将“健康第一”的体育课程指导理念逐步升华为“生命为本”的理念。“生命为本”的课程理念是指在遵循个体生命自然本性的发展规律下,引导并帮助学生实现生命体的最优化,健全学生爱护生命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生命体内涵。理念的贯彻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生命,在敬畏生命的同时感受生命的美丽[8]。该教育理念将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者完美结合,与生命本身发展的规律相适应,为生命的自由生长和完善提供了充裕的空间和环境。该理念的提出为体育教育的“全人”宗旨培养目标奠定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也是体育活动生命特征的体现,这也是体育课程的生命价值体现。

体育课程理念的升华与传统体育课程的差异性较大,转变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将生命教育目标融入课程教育目标中;②教学内容注重生命本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③运用一切教学资源和设备,将学生的体育知识体系、技能素质与生命自然状态相结合,实现体育课程的科学和生命价值的最优化;④将生命教育思想贯穿到教师与学生评价当中。在教师评价中,将生命教育目标的完成、尊重生命自由发展的要素纳入评价指标;在学生评价中,要将学生的生命观和态度纳入评价指标中,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

3.1.2 生命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发展路径

体育教育的生命意义的实现,需要在教育过程中注入生命化的教育目标和模式,并在生命教育中不断融合心理、生理、社会、健康、损伤、安全、营养等元素,将诸多领域的科学和人文知识与体育教育相糅合[9]。这一过程中应当注重以下几点:①在体育训练活动中,强化学生体育促进健康的意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在于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②在营养与损伤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营养、安全与生命的紧密联系;③准确观察并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教育目标和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内隐为自身的坚强品质,从而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④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教师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心理,对消极学生进行开导,使之意识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学会适应社会。

3.2 具有具备生命化指引能力的教师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引领和组织者的角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对教育效果影响较大,生命教育需要有生命化的教师来组织和管理[10]。生命化的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教师道德、高水平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对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能够建构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教学目标、教育内容和模式等。生命化的教师不仅是科学知识和训练技能的传授者,也是唤醒学生体验生命与健康的指引者,更是帮助学生实现生命与体育实践的鼓励者,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和探索到生命的真谛和意义。生命化的体育教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教师应当投入更多的精力,致力于培养出不断超越自身健康体魄和灵魂的现代化建设者。

3.3 具有具备生命意义的体育课堂

教育是个人与社会不断建构的必需过程,体育课堂具有较大的生命活力,它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体育教育的生命本质会在体育课堂各个环节中有所体现,课堂应该在生命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挖掘个体智慧和潜力,尊重个体的内心世界,促进生命的发展和完善。

4 结语

体育教育的本质是“生命”,而不应当局限于“体育”“健康”等,对生命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对体育教育核心内容的全新探索,这是体育教育向“生命为本”升跃的重要体现,体育教育的生命化教育在课程目标、教师、课堂等教学主体中都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不断改进和努力,进而实现学生认识生命、体验生命、完善生命的和谐发展目标。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49-53.

[2]辜伟节,王九红.新课改背景下教育本质的理性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8(5):52.

[3]孙拥军,刘猛.教育本质的哲学探源与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5(4):32.

[4]万国华,杨小勇,王碧怡.生命——体育教育的本真回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9.

[5]吴忠义,张维寿,高斌.新课标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6):38-40.

[6]王润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5.

[7]高彩云,张维寿.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26(5):45-47.

[8]陈琦.开发生命教育的独立教学体系[J].今日中国论坛,2010(5):62-63.

[9]王晓虹.生命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10]徐桂玲,荆力军,庄希琛.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8(3):188-190.

猜你喜欢
本质生命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2016体育年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我们的“体育梦”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