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健涵
(福建农林大学 交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心态是人的观念、动机、情感、兴趣等心理状态的综合体现,它对人的思维、言行和选择都具有导向和支配作用。阳光心态是指人的心态在一段时期内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的健康的状态。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少数民族学生是高校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是未来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和建设的骨干力量。由于各种原因,他们中的部分学生心态不甚健全,很明显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因此培育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阳光心态,已成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综合素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思想上进,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希望学有所成,毕业后能够为家乡为本民族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由于历史原因等的影响,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中极个别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较模糊,对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认识也不深刻,缺乏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价值取向上较功利化,思想方法主观、偏激,自我设计愿望强烈,强调个性特点,关注自身发展,注重实用性和利己性;行为较散漫,喜欢独来独往或小团体活动,参加集体活动不够积极;创新意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不愿意与同学分享生活的乐趣。据调查有35%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取意识较为淡薄。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数性格开朗,性情耿直,能够吃苦耐劳,有一定程度的抗挫折能力。但也有一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着心理障碍。有的有心理困拢,如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有的有情感问题,易受恋爱挫折或情感困拢。有的人际交往能力差,有孤独感、失落感。有的民族意识过强,具有过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有的内心比较敏感脆弱,有的行为比较鲁莽,不善于控制情绪。还有不少人对学习感到吃力,学习压力大,出现厌学、考试焦虑等情况。有的就业压力大,面对求职感到恐惧。有的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压力大,有自卑感。有的出现心理危机,甚至有自杀倾向。大部分研究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民族差异显著,整体而言,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差于汉族大学生。如高俊等对263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和367名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SCL-90测评,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恐怖、精神病性、强迫、偏执和焦虑5个因子分较高,各因子分除躯体化外都高于汉族大学生;张迪然等用SCL-90、EPQ、16PF对696名少数民族大学生和1509名汉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7.60%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和6.77%的汉族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少数民族组EPQ测试结果的E、L量表分高于汉族组,16PF 测试结果的 B、C、G、H、L、M、Q2 和 Q3各因子分也高于汉族组,少数民族组出现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偏执、强迫、敌对、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等[1]。
少数民族学生刚进入普通高校,面对陌生的校园和生活背景不同的学生心理会感觉到极大的不适应,会产生一些心态问题。一是气候条件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我国西部地区,那里的气候条件与东部差异很大。二是人文环境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多成长于本民族文化环境,进入普通高校后面临着文化适应的过程。三是宗教信仰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多数在小时候就跟着父母亲信仰某种宗教,而汉族学生一般没有这种情况。四是生活习惯不同,少数民族学生有本民族特定的生活习惯。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后,会感到与汉族学生比普遍存在着学习上吃力困难的情况,会产生一些心态问题。一是教育方式问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方式本身就有其特殊性,另外大学教育方式与中学教育方式也有较大差异。二是教育基础问题,少数民族地区一般地域闭塞,基础教育较薄弱,表现为少数民族学生英语、计算机、数学等基础较差。三是家庭教育问题,少数民族家庭大多数教育观念落后,对教育不重视,有些少数民族学生的父母亲长期在外务工,对孩子缺少家庭关怀,导致孩子教育缺失。四是少数民族学生儿时多使用本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地区有些中小学甚至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导致他们汉语较差[2]。五是学习态度问题,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后普遍受关注,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在学习方面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不认真,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学生都有一定的性格偏执性,进入普通高校后,会产生一些心态问题。一是少数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培养了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性格特点。二是共同的成长背景、性格特点决定了少数民族学生的交际圈多局限于本民族学生。三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文化落后,群众还存在一些陋习,对少数民族学生性格以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普通高校中少数民族贫困生所占比例很高,随着普通高校实行收费制度后,学费相对提高了,这就更加加重了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由经济压力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态的负面效应是很显著的。
由于高校扩招、就业机制不完善、大学生自身素质问题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其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更是一个难题。再加上这些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不甚正确地估价自己,对就业期望值偏高,他们中多数人希望毕业后能够有一个更好的施展才华的舞台,有些甚至把就业当成改变自身命运的押注,就业压力无疑将对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心态影响。
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阳光心态培育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建立与健全机构,把培育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阳光心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和督促。二是多方联动,增强合力,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党团组织、辅导员、班主任、校医院、学生家长等加强协调合作,明确各自职责,把培育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阳光心态工作做精做细做深做实。三是要建立一支兼专职的专业化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定期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与研讨,加强工作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学知识和理论水平,提高接受心理咨询、处理学生心理问题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同时要建立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干部队伍,与心理辅导员队伍一起形成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四是要加大投入,强化保障,要建立校院两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或辅导站,加强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评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放松室、心理团体训练室、心理素质拓展基地等工作场地和设备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费,促进有关软硬件建设[3]。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内容中,还必须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培育阳光心态的教育。一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向上,加强他们的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民族宗教信仰问题,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把他们中的一部分优秀分子培养成共产党员,造就一批忠诚于党的事业、思想政治合格、理想信念坚定、掌握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的的少数民族骨干,将来为国家建设和本民族地区建设做贡献。二是要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良好心态养成教育,提高他们交际能力,如把少数民族学生安排到不同的学生宿舍住宿,与各民族学生朝夕相处,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当中。三是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业指导课的主渠道作用,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思想与心理素质。四是思想教育要注重方法,创新工作手段,要通过活动、社团、网络等各种载体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寓教于乐,提高培育良好心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指出,“只有生命是神圣的,对生命的爱是第一美德。”要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疏导,排除他们确立阳光心态的心理障碍。一是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程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全方位疏导,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珍惜自己、珍惜家庭、珍惜学习机会”的生命观,拥有健全人格和健康情感,增强适应社会能力。二是要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个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朋辈心理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等形式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使他们及时消除心理困惑,增强承受挫折能力。三是要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预警机制,通过开展普查、排查、抽查等形式掌握学生心理情况,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心理问题信息库,确定预警范围,形成监控网络。四是要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采取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及时化解心理危机,要及时发现并上报学生心理危机情况,要及时进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高危对象要及时送医就诊[3][4]。
要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引导,减少他们的学习压力,培育阳光的学习心态。一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克服厌学情绪,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消除学习的畏难情绪,消除考试的焦虑情绪,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努力适应大学的学习和考试方式。三要通过举办学习技能培训和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先进经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探究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适应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需要。四是科任教师课堂上要多关注基础差的少数民族学生,可以专门安排科任教师给他们进行小班补课,动员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和他们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帮助,帮助他们赶上正常学习进度,顺利完成学业。
要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培育他们阳光的生活心态。一是要深入少数民族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关心生活困难学生或有生理缺陷学生,急他们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通过各种途径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要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有关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有针对性地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要重视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在一些少数民族重要节日组织他们一起过节,帮助他们营造节日气氛,让他们感觉到跟在家乡过节一样。要尊重回族等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通过开办专门的清真餐厅等形式,提供丰富的清真食品,满足他们的饮食需求。三要多开展一些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文体活动,丰富他们课余文化生活,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受锻炼、长才干。四要鼓励汉族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思维特点等,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关心帮助他们,与他们和睦相处,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
要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指导,培育他们阳光的择业心态。一是要做好少数民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辅导,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特长、学识、技能等,正确认识自我,充分分析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正确认识社会,找准就业方向,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并实施行动计划,刻苦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努力。二要切实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服务,通过提供就业咨询等措施,让他们全面地了解就业政策,提高他们的就业意识,通过联系就业单位、发布就业岗位、举办就业招聘会,提供大量的岗位让他们选择。三要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进行简历制作、笔试能力、面试技巧等方面培训,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缓解就业压力,拥有良好的择业心理,增强求职能力,提高就业成功率[5]。四要改变少数民族学生就业观念,鼓励他们自主创业,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鼓励他们到基层、到艰苦的地区就业,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注:本论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2年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LX2012Y201,项目名称:浅议高校少数民族学生阳光心态培育)
[1]梁芳等.我国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现状[J].西南军医,2009,11(2):270-272.
[2]王冰等.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68-69.
[3]J.Soet,T.Sevig.Mental health issues facing a diverse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Results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Survey [J].JournalofStudentAffairs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6,43(3):3.
[4]胡凯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16-232
[5]卢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26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