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的研究

2013-08-15 00:52毛淑锦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情境

毛淑锦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阜阳236036)

一、《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的背景

课程就其定义来讲是指教育机构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的学习方案,是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规定。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技能综合人才为教学目标,因此,课程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个人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基础来构建,其课程内容来自于现实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经教学化处理后,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

供应链是一个交错链状的网络结构,具有其复杂性,涉及到不同的层面和领域,这意味着要为某个特定企业寻找最佳的供应链战略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供应链管理要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中间分销商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点的所有企业联系起来进行优化,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分销环节变成增值的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因此,要求管理者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综合的职业能力。

纵观《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开设,沿袭老的教材结构,大而全,学而不精,简单的修修补补,其课程内容比较空泛,脱离行业实际。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笔者从事高职教育多年,系统地研究过《供应链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设计。

二、由学科体系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转化

目前的《供应链管理》教材注重理论研究,学生只是学了理论,但是不知道怎样应用于实践。以一本目前在应用的教材为例,其内容安排是按照由基本概念展开,逐章介绍物流各功能的理论知识,缺乏实例,与实践结合地很少,学生学了却不能应用,因而感觉枯燥乏味,教学效果差。

因此,应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设计,把其中的第二章、第七章、第九章以及第十章的内容融入其他各章中,按着以下思路来进行设计:第一步,通过行业分析及社会需求调研得出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第二步,通过企业、毕业生跟踪调研得出典型任务;第三步,分析和归纳出行动领域;第四步,提炼和升华出学习领域;第五步,选择适当的载体。

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安徽省地处中国中部,阜阳在安徽省西北部,属内陆城市,没有港口物流等特殊物流行业,发展的多是综合性物流业务。所需要的是综合性技能人才,通过对企业以及众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可以得出,本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也多是综合性的物流管理工作。因此笔者认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物流专业的课程设计应按着本院校所处区域的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来进行,以达到本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供应链管理》在本院校的开设,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把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理论知识融在其中,使学生在准工作环境中实践供应链管理。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设计的,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根据《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涉及到的学习情境,并选择适当的载体,第一个学习情境是电子产品行业供应链,以手机为载体,学习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供应商选择和管理;第二个学习情境是服装产品行业供应链,以羽绒服为载体,学习供应链中采购、生产、物流管理等专业知识;第三个学习情境是食品行业供应链,以奶粉为载体,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供应链设计与运营、管理策略以及绩效评价体系等相关专业知识。

这三个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不同的学习情境学习不同的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选择的载体是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也是能够反映供应链的特点的产品。学生能够克服理论知识的枯燥性,做到理实结合,教学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

四、《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以及时间安排

(一)供应链管理采取课堂教学、生产模拟、定岗实习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行不同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之前,通过课堂教学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生产模拟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定岗实习直接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如引导文法、调查法、分组作业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计划演练法扥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着重点和不同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要取长补短,融会贯通。根据本院校的特点和条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断地探讨,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笔者以分组作业法为主,把其他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供应链管理课程以一个学期为时间进程。第一个学习情境虽然简单,但是学生是刚刚接触供应链的专业知识,学习任务完成并回报的时间要循序渐进,这段时间以教师为主,多加辅导,要求一个星期回报一次任务进行情况,可以分别谈话,帮助解决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两个星期后,可以要求学生公开展示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发现问题,总结问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一个月后,是小组完成任务的结束汇报,在这个汇报中要进行评价和总结。第二学习情境相对复杂,难度增加,但是这是学生已经中我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学习规律,时间的安排可以重复第一个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不过教师可以逐渐放手,以学生为主完成教学任务。第三学习情境最为复杂,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教师逐渐转到幕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这次任务完成的展示汇报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情况和教学效果。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可以作为本门课程的结业成绩。

五、《供应链管理》课程评价体系的设置

本课程实行全方位考核评价标准,注重教与学的综合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既有学生自身以及相互的评价,也有专业教师和实践专家的评价,在评价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展现,与实际工作中的绩效评价相结合,以准工作者的身份衡量任务完成的情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是过程性及结论性评价,又是实操性及表述性评价。

六、教学环节的设计

(一)开课

以“啤酒游戏”导入对本门课的学习。此游戏体现的是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以及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关系。游戏是这样进行的:由教学班的学生分别扮演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三种角色,彼此只能透过订单/送货程序来沟通。各个角色拥有独立自主权,可决定该向上游下多少订单、向下游销出多少货物。至于终端消费者,则由教师本人来扮演。而且,只有零售商才能直接面对消费者。

由教师控制整个进程,进行游戏规则的说明。这样开始本课程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对供应链的整体观念和长鞭效应有初步的认识。

(二)课程进行中

在第一个学习情境中,实行小组作业法和引导文法。首先,对学生分组,因为是第一次小组作业,按学号分组,6~8人一组。按着教学计划学习本学习情境中计划学习的理论知识。

此后,每一个小组都会接到一个学习任务:关于某一品牌手机的供应链情况。不同的组有不同品牌的手机,所在的供应链情况也不同。手机是学生比较熟悉并且自己拥有的产品,因此能够很快了解产品的供应链结构,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接着,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按时间进程对不同组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完成任务需要汇报时,可以把整个汇报过程录制下来作为以后汇报的比较和分析。录像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积极性,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使他们更加期待以后的学习。

最后,在汇报结束后,教师和学生要进行评价。教师即对过程进行评价,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小组内要进行评价和总结,以便再接再厉。

在第二个学习情境中,相对第一学习情境较为复杂,学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也相对较深。但是,经过第一次的锻炼,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将要分到的学习任务跃跃欲试。那么,在这次小组作业中,可以重新分组,也可以按第一次的分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在这次学习任务进程中,教师的作用逐步淡化,充当陪练的角色。由学生主动找教师商议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准工作者”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完成任务后,仍然要求小组汇报,并录制。这次评价重点在工作方式、方法的全方位评价。教师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学生可以观看两次录制的汇报录像,公开对本组以及别的组进行评价,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这样使学生敢于面对自己和他人,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在第三个学习情境中,教师讲授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虽然这次设计的食品供应链最为复杂,但是更能体现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情况。安排的时间可以较前两个学习情境长一点。完成任务的方式更加灵活,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例如,可以到相应的企业实地考察,可以到街头问卷调查,也可以到电话咨询等等。使学生人尽其才,放开手去工作。这次的学习汇报作为本课程的期末成绩,在汇报时,宣传场面可以做大一点,邀请院系领导到场,邀请企业以及行业人士参与评价。极大地振奋学生更加努力地完成任务。期望有一个更好的成绩,这样也可以为学生毕业实习做很好的铺垫。

(三)课程结束

在整个课程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个学生座谈会,营造自由、放松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整个课程的过程和表现,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良好的建议和意见。教师可以本人,也可以让学生做记录。教师做好整理工作,把相关的资料收集起来,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的参考。

总之,高职院校中的《供应链管理》课程的设计要符合高职院校的特点,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使之更合理、更科学。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出版社,2007,(4).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3]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8).

[4]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面向未来的探索——‘双元制’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8)(下).

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护患情境会话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析食品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