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亚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就业危机,催生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诞生,教育部2010年《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工作。在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效果并不明显,据麦可思的调查,2011届大学毕业生实际创业的比例仅为1.6%,与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比例相比相距甚远,折射出高校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的问题。
高校创业教育的缺失体现在创业心理引导、创业实用知识技能的培养和创业实训与实践等诸多方面[1],最关键的还是脱离了实践。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心态[2],更是一种实践,只有结合有效的创业实践,创业教育才能切实转化为学生的创业能力。
高校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创业实践。从过程上说,要求创业者把握机会、整合资源并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即通常认为创业教育要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在创业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如何不失败。“不失败”是以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保证的。今天的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各种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很高,但真正付诸创业实践和行动的却很少,创业成功者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零点调查公司的袁岳认为,大学的创业教育没有点中那个穴位;上海理工大学校长许晓鸣认为,大学生创业,坐在课堂里是学不会的,一定要给他一些实践项目,创业教育一定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多数大学生因为看不清创业的前景而不敢迈出第一步,带着迷茫行走在创业路上的大学生因为缺少创业体验,对可能遇见的风险和困难估计不足,困难重重,甚至失败。脱离实践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不敢创业,不能成功创业,导致创业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创业教育有很多成功的实践模式可以借鉴。
创业设计大赛是大学生创业活动的试验场和演习所,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沙盘演练。围绕商业计划书的编制参赛者对创业项目将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梳理、思考、调研和审视,并形成自己的企业构想。参赛准备阶段,有老师专门的指导,是一次难得的创业培训,比赛阶段,可以与专家甚至自己崇拜的创业成功者当面过招,无异于一次高水平的项目论证。
创业设计大赛始于美国,引入我国仅十余年的时间,但推广很快,国家、省、市、高校都在开展,但比赛质量却不容忽视,部分创业大赛办成了“创业秀”,需要在赛制、组织、评判标准上进行规范。首先要拉长比赛时间区间。创业拼的是耐力和坚持,创业项目要在时间和实践中验证,仅凭参赛选手想法新、说的好来进行评判,是对创业的误解,对大学生的误导;其次,在模拟或真实的环境中运行。以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参赛选手对创业风险的预判及化解危机的能力;还要强化比赛的商业氛围。让更多的企业、创投公司参与比赛过程,以市场化的标准评判比赛,促进创业成果的转化。
真实的创业环境对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无疑是最直接的途径。但是这种机会较少,并且大学生因为学习任务,时间上也很难保证。模拟实践平台采用计算机虚拟市场仿真、模拟抽样调查、仿真市场博弈、3D等技术逼真的呈现创业过程,全面实现创业测评、创业培训、创业计划书、企业创立、模拟运营等创业教育的各个功能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逼真的创业体验。
但模拟实践平台同时有虚拟和游戏的负面效应,设计不好、使用不当会产生负面的效果,在设计思路及应用上,应遵循:第一,严格区别于游戏。创业意味着艰辛与思考,每一个功能必须建立在学生努力和思考的基础上;第二,创业测评侧重于测评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强调测评者现在该为将来做些什么,而不是仅仅给出适合做什么,更不能妄下结论;第三,注重积累。创业是积累的过程,创业过程中的每一分钱都有来源的理由,体现出积累的结果,打破创业一夜暴富的幻想;第四,时间拉长,与学业、专业结合;第五,体现政策支持及应用。国家、省市给予大学生创业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大学生创业用好政策并以此引导大学生创业关注国家、行业政策,创业建立在与国家、行业的发展相吻合的基础上,提高创业成功率;第六,强化市场环境和竞争性。模拟实践平台一定是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活动是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完成的。竞争互动,尽可能多的设置决策、判断、选择环节,并通过改变参数、属性和规则,从而影响学生的判断倾向。增加宏观经济影响,政府决策影响和不可预期影响参数,让过程充满变化。
实验室过于理想,市场过于残酷,创业园或孵化基地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又通过提供服务和优惠政策得到了保护,对促进实验成果和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化,并有效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提高创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逐步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起到了切实的促进作用。但创业园或孵化基地的作用只能限于“扶上马,送一程”,创业终究要走向市场,创业园或孵化基地的建设必须考虑:
第一,高校、企业、政府三元参与[3],构建院系、学校、省市多层次立体交叉式的创业园及孵化基地。按照功能和着力点的不同,构建多层次的创业园及孵化基地。省级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承担为高校培养创业带头人,开展创业理论研究、创业政策试验,为高校创业园提供指导和示范作用[4]。市级创业园及孵化基地重在鼓励社会及企业积极参与,培育市场机制。校级创业园及孵化基地建设重在教育、孵化、培训和实践等功能。院系可以开放实验实训室,设立大学生创新中心,结合专业进行项目的培育,培养大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生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发的成立各种创意工作室,进行创意、创新的探索。
三元参与,还必须职责明确,高校解决项目及人才的选拔,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与共建合作,甚至创业成功后的培育、扶持或并购,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及市场的培育机制。目前,高校创业园及孵化基地的建设,瓶颈主要在资金和市场,没有企业和政府的参与,问题解决的进程将无限延长。
第二,严格项目的筛选,提高成活率和成功率。提高创业孵化项目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可以有效增强大学生创业的信心,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这一点上,韩国的经验值得借鉴。在韩国,如果能通过筛选,进入学校的创业支援中心,接下来的路就顺畅多了[5]。草根型创业和科技型创业相兼顾,特别是校级的创业园,降低门槛,严格程序。
第三,建立项目的退出机制。创业是一场马拉松,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耐力,建立退出机制,在创业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功后可以根据意愿顺利退出,更有利于创业者和项目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吸引企业参与的一个重要理由。
兼职和社会实践是更为直接和直观的社会体验,能够直接认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模式,如果创业的目标很明确,先到类似的企业兼职,体验创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对将来自己创业会非常有利。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每一种实践模式各有侧重,也都有局限。创业教育是全过程的教育,创业实践也应贯穿始终,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层次定准难度,把握密度,变换角度综合运用多种模式,先辐射,再聚焦,增加创业实践的受益面和针对性,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1]朱敬,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2]唐修国.创业是种心态,成功是种感觉[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4).
[3]戴维.关于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新思考[J].就业,2010-04,(上).
[4]刘涛.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6).
[5]童宇斌,等.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J].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