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实施中的矛盾现状与解决途径

2013-08-15 00:53张铁志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矛盾工程教育

张铁志

引 言

工程教育改革运动发端于1970年前后,旨在通过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来满足个人职业期望与社会发展要求[1]。我国虽然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是仅近些年才真正把工程教育提到重要位置,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如何使工程教育的现实情况与理论构想相一致,需要深入的分析和解决。

工程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按照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简称N R C)的理解,工程教育的目标可概括为:培养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供足够宽广的教育以至能让学生追求其他方面的职业;将工程与社会的需要联系起来[2]。而2004年麻省理工学院和几所瑞典大学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则更具有操作性,CDIO代表构思(concE 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CDIO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和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过程的环境基础上的工程教育,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和运行、理解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的人。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能够领导现代工业产品、过程或系统开发的现代工程师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以现代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采用相互联系、相互支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并让学生在现代学习和实践环境中取得丰富的设计—制作和主动学习的经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一体化成长[3-4]。

矛盾分析与解决途径

目前的国内教育体制和环境下,工程教育的实施存在几点矛盾:

1.创造力缺失方面的矛盾

全面工程教育要求覆盖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后学历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在每个教育阶段,都要发挥积极的作用[5]。新的工程教育理念让孩子们从小开始,就理解工程的创造性与综合性,鼓励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充分发挥奇思妙想。然而在当前高考指挥棒导向下的应试教育是无法完成新课题新任务的。在整个接受初等教育阶段,没有或很少有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时间和机会,大量有用没用的甚至是重复性的作业,没完没了的复习和题海战术,使孩子始终在围绕书本打转,这样的思维一般要持续12年,思维最活跃的黄金创造期被无情地给冻结僵化了,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因此,造就了中国的大学生普遍基础牢固,创造力缺失。

适应工程教育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结合中国国情,在12年的初等教育阶段,逐步改变人们“分分是命根”的教育思想观念,修改教学培养方案,将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内容适当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当然更需要高考录取评价学生的方法体系这根导向棒偏向与侧重,教育部把自主招生权利下放到部分高校就是对此的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2.实践能力缺失方面的矛盾

工程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工程实践的能力,这种能力在英国相当多的工科院校实行“三明治”式教学大纲,即第一、二、四学年在校学习,第三学年为工程实践(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可以实现的[6]。而目前国内高校很少能做到这一点。现在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价方向强调论文和SCI,多数大学教师对自己的发展定位也势必会向这个方面努力,于是工程背景被淡化[7]。实际上,他们对学生的帮助更多地趋向在科学方面。要适应工程教育发展要求,对高学历的新教师应该给予至少脱产半年以上的下厂实践的机会和待遇。有时高校自身的定位也是很矛盾的,还想靠科研领域提升学校知名度(资源流向学术),还想培养合格拔尖的工程技术人才(资源流向教学与实践),而资源是一定的,处理不好往往顾此失彼;另一方面,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地点和单位的确定和选择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潘云鹤院士在《关于国家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研究》报告中虽然肯定了我国工科中的土木类专业在工程教育中较为成功,但是事实上,土木类专业的学生在实践环节上不确定的因素还很多,很难形成相对固定的有效机制,如工程单位接收学生实践的条件和协议问题、项目工期长短对学生实践效果的影响问题等等。

如何解决这一方面的矛盾,方法有很多,如某些高校集中力量和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发展好了,学校也就有名气了,然后可以向产业化发展,学校本身自建产学研结合体系,工程教育和学术研究就相辅相成了。

3.制度导向方面的矛盾

工程教育的推进应该是学校教育模式和方法与学生的思想行动互相配合,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多数高校对在校学生的考核标准和方法与工程教育中重视工程实践相背离,没能真正把握工程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宽泛的专业面与较强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结合[8]。应该在制度导向上加以完善工程教育的改革,可以逐步引进类似于英国工程理事会的做法,以权威的政府认证或行业协会认证,来评价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以让毕业生取得专业头衔 (即专业资格,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为主要目标之一[9-10];使学士学位只是获得专业资格的必要条件,假如能够建立起这样的指导,工程教育的实践环节成效将是立竿见影的。

4.培养层次方面的矛盾

我国目前的试点模式应该深入探索,工程教育在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与普通的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相区别,即使在同一所大学也应该以宽泛的专业相区分,另外对实行工程教育的学生来讲也应该分类分级进行培养和教育,这种分类分级应该以学生自愿为主,总的培养层次模式大体上应该是金字塔形,至少在目前状态下如此,金字塔顶层应该是服务全球的国际工程师一类,中间部分是满足国内经济建设需要的工程师,最底下部分应该是意愿不强的或技术员级别的技术人才[11]。否则我们的工程教育就会陷入机械主义、一刀切的泥潭。

结束语

由于长期象牙塔模式的传统教育的积累,工程教育在我国实施得还比较缓慢,教育部门应该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脚踏实地,逐步推进。我们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国外的模式,应该积极消化吸收国外长期积淀下来的理念和精神,结合中国国情,加快研究与发展,缩小差距,适应现代发展潮流,培养中国未来的工程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程教育体制和模式。

[1]王沛民.发达国家工程教育面向21世纪的实践与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7(3).

[2]李正,林凤.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2):31-35.

[3]孔寒冰,叶民,王沛民.国外工程教育发展的几个典型特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57-61.

[4]张兴强.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23):55-56.

[5]李开玲,郭桂英.面向终身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矛盾与协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26-29.

[6]蒋永生,单建.从英国土木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得到的几点启示[J].高等建筑教育,2001(1):74-76.

[7]吴志功.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07(7):13-14.

[8]洪源渤,衣晓青.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最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5-8.

[9]蒋石梅,王沛民.英国工程理事会:工程教育改革的发动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6-23.

[10]张兴野.英国土木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取得[J].建筑经济,2001(1).

[11]李永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创新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猜你喜欢
矛盾工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题解教育『三问』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子午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