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实践服务型理念的思考——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2013-08-15 00:51
世纪桥 2013年5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服务型纲要

张 玲

(浙江树人大学社科部,浙江杭州 310015)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服务型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浙江树人大学根据国家、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新定位。作为一种大学类型的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借鉴现代服务科学,在资源配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全面贯彻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需求,强化服务理念,凸显服务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的现代性大学[1](P.59-62)。在该办学理念指引下,学校将对各项教学、科研工作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思政教学也需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探索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服务型理念的的方法,探寻富有特色的思政教学路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2](P.51-54)。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础知识,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其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3](P.142)。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传统的教学形式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过于单调。而当代大学生思维跳跃性大,自我意识强,旧的教学方法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必须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注重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浙江树人大学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为契机,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强调“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型理念对课程设计的指引与改造,以期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实施服务型理念的基础条件与思路目标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实施服务型理念的基础条件

浙江树人大学一直坚持质量与内涵并重的发展道路,面对新环境、新机遇,学校明确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形成了“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开放活校、民办特校”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创建一所综合实力在民办高校中处于一流,且富有自身特色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学服务型大学。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具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定位。这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程教学中实践服务型理念的基础。

浙江树人大学社科部拥有《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纪中国》等大型图文资料,以及《大国崛起》、《走向海洋》、《百年中国》等视频资料;并积极资助任课教师参与国家、省、市各级师资培训,赴北京、江西等地考察调研、学习交流。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通过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集体讨论和研究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和热点问题。各位教师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塑造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教案和课件,并通过听课、互评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服务型理念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实施服务型理念的思路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为指导,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性”,“以生为本”,以服务学生为导向,探讨具有“服务型”特色的纲要教学内容,形成情境式教学、研究型教学、专题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建立课堂教学、课下调研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全方位教学体系,通过服务型理念提高思政教学的实效性[4](P.75-78)。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实施服务型理念的路径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体现了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到最后就是为了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以人为本”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展开。结合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以人为本”相对应的就是以学生为根本,面向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即我们所说的“以生为本”。浙江树人大学以“以生为本”办学理念为指导,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当代大学生叛逆心理较为严重,对于政治教学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5(] P. 193-194)。因而在教学内容上,要将书本内容与现实紧密结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这门课成为内在的强烈需求,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自觉、自主的行动。在教学态度上,力求平等,常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想和其关心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解答[6](P. 25-32)。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为了避免教学“从概念到结论”的简单陈述以及由教师单纯讲授引起的感观疲劳,必须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这就需要引进一系列的现代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信息丰富等特点,它可以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理论形象化[7](P. 96)。在教学中,根据文字教材编写电子教案、多媒体教材,会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选取适量的时代感强、有较强针对性和教育价值高的纪录片和专题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围绕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内容和学生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组织情境式教学、研究型教学、专题式教学等方法,同时穿插其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进教学效果。

(三)启动多维开放的教学体系

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子系统,具有很强的外部资源获取能力与制度通道,能通过不同方式将社会经济功能融合到教学科研中,让学生面对日益变化的社会需求,通过多种途径与社会联系密切,培养他们认识、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除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外,还需加强学生的课外教学实践,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扩大学生知识面[8](P.167-169)。例如:充分利用杭州近现代历史遗迹作为纲要的社会实践基地(如浙江辛亥革命纪念馆、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秋瑾墓等),以“真实情境”激发理论认同感,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味近代中国人民的三个历史选择,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确保落实教学实效,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多维开放式教学体系。

综上所述,浙江树人大学提出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新定位,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服务教学、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需求。在该办学理念指引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也需积极探索新时期教学服务型大学发展的新模式。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注重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调“以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型理念对课程设计的指引与改造,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1]徐绪卿,周朝成.教学服务型大学:民办高等学校的新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

[2]冉晓虹,武艳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与世界历史的结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1).

[3]芮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理想信念教育[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10,(5).

[4]张慧玉,徐祗朋,何永红.关于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1,(5).

[5]王惠英,张应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逆反心理现象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史志,2010,(15).

[6]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若干问题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7,(6).

[7]贺平.关于提高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兴趣的教学思考[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0,(96).

[8]朱晓鸿.开放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服务型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