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花
(湖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孝感432000)
人类共同的思维能力和思维规律使世界上不同民族的人民对相同的事物存在共同的反映。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尽管她们在语言、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截然不同,但都在利用概念、判断、推理等相同的思维形式来认识和描述客观世界。这是人类思维的共性,也是翻译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翻译之所以可以进行是因为人类的思维是具有普遍的共性。当然,思维不仅具有共性,更具有区别于其他语言的个性,即民族性。这种思维的个性,突出表现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上。思维个性所形成的语言形式上的差别不仅构成了各民族之间交流的障碍,也成为语言间翻译的难点。语态是动词表示主语和谓语关系的一种形式,分为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被动语态是两种语言中存在的语言现象。由于中英两国语言文化的差异及思维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主动和被动句在两种语言中的应用情况和频率的差异。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讲,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比汉语广,数量比汉语多。[1](陈胥华1981:211)英国著名语言学家伦道夫·夸克(Randolph Quirk)也曾指出,被动语态在英语中的广泛应用,是英语区别于汉语的一大特点。[2](1985:70)
由于两种语言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只有首先了解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异同点,掌握规律,才能在翻译中和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对被动句进行适当的处理和转换。
本文从分析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探讨了汉语被动句翻译为英文的不同方法。
以英语为本土语言的人习惯于客体思维方式,他们常把重点或观察的视角放在行为动作的承受者上,因此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句,用事物代替人,以加重语气的间接性、客观性。有许多语言学家曾指出,英语被动语态的频繁使用已经成为了一种表达习惯,特别是在科技文献、新闻报道、政府和商贸文件及论述文体中。科技文体注重事实和活动的客观论述,力戒主观臆断,为表明文章的客观公正性故常用被动语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被动结构比主动结构更简洁。
与英语相比, 汉语被动句的使用受到限制。[3](连淑能,1993:90)“被字句”曾被称为“不幸语态”(inflictive voice)。[4]因它常与对动作的承受者有不利影响的动词连用,因而主要用于表达不期望,不如意和不幸的事。中国人习惯于主体思维模式,往往从自我出发来理解、解释、描写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因此,汉语中常用人来做主语,而不会用无生命的物做主语。当人称是不言自明时,就用“人们”、“有人”、“大家”等泛指人称代词或省略主语的无主句。
英语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推崇严密的形式逻辑。在思维形式上表现为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完备,在语言上则表现为重形合。英语语言符号间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常会用连词、介词、关系词来连接句子成分。为了使上下文衔接紧密,及句子结构一致而采用被动句。
汉语因长期受儒、道、玄、佛思想的影响,重意合而轻言传。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从全局对事物进行分析、研究,在语言上,则表现为重意合。句子内部的连接或句子间的连接采用语义手段(semantic connection),通过语义来实现文章的完整性,在汉语里很少用连词来实现句与句之间的衔接紧密。表面上看,汉语结构松弛,但实际上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多以句序加以暗示。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反映客观的过程。英语重抽象思维,在英语中句子多注重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以此来表现逻辑严密。而汉语重形象思维,常用具体形象来表达抽象内容。
汉语习惯于顺向思维,顺序描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先假设后论证等,而英文则重逆向思维,叙述时间常与汉语相反。
思维上的不同导致了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被动语态绝对不是主动语态的一种简单变体,尽管他可以取代主动语态而不使句义发生变化。使用主动语态还是被动语态主要取决于我们所要强调的对象,在主动语态中,句子的主语、动作的发出者是使人感兴趣的重点,而在被动语态中,句子的主语、动作的承受者才是这一重点。
英语中被动句主要靠使用被动语态来实现。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主要由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表示句子谓语动词与其主语之间在逻辑上是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受动者,而施动者常有by短语引出。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而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因此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者事物放在了主语的位置,突出了行为对象,减少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特别是在科技类文章和新闻报道里受到广泛应用。英语的被动语态可以分为两种,结构被动语态和自然被动语态。结构被动语态由be+动词-ed的形式构成,有时在口语中可以由get来代替 be。自然被动即无任何标识的被动,由主动表示被动。
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范围很广,尤其在科技说明类的英语文章中,被动语态几乎随处可见,凡是在不必说出主动者、不愿说出主动者、无从说出主动者或者是为了便于连贯上下文等等场合,往往用被动语态。英语中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1.不知道施动者是谁;2.不必提及施动者;3.因故避免提及施动者;4.为了强调受动者;5.上下文已经明显提及施动者;6.避免由于频繁更换主语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7.结构需要(如当表施动者的名词词组过长时,放在句尾可避免句子头重脚轻的问题);8.为了问题或修辞需要(科技英语或新闻报道中常见多用被动语态)。
汉语虽然有被动语态,但使用范围狭窄得多,也不像英语那样有固定和统一的构成形式。特别是在科技类文章和新闻报道里。更少主观色彩,更能突出主要论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比主动结构更简洁。而汉语的被动句也分为两种,有标识被动句和无标识被动句。有标识被动句除了由“被”标识外,还常用“受,让,遭,给,叫,由,靠,加以,予以,得到,由……所,为……所,被……所”等来表示。虽然英汉被动句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就其表现形式而言,英汉被动句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可以用主动来表示被动。以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是汉语长期使用形成的语言习惯。这类不带被字,形式与主动语态没有区别,但在意义上,却是被动,且主语是谓语动词的受动者。现代汉语里即使逻辑上应该用,但在语感上不适宜用被、受等字,倾向于省略,成为形式主动,逻辑意义上的被动。汉语中最常见的还是无标识的被动句,即没有上述所给出的标识,但句意为被动。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讲,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范围比汉语广,数量比汉语多。[5]
被动句的应用能更突出结果和状态而少强调是谁造成的,减少了主观色彩,能突出主要论证,使论证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被动结构比主动结构更简洁。英语语言的作者强调推理关系,注重主宾关系,强调结果,所以,英文的重心常在后面。所以可以说,英语语言民族的思维习惯决定了被动语态的使用。而在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却较少。
由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汉语的和英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在被动句的英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用适当的方法将被动句由汉语翻译成英语。
被动句在英文中是十分普遍的,而汉语被动句则远不如英文中用得那么广泛。基于语言的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汉语被动句可采取以下方法:
由于英语中的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广泛得多,中文被动是受限制的,因而,翻译时,可将汉语的被动直接翻译为英语结构被动,这样是合乎英语表达习惯的。
他表现不好被老师惩罚了。
He was punished by the teacher because of bad behavior.
那个淘气的孩子被父亲打了。
The naught child is hit by his father.
对于那些无标识被动句,他们形式为主动,但意义是被动,因而,首先要细心辨认主语和谓语的关系,确定为无标识被动句后,使用结构被动加以翻译。
房子正在扩修。
The house is being broadened.
现代化工业耗用大量燃料。
Large quantities of fuel are used by modern industry.
自从采用新技术以来,生产力大大提高了。
Since new technology was employed,the productivity has been raised greatly.
此方法仅限于英语中用主动表示被动的词,如:sell,wash,write,cook,wear,open,drive,begin,adjourn,及表感官的动词如:feel,taste,sound,appear,look,smell等。
这些菜闻起来很香。
These dishes smell good.
这支笔很好写。
The pen writes well.
这种布料很好洗。
The cloth washes well.
汉语中常出现没有主语的句子用来陈述一种客观事件或状态,有时则是用表示要求、号召、命令等的祈使句,这类句子常可译为英语的结构被动句。
已筹集了3000元为山区的孩子建一所学校。
Three thousand Yuan has been raised for the children in mountainous areas to build a school.
墙上挂着我的照片。
My photo is hung on the wall.
必须停止争吵。
The quarrel must be put an end to.
参观者请保持肃静。
The visitors are required to keep silent.
有人看见那男孩从树上摘了苹果了。
The boy was seen to pick apples form the tree.
大家认为他一定会成功的。
It is thought that he can succeed.
据报道,失踪的小孩已经找到了。
It is reported that the missing child has been found.众所周知,地球是圆的。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earth is round.
衣服是我妈妈洗的。
The clothes are washed by my mother.
那座大房子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建造的。
This huge building is built by a great architect.
当表示“属于”讲时,不属于我们所谈到的情况,所以不适应这种方法,而应翻译为“拥有,属于”。例如:笔是我的。The pen belongs to me.
利用发电机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Mechanical energy can be changed back into electrical energy by means of a generator.
英、美和其他一些国家讲英语。
English is spoken in Britain,the U.S.A and some other countries.
在世界各地,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感觉到中国的存在,她在世界政治形式中占有历史性的重要地位。
Her presence is felt,more than ever all over the world,assuming historic dimensions in the world political situation.
因为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被动句在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也不一样。被动句在英文中十分普遍,而在汉语中则是受到限制的。根据各自的语言特点,在很多情况下,汉语的主动句都可以由英语被动句来翻译。当然,这必须是在对汉语句子进行仔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根据语言习惯及上下文来选择恰当的译法,使译文不仅忠实于原文,而且要符合英语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
[1]陈胥华.英汉对译指导[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211.
[2]Quirk,Randolph et al 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Z].Longman Group Limited,1985.70.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王力.中国语法理论,王力文集(第一卷)[Z].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5]陈胥华.英汉对译指导[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6]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7]刘宓庆.现代翻译理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
[8]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冯庆华.问题翻译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次.
[10]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11]吕瑞昌.汉英翻译教程[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