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及分析

2013-08-15 00:52廖海花
关键词:特色大学生教育

廖海花

(三明学院 政治法律系,福建 三明 365004)

大学生社会主义观,指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客观事物的基本观点、主要看法和根本认识。包括对眼中的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前景等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问题决定着大学生培养的质量和性质,关联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准确掌握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状况,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的关键。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现状

为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大学生对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共23个问题。调查对象为三明学院大一理工科和文科学生。以无记名的形式,在2400名学生中进行,具体如下:

(一)对眼中的社会主义的认识。真正的社会主义无疑是美好的,是每个人都向往的。调查数据表明,社会主义的美好得到了大学生的肯定。在问及 “你眼中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时,55.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很美好,是超越资本主义的、无产阶级能够实现比资本主义更高更先进的生产力的社会,是劳动人民能够幸福生活的社会,是劳动人民的热情、积极性、创造性生机勃勃的社会。归根结底,是人民能够实实在在当家做主的社会。”33.06%大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并不那么好。社会主义不一定一切都‘优’,资本主义也不一定一切都 ‘朽’,社会主义不乏利令智昏之辈、贪赃枉法之徒”。仅13.3%大学生认为说不清。从总体上讲,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是认同社会主义,真心信仰社会主义未来的美好。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的认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代大学生对我国建设的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是有较高的认同和肯定。调查显示,77.19%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现阶段中国基本国情的统一,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有84.52%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从长期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能促进中国繁荣的创新之路”。80.32%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着重于‘特色’二字,它是一个过程,始于初级;它是一个有机体,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它是几代领导集体在摸索中寻找到的一条适合中国的特色道路”。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怀有强烈的自豪感,真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

部分大学生对现实社会主义质疑乃至否定。调查中,有27.35%的大学生赞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够快、够假、够混乱”。同时,有30.12%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有24.7%的大学生赞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太注重形式,而不是结果”,同时,有37.4%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有22.89%的大学生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有27.3%的大学生对此观点持中立态度。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怀疑和动摇。

(三)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认识。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把国家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作为人生价值的目标,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加快改革”、“渴望成才”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旋律。他们对社会主义信心十足,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确发展之路。调查显示,高达85.72%的大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在问及“你认为我国能否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有37.53%的大学生选择“充满信心”,有48.19%的大学生选择“较有信心”。许多大学生在“最想说的一句话”中写道:“真心希望祖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希望中国实现民族富强”[1]他们对祖国的发展深深的祝福,立定报国大志。认为,“社会主义曾经挽救了中国,社会主义也必将能够进一步振兴中国,而为了这一伟大目标终身奋斗、辛勤劳作,则是最幸福的。今天,对我们来说,只有把自己同共产主义的崇高、灿烂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获得个人价值的最大发挥”。[2]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前途迷茫、困惑。调查显示,有36.47%的大学生认为“不管是什么制度只要民富国强就行”;有10.84%的大学生对于 “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缺乏信心;有22.89%的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和走向趋同表示“同意”。

(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前景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30多年的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实践中得到了生动展现。大学生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寄予厚望。调查中,有52.3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功“很大”,有46.83%的大学生认为中国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做得很好”。有80.9%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光明大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有75.33%的大学生认为“它能带来美丽的未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更美丽、更强”。有67.47%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在党的领导下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幸福的明天”。

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前景缺乏信心。调查中,有24.63%的大学生否认“21世纪的中国仍将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有31.47%的大学生对于“私有化是我国未来的必然趋势”的观点表示“同意”,同时,有32.15%的大学生对此观点表示“难以判断”。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观因素分析

根据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调查可知,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的整体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问题和不足,有的还相当突出。究其原因,既有大学生主观的原因,也有社会生活客观的因素。笔者以为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深受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社会思潮纷至沓来,泥沙俱下,一定程度上干扰和破坏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其中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消费主义有相当大的影响和危害。如,新自由主义实际是以鼓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潮,它否认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进而怀疑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生命力。新自由主义主张“使经济尽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尽可能快地私有化”,推行美欧式的多党制、民主化,宣扬政治多元化和文化的美欧化即“西化”等等,这些言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和冲击极大。当代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关怀和呵护下长大,原本就十分自我、独立和个性化,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不加限制、无限膨胀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正好契合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很容易被接受和误导,导致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信念发生了动摇。又如,民主社会主义实质是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试图通过改良主义的方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病,鼓吹用价值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污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打左灯,向右拐”,是属于民主社会主义的,这似是而非的社会现象使大学生陷入了迷惑。“由于它在政治上强调民主、自由、平等的人权,经济上主张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强调充分就业、增加生产、提高生活水平、实行社会保险和财产的公平分配;国际政策上,主张‘缓和’与‘裁军’。因此,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有一定的欺骗性、虚幻性和迷惑性。”[3]这对于历史知识不足、理论修养有限,缺乏接触社会实际而又追求时髦观点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和浸透力,导致部分大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之间摇摆不定。再如,消费主义宣扬极端个人主义和消费至上,鼓吹消费是生活的主要目的。这股吃喝玩乐、奢靡消费之风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冲击和危害,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其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和消费价值观直接受社会影响,消费主义所滋生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容易迎合部分大学生追求眼前的、局部的物质利益,尽快改善生活水平的诉求和渴望,“消费主义在纸醉金迷、物欲享受中消解了人们对社会制度的评价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批判,从而使人们淡忘政治、躲避崇高,沉醉于物质享受的迷雾中,满足于当下的物质利益,失去远大目标和政治诉求。”[4]它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最大危害是消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高尚追求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偏离生活的主流。总之,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价值观的渗透,影响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人心,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遭到巨大的冲击,导致当代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淡化和弱化。

(二)改革开放进程中存在问题。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基本建立,走出了一条宏观调控的成功道路。诚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在社会经济生活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经济上的困惑与失范,利益分配格局难以在短期内趋于平衡、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西方思潮大量涌入,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公然风行,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某些领域道德失落,特别是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等等。但这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以及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所致。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成功,又有失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本身造成的,而正是社会主义原则没有彻底贯彻,社会主义优越性尚未充分发挥的表现。解决的根本途径和主要方法只能靠积极稳妥地推行社会主义改革。当代大学生由于认知的片面性和思维的局限性、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容易用理想主义的眼光看待社会和人生。现实问题的存在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对改革开放产生怀疑,似乎我们搞的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部分大学生因为亲身感受到或亲眼目睹到改革开放30年来带来贫富差距的悬殊、地区发展的失衡、官僚腐败的恶化、暴力事件的频发、民族矛盾的尖锐以及环境污染的严重和就业形势的严峻等,使得他们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心存疑虑。”[5]这些疑虑涉及到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比资本主义优越,社会主义是否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有前途吗?从而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追求。

(三)社会主义观教育不足和教育不得法。长期以来,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观教育重视不够,使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教育对于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在:思想上淡化社会主义教育,使社会主义教育常常处于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处境。认为社会主义教育是长远的,教育更应该重视眼前的现实的需要。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部分大学生的行为呈现出工具理性趋势,注重个人眼前的现实利益,缺乏远大理想,他们乐此不疲地奔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资格培训班的学习和各项证书考试,认为这些证书,对他们就业有利。相反地,轻视或忽视理论学习,认为学理论,尤其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无用,“理论太虚,学了也没用”,“学理论是上边的事,与己无关”,“理论学习是软指标,学多学少学深学浅无所谓”。因此,社会主义观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和走过场,很难深入大学生心中。当今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但是全社会关心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未完全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往往相互脱节。只有学校内部的教育,没有社会大环境及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随意性较强,社会教育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社会主义观教育形式单一而生硬,缺乏与社会和学生思想实际的密切联系,往往成为空洞的说教。具体表现在:社会主义观教育基本上都是借助课堂的灌输,教学中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往往造成受教育者接触了有关社会主义知识和社会主义理论的生硬“概念”,却无法真正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内心需要。注重大学生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大学生认识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重视、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当代大学生竞争、创新意识比较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而社会主义观教育工作往往流于一般化,注意了共性,忽视了个性,注意了“面上”的工作,忽视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这种仅仅局限于书本,限制于课堂;仅关注课堂上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弱化或忽视社会实践的社会主义观教育理念,必然使社会主义观教育收效甚微。

[1]中国教育报[N].2005-06-04.

[2]吉林人民出版社.大学生谈中国社会主义[M].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

[3]彭绪琴.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M].2008,(9).

[4]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M].2010,(11).

[5]岳鹏,戴钢书.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观现状特点及强化社会主义观教育路径分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1).

猜你喜欢
特色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大学生之歌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