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微循环理论研究

2013-08-15 00:48武苗苗
河南科技 2013年14期
关键词:主干路公交站点城市交通

武苗苗 王 丹

(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目前城市中,交通负荷也越来越繁重。各大城市都在倡导公交出行,然而居民在公交出行过程中,下车后公交站点距离出行者目的地往往有1000m左右的距离需要步行。因此,公交微循环的建立很有必要。国内研究微循环理论的学者不多,宋雪鸿[1]主要从城市交通微循环特性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管理规划、城市交通微循环评价指标体系和工程实例分析五方面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城市交通微循环交通建设规划理论和相关应用技术。李德慧等[2]着重讨论了微循环理论和微循环理论的指标评价体系。周江平[3]讨论了微循环理论作为支路网规划指南的适用性以及支路网规划应遵循的指导原则。目前,关于微循环的理论主要集中于城市交通的微循环,城市公交微循环的研究理论较少。本文对城市交通微循环理论进行论述,分析了居民公交出行中“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形成原因,提出了公交微循环的理论和公交微循环体系建立的影响因素和运行要点。

1 微循环的理论

1.1 微循环理论的提出

路网好比人的经脉系统,有主动脉和静脉,还有毛细血管。城市里的高速路、主干道、次干道便是联系各个功能单元的主血脉,而干道网络以外的胡同、窄街以及便道等就是城市内数量惊人的毛细血管。从整体上来说,人体微循环机能一旦发生障碍,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各器官的机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类似的一旦城市道路微循环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城市拥堵,甚至是交通瘫痪。由此可以看出微循环的对于城市交通具有重大意义。

1.2 城市交通微循环理论的意义

城市交通微循环理论认为城市交通微循环就是由部分次干路、支路以及支路以下道路组成的区域道路网络运输体系。微循环系统与由快速路和主干路组成的主循环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路网密度和更长的道路总长,可以缓解干道交通压力。提升整体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缓解干线交通运输的压力。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交通微循环分类方面的研究比较少,从控制范围上可分为:(1)整体交通微循环;(2)区域交通微循环,如:政务新区、老城区等;(3)小范围交通微循环,如:火车站、汽车站等。

2 公交微循环的理论提出

按上文分类,公交微循环属于小范围交通微循环。目前大多城市,公交车站的设置基本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各大城市均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网络越来越完善,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但是根据对西安城市居民公交出行调查,选择公交出行的居民下了公交车后,距离目的地大约仍需步行500-1500m,有些情况步行花费的时间较多。经过分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1)城市路网的设置原因,即在部分道路上,即使公交站点和公交线路均有设置,但由于路幅以及道路运行的现状,人们不得不穿越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导致的绕行距离。如西安二环上的公交站点。(2)在现有路网条件下,公交线路的设置规划原因。在公交规划中,着重规划了主干路和次干路的公交线路,忽略了部分支路的公交通达情况。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现有主干路和次干路的规划公交车型较大,而支路的路幅较窄,不适合附近线路大型公交车的通行。

公交微循环理论的提出可以较好的解决由于原因(2)产生的公交出行困难。公交微循环,类比于城市交通微循环,将城市支路及支路以下的路网上公交的运行称为城市公交微循环。本文中提出的公交微循环范围更小,主要是往返或循环于位于快速路与主干路距离较近公交站点或地铁站点间的小型公交线路。其主要特点有支路上运行、运行范围小、车型小、发车频率高等。

3 公交微循环建立

在对一个区域考虑是否设置公交微循环线路时,需要综合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路网因素:公交微循环的环境因素主要指路网状况,即其周围路网的特点。在主干路较多、次干路的通达性较好且支路较少的情况下,公交的通达性较好时,不需要设置公交的微循环。反之,综合考虑其他各种因素,合理设置公交微循环线路。

(2)服务范围内公交站点覆盖率:在公交微循环考虑实施的范围内,支路的公交站点覆盖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倘若公交站点覆盖率较好,居民公交出行的步行距离较短,便没有设立公交微循环线路的需要。反之,公交站点覆盖率较低,居民公交出行的步行距离较长,则应考虑公交微循环线路的规划。

(3)居民对微循环线路需求:在综合考虑路网和站点覆盖率等交通指标后,因对考虑范围内居民进行调查。切实的了解居民对于设立微循环线路的需求。从更好地服务于市民的公交出行为出发点,为公交微循环做出合理的规划。

建立公交微循环系统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基于“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政策保障、社会参与”的开发理念,积极筹措资金,调动各方的主动参与,对新增站点进行规划,在科学合理布局的基础上,为公交微循环系统预留发展空间。

4 公交微循环的运营

城市公交微循环建设最根本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出行需求,要以市民出行方便性、舒适性为目标。

(1)规划先行,充分论证。在试点运营的基础上,成立公共公交微循环服务公司,公司设相关职能部门,聘用专业人员,对所属的微循环系统进行专业运营管理,确保公交微循环系统的良好运营。

(2)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公交微循环的车型选择主要以小车型为主,发车频率较高,一般发车间隔不应大于5分钟,以更大程度满足微循环服务范围内居民的公交微循环出行的需求。

(3)制定合理的收费机制。一般情况,由于微循环线路短,因此票价应统一,且不得高于主线路的票价。

5 结束语

本文从微循环的理论出发,类比城市交通的微循环理论,分析城市居民公交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城市公交系统的微循环理论。同时对公交微循环系统建立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公交微循环建立和运营总结提出关于规划、管理方面的要点。

[1]宋雪鸿.城市交通微循环问题的解决策略及其应用研究[D],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

[2]李德慧.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的研究[J].北京2009

[3]周江评.微循环理论与支路交通[J]城市交通:2010,08(03)

[4]刘军民.国外城市交通的发展[J]现代交通管理,2000,<2):44一45.

猜你喜欢
主干路公交站点城市交通
谈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要点
城市主干路拓宽改造设计的新思路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城市主干路接入道与侧分带开口模式研究
合肥市高铁南站公交线路优化研究
基于GIS的哈尔滨市118路公交站点选址优化
山区主干路景观绿化设计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城市公交站点选址评价分析
对十堰市城区公交站点命名情况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