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科学发展大旗 服务四川文化强省建设

2013-08-15 00:45王仲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四川办学

王仲明(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伟大政治宣言,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总结出的根本观点。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成果,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新局面。我院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社会整体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创新性路径。

一、学院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催人奋进

作为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为宣传文化系统和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我院的组建和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需要,是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科学判断的结果,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是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

(一)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趋势

经济发展规律表明,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必将由有形的物质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以符号化生产和消费作为典型表现形式的符号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当前,文化需求已经成为主导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文化符号向经济社会的全面深入渗透使文化呈现出更高的产业价值,文化产业将在未来主导全球竞争,并导演和预示长远的全球发展趋势,文化产业所形成的软实力和巨大张力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美国不是文化资源大国,却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产业强国,在充分利用媒介、人才、资金、资源和市场优势的基础上,以“三片”(好莱坞大片、薯片、芯片)为主要标志的美国文化产业席卷全球,形成“文化巨无霸”之势。英国政府敏锐地发现文化产业在获得利润和扩大就业方面的巨大潜力,并于1997年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全面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日本于1995年在《新文化立国:关于振兴文化的几个重要策略》中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日本政府认为21世纪最具潜力的成长型产业就是“经营日本文化和文化符号”的产业。1998年,韩国政府也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予以大力发展。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发展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今天的文化,已实实在在成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直观最具体的反映。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一个生机无限的经济生长点,蕴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世界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人力资本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并加速,这种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已成为争夺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制胜关键。

(二)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总要求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发挥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全方位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发展而实施的重要战略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规划》提出,要“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调整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并明确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向,再次确认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深刻阐述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我国文化建设描绘了美好蓝图。

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人才是根本保障,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人才在数量上还严重匮乏,质量上还有待提高,结构上还不够合理,已经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2004年4月,文化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进一步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为我院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总部署

四川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和经济发展需要,为学院提供了广阔的人才培养空间。四川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资源大省,却不是文化强省。为深入推进四川文化产业发展,2002年,中共四川省委第八次代表大会提出了把我省建设成“西部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200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为适应我省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迫切需要,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于2006年5月26日正式挂牌成立。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1月9日,四川省委九届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决定》鲜明提出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目标。2012年3月在成都召开了全省文化产业大会,下发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的路径、方法和措施。《意见》明确指出:“推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鼓励高等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不断壮大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大力发展文化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复合型文化人才。依托高校、科研机构抓好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搭建文化人才终身学习平台。支持举办各类研修班、培训班,不断提升文化产业人才素养。鼓励和扶持高校、科研机构、中等职业学校优化专业结构,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培养基地。完善文化产业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文化企业组建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培养实用性、复合型技术人才。”因此,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我院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

二、学院科学发展成效显现

2012年7月11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靖平同志视察我院时,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鼓励和肯定:一是深度融合、传承创新,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二是攻坚破难、爬坡上坎,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三是瞄准需求、注重实践,人才培育成效显著;四是主动作为、积极争取,项目建设推进有力。我院是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管的省直属宣传文化单位,实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三块牌子、“两院一中心”合并运作的组织管理模式。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科学发展,在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高端型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路径等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办学思想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办学思想是学院办学的灵魂,是学院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要求。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积极探索构建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特征和我院人才培养实际的办学思想体系。我院办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坚持“源于文化,兴于产业”的办学理念,贯彻“特色办学,实践育人,人才兴教,就业立校”的办学思路,秉承“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校训。我院办学思想源于学院办学的历史积淀,是学院办学经验的系统总结、凝炼和提升,在全院教职工中形成了广泛共识,并深刻指导着学院的育人实践。在办学思想的正确引领下,学院培养高端技能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育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办学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二)专业设置符合文化人才需求

学院始终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以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为己任,专业设置以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经过几年的办学,学院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化经营与管理、创意艺术设计、影视传媒、广播电视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体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专业群。我院已成为同类院校中构建文化产业专业体系最完备的高校之一。

(三)课程安排满足行业职业需要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安排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院始终以文化产业发展的职业需要为标准,科学制定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均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和教师团队在深度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完成。学院认真贯彻“实践育人”战略,理论知识按照“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进行适度精简,充实、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实践、实训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积极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育人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教中学、学中做。学院立足培养高端技能型的文化创意与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建设完成了文化经营与管理实践教学中心、影视传媒实践教学中心、数码艺术实践教学中心、文博艺术实践教学中心、表演艺术实践教学中心、卡通艺术实践教学中心、服装设计实践教学中心等7个校内实践教学中心,共79个实训室(工作室)。同时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75个。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搭建了完备的实践教学平台。

(四)师资结构适应文化人才培养要求

培养高端技能型的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院历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兴教”战略,通过公招、选调、招聘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学院师资结构日趋合理,专业素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既受过系统的文化产业专业教育,又具有一定的行业经历,能够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5名,其中双师型教师78名,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52名,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43名。为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形势,满足人才培养要求,学院聘请相关行业专家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保证了教师专业素质与行业发展需要的良好对接。

(五)就业工作体现人才培养成效

学院牢牢把握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大力实施“就业立校”战略,遵循“出口畅,进口旺”的就业工作思路,通过顶岗实习、专场招聘会、订单式培养等各种方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2%,荣获省教育厅“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表彰。毕业生就业对口率逐年提升,2012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2.14%,初步彰显了学院人才培养成效。

(六)品牌效应放大学院办学影响

学院办学6年多来,在省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班子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加快推动学院科学发展。成立于1985年的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10万余名各类人才,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挂牌成立之时,省委同时将“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的牌子授予学院。近年来,中心共举办培训班40余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两院一中心”聚合的品牌效应初步彰显,知名度获得大幅度提高,学生填报第一志愿率和投档分数线大幅度提升,社会美誉度进一步扩大。学院先后被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表彰为“目标考评先进单位”、“党委中心组学习先进单位”、“大学生思想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中国教育协会等单位授予我院“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院校”称号;2012年,学院成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盟员单位。《中国文化报》在2011年3月8日整版刊发了以《文化产业教育的中国试验田——走进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题的近万字采访纪实文章,专题报道我院办学思路和发展成就。

三、学院科学发展的总体构想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号角,对学院的规划、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靖平在视察我院工作时,对学院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五点希望: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用好“三块牌子”,切实服务文化强省发展;二是坚持科学规划,推进项目建设,夯实学院发展长远基础;三是紧贴社会需求,打造优势学科,做大做强文化高校品牌;四是集聚优秀师资,营造良好环境,筑牢学院发展人才支撑。五是加强社会实践培训,做好就业服务,培养输出优秀文化人才。我院将按照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狠抓内涵建设,奋力开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教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新局面。全面提高学院主动参与为区域文化发展服务的意识,紧密围绕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规划和发展要求,深入实施“特色办学”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丰富办学思想,提升办学理念,拓展文化创意人才培养路径,优化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两基地一中心”①,切实为四川“文化强省”建设服好务。

(一)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为主题,奋力将我院打造成“高端技能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理念,加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学院必须长期坚持的中心工作。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具有28年的办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构建了省、市(州)、县三级办学体制,已培养输送的10万余人才蕴藏着丰富的校友资源。学院在今后的办学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的人才培养优势,提升整合三级办学网络资源的能力,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潜能。充分发挥三级办学网络延伸人才培养触角的作用,创造性运用其在学院服务社会、招生就业和品牌塑造工作中的价值。主动适应基层宣传文化单位对文化人才整体素质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专门人才的从业技能水平。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肩负为宣传文化系统和文化产业发展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奋力开创文化产业类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崭新局面的历史使命。2012年,全院师生员工团结奋进,打了一场迎评促建攻坚的漂亮战,学院办学事业迈上了新台阶。学院将继续深入实施“特色办学、实践育人”战略,以建设国内一流文化产业高职院校为目标,努力将我院打造成“文化产业高职教育的示范基地”。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将紧密围绕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总体构想,对接我省文化产业“一核四带”的区域布局和“5+2”业态发展战略规划,适应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与管理、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影视制作、文化旅游和演艺娱乐产业的从业人才,重点培育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产业、影视传媒与制作、文博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加强对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展趋势的研究和把握,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前瞻性地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坚持“源于文化,兴于产业”的办学理念,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继续深化我院探索出的“三化四合”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全校师生的文化创造活力,为四川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保障。

四川省宣传文化干部培训中心主要承担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干部的非学历培训任务,办学方式灵活,能够满足社会对文化人才短期培训的需要。中心根据文化发展趋势,结合市场对文化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围绕文化建设热点和重点问题,依托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办学资源,开办一系列适应市场需要,旨在提高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项目规划和市场运作能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和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能力、文化创意与文化策划能力等内容的培训班。整合各方资源,创造性发挥四川省宣传文化系统干部培训中心的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建立四川文化产业人才终身教育的有效机制。

(二)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奋力将我院建设成“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咨询与项目论证中心”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是办人民满意高校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根本需要。学院高度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培育,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研究。当前,学院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充分发挥一“中心”(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一“基地”(四川文化产业社科普及基地)的重要作用,努力把我院建设成“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咨询与项目论证中心”。

依托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集聚省内外政、行、企、事等单位的智慧资源,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加大对文化项目的咨询、论证力度,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和文化经营策略咨询服务。“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自挂牌以来,通过整合校内外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研究队伍,今后要充分发挥中心的平台优势继续加强队伍建设,建立科研团队,培养学术领军人物,逐步壮大专兼职研发队伍。中心紧扣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实际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建设理念,以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化市场机制创新研究、企业文化研究、乡村文化产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为突破口,逐步拓展研究领域,将“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打造成川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集理论研究、政策咨询和项目研发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研究咨询机构。

依托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四川文化产业社科普及基地,在全省范围开展文化产业社科普及活动,着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化产业知识水平,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成就为中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四川文化产业社科普及基地要始终坚持立足四川省情,提前规划,分步实施,广泛开展文化产业基础知识普及活动,做好普及工作,为“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凝心聚力做出应有贡献。

以一“中心”一“基地”为基础,根据四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四川文化产业资源特征,通过发挥校、行、政、企的合作优势,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加强政策研究与项目论证,经过3—5年的建设,逐步将学院建成“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咨询与项目论证中心”。

(三)以推进文化项目建设为抓手,奋力将我院建设成“文化产业项目研发与孵化基地”

建设“文化强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四川省委出台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为实现四川建设“文化强省”的宏伟目标,必须实施“大抓文化项目,抓大文化项目”的战略部署。学院立足省委、省政府确立的文化加快发展战略、文化创新发展战略、文化融合发展战略、文化特色发展战略、文化精品发展战略的内涵和价值,依托办学资源和智力资源,全面深化对四川文化资源产业化、项目化路径的探究,加强文化项目研发和文化产业培育,奋力将我院建设成“文化产业项目研发与孵化基地”。

学院办学始终坚持以项目实践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文化产业实际操作能力。现建有的七个实践教学中心,同时也是项目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学院积极探索“师生作品市场化”的创新性路径,通过在仁厚校区创立设计工作室,在洛带博客小镇开辟羌绣产品展销中心等措施,推广学院师生的研发成果与创意产品,做出了有效的尝试。

为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项目研发与孵化基地”,学院将科学制定文化产业研发建设规划,大力实施文化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工程,全面加大文化项目研发力度。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以仁厚街和华阳两个校区为载体,在校园内加快启动创建“天府校园文化产业创意区”,充分发挥我院的文化产业项目孵化功能。

注释:

① 关于“两基地一中心”的建设目标,最早见于我发表在《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的文章《坚持科学发展 大力实施特色办学发展战略》。

② “三化”是指立足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理念、内容与方法,即课程体系职业化、教学情景仿真化、师生作品市场化。“四合”是指突出体现工学结合实质的“校、行、政、企”四方合作,共同育人。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四川办学
A gift I treasure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