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潇慧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与贸易分院,浙江 湖州313000)
高职学生普遍认为,英语成绩的好坏主要体现在英语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以及是否能通过英语等级考试,绝大多数学生也将拿到英语等级考试证书作为自己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他们认为只要不出国,不跟老外打交道,就没有必要说英语。再加上本身掌握的词汇量不足,不会活用单词和短语,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更加不愿意开口说英语。
1、学生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高专的学生有其特殊性。高职高专的学生来源复杂,分别来自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技术学校和中专等学校,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学习水平高低悬殊。同时,学生普遍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信心。尽管他们之前已经学了几年英语,但是他们只注重英语语法的学习,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做试卷上,口语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机会少之又少,口语功底不扎实,开口说英语对他们来说就变得非常困难。即使他们想用英语表达情感,可是又苦于词汇量的局限,他们根本不知道从何说起,又担心自己犯错被旁人取笑,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说英语的兴趣。其中“三校生”面临的困难更大,因为这些学校开的英语课比普通高中少很多,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开英语课。这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掌握并能灵活使用的词汇相当匮乏,严重影响了他们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2、应试教育的影响。不管是高考、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PRETCO-A)还是大学英语三级(CET-3)等考试,都没有把英语口语列入考试范围,于是学生错误地理解为英语口语是不重要的,学英语只要把单词和语法背熟即可,没有必要在口语上花大把时间,因为这对考试没有一点帮助。另一方面,受到升学率的压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大多数教师宁愿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听、读、写能力的培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说的培养。至于学校方面,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同时考虑到教学成本,没有大力推广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几年下来,学生学到的只是“哑巴英语”,单词和语法背地滚瓜烂熟,但要真用英语交流就不行了。
3、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借助某些教学设备来向学生传输知识,一般都是采用讲授的方式,学什么,如何学,全由教师决定,教师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他们所要做的就是被动地记下教师的授课内容,回去加以巩固。课堂上很难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之间的探讨,学生甚至很少有机会用英语和老师及同学交流。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习惯了坐享其成,结果失去的不仅是说的能力的锻炼,连语言思维组织能力都受到限制。
4、教学环境的影响。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想要真正掌握并运用它是需要一定的语言环境的。即便学校开设英语课,但是同学们接触英语还是在汉语的环境中,缺少说英语的氛围,学生很难以一种自然的状态练习口语。其次是教师方面的原因。尽管很多高职院校都聘请了外教,但是外教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口语学习的需求,更何况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开设外教的口语课,因此主要承担英语口语教学任务的老师还是本校的中国老师。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英语老师本身的口语水平就不高,特别是在发音这方面,语音语调不标准,上课又不习惯用全英文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1、增强学生的信心。首先要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要低估了自己的英文水平。经过前面几年的英语学习,尽管口语交际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在英语听力、阅读、翻译及写作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锻炼及提高。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相信只要经过自己的努力,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也一定得到提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讲英语,不要害怕出错。很多学生不敢开口的原因是害怕自己讲的英语被周围人嘲笑,往往这样的学生语音语调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也不尽如人意。教师应该多鼓励这样的学生,告诉他们作为二外,口语总有一个从青涩到娴熟的过程,犯错是在所难免的。
2、抓好学生的基本功。正如建造一座大厦需要砖块一样,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需要扎实的基本功,背大量的单词,学语法,掌握语音语调,积累常用句型,练习听力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功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让学生知道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操练,英语口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个过程是漫长,也是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口语素材,如原声电影,外文杂志,外文电台等,是学习过程变得不那么枯燥。
3、教学相长。除外教以外的其他教师和学生都是中国人,英语并非是其母语,所以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教师使用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并通过某些检测手段找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并加以巩固;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思考并向教师提出质疑,引起教师反思。例如学生很多情况下会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如果教师的语音语调不够标准,那么势必会引起学生的质疑,因此教师就会自觉地矫正自己的语音语调,提升自身的口语水平。
1、注重听说结合,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学生学英语就好像婴儿牙牙学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婴儿学说话的过程大多是先听、再模仿、最后才会说,这是自然规律,因此在训练高职学生口语能力的时候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在学生会“说”之前,要首先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这就是“输入”与“输出”要达到平衡的关系。事实上,高职英语教师也发现,听力能力较好的同学,口语水平也比一般同学要来的高。但是中国学生在汉语环境中,要自然地接触到英语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需要教师在英语口语课堂中为他们全方面地展示英语,练习英语听力。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授课,为学生播放课文朗读带,做听力练习或者播放原声电影,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听力能力很好的渠道,增加了语言的“输入”,坚持让学生先“听”后“说”。例如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Unit 1 Invitation Etiquette中,可以采用的方式如下:
1.1 观看英语视频教材《走遍美国》(Family Album U.S.A.)的《林登大街 46 号》(46 Linden Street)第一部分(片长约5分钟),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所见复述视频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并预测接下去将会发生什么事情。根据短片,学生很快就能预测出Alexandra将要拜访Richard一家。
1.2 教师顺势提问:If you want to invite people to your home,what should you say?学生会举出一些曾经学过的句子。
1.3 听对话。教师让学生听5段关于邀请他人的小对话,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摘录一些有用的短语和句型,并让学生复述,然后一起学习一些新的句型。
1.4 布置任务。教师设置5个任务,如Invite your friend to go to a concert on Friday evening等,让学生编对话。
1.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编对话的任务。
1.6 呈现对话。随机抽取几组学生为全班呈现他们编的对话,然后让学生点评,分别找出需要改进及做得好的地方。
通过上面的方法,学生就能带着目的地去“看”,按照要求去“听”,有组织地“说”,自觉地去“练”。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填鸭式的教学只会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越加反感,再加上高职学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一味地让学生背单词背对话对他们的口语提高不会有任何帮助,只有当学生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做到事半功倍。教师应该创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轻松的口语环境。例如教师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2》Unit 2中的E-mail,a Blessing and Annoyance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就email的好与坏进行一场辩论。实践证明,学生大多在辩论前积极准备材料,辩论过程中全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辩论结束后会总结自己及队友的表现,整个过程学生都表现出了学习的积极性。
3、提倡人文关怀,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人是带有情感的动物,同样学生也有一定的情感需求,体现在教学中,即师生之间经过长期相处而建立起来的信任。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习语言知识,教师个人魅力对其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倾注了自己的情感,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才能把语言课上得趣味盎然,教学气氛也就随之变得和谐,学生也就可以快乐地学习,勤于学习,热爱学习。
[1]王春金.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5).
[2]刘婕,林目玉.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3).
[3]胡丹娟.任务型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D].江西师范大学,2008.
[4]浦琴芬.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5]宋艳玲.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探讨[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