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华, 霍丽娟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2012年12月26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2013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新年联谊会”。石家庄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苏志远、副局长车国利、高教处处长范瑞君出席会议,河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李军利、石家庄市建筑行业协会秘书长高景春、石家庄市工商联装饰业商会会长范琳、石家庄市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增梅、石家庄市动漫协会秘书长赵庆华以及28家合作企业代表应邀与会,学院领导、各系(院)主任、专业群经理,以及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人事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共计90余人。学院院长梁慧社作了主旨发言,副院长刘新起主持大会。
本次联谊会与往届不同,设立了一个主会场、三个分会场。同时,首次开辟了企业视角、行业声音、领导讲话等栏目。
首先,院长梁慧社作了题为《协同创新 共谋发展》的主旨发言,介绍了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从“点”到“线”、再到“面”的合作历程,剖析了校企合作深度发展、创新发展、科研发展的可行性,强调指出了体制、机制建设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在企业视角栏目里,经济贸易系与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工程系与北京中关村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机电工程系与石家庄东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管理系与河北康辉旅游集团等合作单位分别就“员工培训项目的经验和认识”、“订单班培养的经验、问题和建议”、“企业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市场经济背景下校企合作项目如何持续发展”等专题,以对话形式探讨了校企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在行业声音栏目中,河北省旅游协会、石家庄市建筑行业协会、石家庄市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石家庄市工商联装饰业商会等行业代表就“行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石家庄市教育局副书记苏志远代表石家庄市教育局在开幕式上发言。
在第二环节的分会场发言中,行业企业30余家代表就校企合作深层次问题展开座谈。
大会自始至终在一个祥和、热烈、有序、坦诚的氛围中进行。
本届新年联谊会与往年相比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表达学院的意愿
关于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问题,院长梁慧社认为,2012年校企合作的一个直接成果,就是学院生源规模稳定。特别是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面临生源不足、甚至完不成招生计划的严峻形势下,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不但生源充足,而且质量优良:2012年文科第一志愿录取的最低分数高过全省建档分数线200多分,理科第一志愿录取的最低分数高过建档分数线100多分。这充分表明了社会各界对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质量的认可。
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梁慧社就2013年的工作思路作了阐释。他说:“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企合作道路如何持续健康地走下去,奠定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举什么样的旗帜,是本次联谊会请大家共同探讨的主要议题。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要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就要主动建立由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建设的合作教育平台。高职教育与企业的合作,是一种点对点的合作,就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它是微观的;行业的声音,则是要求高职院校既要有点对点的合作,又要向‘线’直至向‘面’上发展,进而通过合格人才培养,支持政府经济发展战略顺利进行。”
2012年学院在各系举办了多次校企合作论坛。在论坛上许多企业、行业的专家与学院教师共同探讨怎样进一步开展合作,如何实现双赢,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怎样解决等一系列问题。来自政府、行业、企业的声音对学院启发很大。
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各个行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都会有新兴的产业出现,企业都要抓技术创新、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内涵发展;高职院校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要努力加强与政府、与行业的联系与合作,使之不仅适应企业当前的需要,还要通过合作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满足企业未来的需要。
2013年校、企即将进入新的合作期。努力打造一个能够提供创新人才培养、扶持技术应用型人才成长的平台,建立由政府督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新的办学机制,是政府、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
梁慧社院长强调,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合作教育模式的创新。不甩掉旧的教育模式,就不可能与企业实现真正沟通,不可能拿出智慧和勇气创新。他希望通过联谊会能够得到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家的更多支持,共同引导学院的校企合作逐步走向深入,使之在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服务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聆听行业的诉求
石家庄市装备制造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韩增梅在发言中说:行业协会是一个非赢利性社团组织,起着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纽带作用。行业协会的宗旨是服务,它是行业标准、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参与者。在对数以千计的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政府。谈到校企合作,她说:“高校和行业的合作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缘于双方利益的联系,关乎双方未来的发展。它既包括劳动技术资格认证的互动,也包括专家和教师的互动。希望今后学院毕业生评价环节增加行业专家和学院教师的配合,将行业的需求和标准纳入考核环节。”谈到教学改革,她希望学院能够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培养现代创新型人才,特别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的人才。学院要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调整、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更多地考虑战略型新兴产业,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
河北省旅游协会秘书长李军利认为,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是“点”,协会的任务是把这个“点”扩大成一个“面”,争取有更多的旅游企业与职业学院合作。为学校与企业搭建平台可以有多种创新,如通过联谊会,学院可以直接了解伴随产业转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为企业培养所需的人才,并以此来促进企业转型,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协会有责任把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及时地向学院反馈。
石家庄建筑装饰协会秘书长高景春则提出了具体的做法:一是实现培训互动。学校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源优势,与协会进行企业培训合作。这容易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也为其他合作奠定基础。二是实现信息互动。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协会要发挥信息纽带作用,关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是共建服务平台。协会可以帮助和协调企业达成一些实质性的合作意向,参与学院的研发基地建设,为校企合作搭建真正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互动平台。
3.关注政府的声音
石家庄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苏志远代表石家庄市教育局对学院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他说:“一是认真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要办精品的,有高内涵、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学院。把职业技术学院提升一个台阶,以创新的理念和思路,办好高内涵的职业院校。二是继续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广度和深度合作渗透到教育教学各个领域。学校不能仅限于目前的专业,要开拓思路,创新思维,为培养企业需要的优质人才提供保障。三是认真思考加大诸如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力度,将学院打造成石家庄市培养职业经理人的摇篮。石家庄有几万家企业,如果都有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那是非常光荣的。因此,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锻造职业经理人。四是校企合作要主动把专家、能人吸收到学院中来,为学院服务。”
在谈到创新时,院长梁慧社强调:“党的十八大对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人一是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二是应当具有创新精神,三是应当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这是高职教育通过创新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我国已经提出了产业升级,企业要往产业的中高端发展,要占领整个产业,就要由过去的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中国创造不是讲空话就能解决的,需要有人去干。所以我们必须从人才培养开始,要培养人的新思维、新观念,这就要坚持教学改革。高职院校的教师不能只是钻到书本当中,必须要在产业链条上、在具体的生产工艺当中研究教学。否则,就不能站在产业的前端,就不能站在技术的前端,教给学生的就只能是一些过时的东西。”
梁慧社指出,帮助高校教师提升能力是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他说:“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研发推进,把合作的核心内容变为科研成果,反过来再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这就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就是创新,也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
梁慧社特别强调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问题。他指出:“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转变。按照现在满堂灌式的老师教什么学生被动学什么的学习方式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如何让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有机会把自己的潜力、一些创新想法付诸实施?怎样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信?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又一个重要内容。”
梁慧社认为,以系、部专业群和专业教师为骨干的研发中心的建立及健康发展,在合作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说:“研发中心要能提供一个平台,通过教师、企业的技术人员加上一些有创新想法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不奢望马上就能出多少成品,出多好、多尖端的产品,但是,只要坚持不断地走下去,过几年就会有成果!我们希望通过举这样的旗帜,建设这样的体制、机制,依靠这种意志,让我们学院像一些本科院校那样争取组成一个合作团队,一块儿来创新。如果创新做得好,对于企业的产品升级就会起到促进作用,学校也能够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梁慧社院长在大会主旨发言中认为,校企合作的基础和根本是双赢。高职院校要想在合作中实现“双赢”,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高职院校应通过校企合作不断培养自己的能力,真正为企业服务,切实解决企业技术人才面临的困难,使自己成为企业值得委托和信任的好伙伴。此外,还要通过机制建设来保证合作教育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梁慧社指出:“校企合作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步地走。动画学院和企业的项目合作是在两三年后才开花结果的:2012年合作完成的100集动画片《钢仔特工队》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这里的技术制作全是由我们的学生来做,是企业派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带领学生来完成的。在这个项目合作过程中,有与教学计划冲突问题、有课程编排问题、有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问题、有专职教师问题、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其他问题,等等。中央台播出我们的一个节目,产生的社会影响非常大。但是,这个项目给我们带来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体制建设问题的思考,对于我们今后走好校企合作这条路的意义和影响则更为深远。另外,我们与企业合作的三维动画电影《神秘世界历险记》也开始公演,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依托我们一个专业,就能够铸成、宣传一个国际化的产品!这在全国也不多见,但是我们实现了。”
通过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学院已经认识到了建立适合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的重要性。学院专门成立了“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部”,以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为重点,加强研发中心组建工作,目前有些项目已初见成效:建筑工程系与晶石建筑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检测研发中心、机电工程系与石家庄东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项目、化学工程系与合佳保健品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项目,以及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横向课题、信息工程系博士基金项目,等等,都为提高学院教师研发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供了平台;“按点布局”的科研团队建设初见成效,为今后“以点带面”整合科研力量打下了基础。此外,学院还制定了有关社会服务、校企合作的一系列鼓励政策。
北京中关村开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培训部部长刘造兰在谈到合作教育模式创新时说:“企业的培养目标很简单,就是培养一个合格的工程造价预算人员。我们的课程内容既要有深度又要适度,应结合具体工作中诸如‘招标文件’和‘合同管理’调整课程,一些关于钢筋的计算、图形的计量,包括洽商签证及索赔结算等课程非常实用。希望学院参照类似的标准进行课程设置。”
石家庄东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国芳也提出建议:“我们今年也成立了校企合作研发中心,机电系的多名师生参与其中,共同研发组装高端的加工数控设备,同时我们有几个自主研发的配套图片,也申请了国家专利。我认为这几年的校企合作是成功的。校企双方应该共同建立生产各工段。我们的数控设备比模型要好得多,拓宽了学生实践课内容,把模型教学变成了实物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数控设备的装配和维修以及机床的事故诊断,我觉得这样来得更直接一些。”
此外,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旅游协会、石家庄市建筑行业协会等单位也围绕这个主题,分别阐述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无论是主会场还是分会场,都采取系部(院)与合作企业、专业与岗位一前一后、一对一的发言和沟通,这就便于发现校方与企业合作中容易产生不协调、不匹配的环节,缩小学院教学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差距,使校企合作更易于向纵深发展。
北京志诚仁人科技公司、石家庄恒源电子有限公司、石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国和汽车投资有限公司、科航光电设备有限公司、石家庄动漫协会、河北省深度影视动漫科技公司、河北省诚诚影视动画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天元超市连锁分公司、乐仁堂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康辉旅游集团、新奥集团廊坊艾力枫社酒店、石家庄建工集团等合作单位均对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编排、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有研究价值的方案和意见,对于学院今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政府、行业、企业、学院四方就学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办学机制[1]的实践达成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政行企校多方联动,产学研用整体推进”的校企合作思路;同时,就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譬如:政府督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如何建立?政府如何针对校企合作出台一些促进政策?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式是什么?
石家庄北国人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赛诺商用通讯公司、石家庄工商联装饰业商会等企业对学院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他们认为,学院现在的教学与实践的结合要真正满足企业的要求还有距离;系部专业课的设置还不能满足岗位需要,实训环节与企业要求还有差距;教师素质,特别是与企业文化相契合的素质还有待提高,等等。此外,与会代表还就学生实习的安全问题、校企合作订单的延续性问题等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大会,进一步凸显了校企合作的主旨——“双赢”。即,合作是双向的、互利的:一方面,高职院校希望企业多为学院提供合作环境和合作条件;另一方面,行业和企业亦希望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科研和技术支持。希望2013年将成为这种“双赢”合作的新起点。因为,没有双赢的合作不是真正的合作,也不会是长久的合作。
(注:本文参照录音整理,未经各发言者审阅。)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 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Z].教职成〔201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