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怡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随着都市报的崛起,时政新闻的发展越来越快,时政新闻的报道呈现多种新趋势。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更需要加强对时政新闻的创新报道,提高党报的可读性,尤其是在大型政治活动报道中,做好时政新闻更是应有之义。
2012年11月8 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无数媒体聚焦此次盛会,时政新闻的报道在此期间十分突出。《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作为湖北的两大党报,在十八大期间编发了大批高质量的时政新闻。本文就此浅议党报在重大政治活动中应如何做好时政新闻。
十八大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盛会,《湖北日报》和《长江日报》都精心对此次会议的报道做了周密的策划。《长江日报》从11月8 日起推出特刊“瞩目十八大”,并在特刊当中从会议现场、代表热议、焦点问题、政策解读等几大方面分版进行详细报道。在现场报道中,《长江日报》重点报道会场代表的会议行动,最大限度地向读者还原会议现场。在“热议”和“焦点”的版面中,记者汇聚了各位代表的意见,把焦点问题集中展现给读者,在对政策解读方面,《长江日报》也专门设定版面为民众解析政策,帮助理解会议精神。《湖北日报》在会议期间对时政新闻信息上的分类更注重从会议内容的类别进行报道,十八大关于党建、民生、生态文明、小康社会建设等几大方面的内容,《湖北日报》都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报道。
这两大党报对时政新闻信息进行分类报道,便于读者理解会议精神。十八大是全党的盛会也是全国人民的盛会,会议内容的庞杂、会议精神的难解需要媒体在报道时细分信息内容。《长江日报》按照会议情况,以空间来划分时政新闻内容,使读者在会议动态中理解十八大,也正是在这种动态里,读者能够更清晰地掌握会议内容。《湖北日报》将会议内容分类,详尽报道各个类别的相关政治新闻,如:在民生内容中,报纸着力报道党代表对民生的展望,展现会议中党代表对教育、医疗、民众参与权等各个方面的讨论。在广度上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在深度上提升了时政新闻的质量。
从十八大期间《长江日报》和《湖北日报》的时政新闻报道来看,党报在报道中越来越注重对新闻的解析。胡锦涛总书记的十八大报告,篇幅较长,内容量大,媒体不能简单地将会议报告在报纸中展现给读者。《长江日报》和《湖北日报》作为湖北省最大的两家主流媒体,有责任为读者清晰明了地解析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加大对政策的解读是党报在时政新闻报道上的新趋向。
两大日报十分注重从会议代表的角度来解析会议政策。《湖北日报》在十八大的特别报道中设立专版,用各会议代表的意见来解读报告。例如:在民生问题上,各位代表的意见从侧面展现了政府的各项主张,对民生的前景,各位代表都有不同的展望。代表言谈的解析方式不仅让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会议现场的情况,同时代表们的讨论使信息的真实感更强,读者理解更方便。
政策的解析除了使用文字之外,图表的综合运用在辅助读者理解上有更强的效果。两大日报在对会议内容解析上,十分注重图表的运用,这也成为报道的一大优点。《长江日报》在介绍五年来中国基层党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报道中,以环形图、柱状图、条形箭头等综合展示了五年来领导班子来源、经历、结构,年轻干部选拔,女性干部、基层党员壮大等各个方面,读者十分便捷、清晰地看到了五年里中国基层党建工作的成绩。
《长江日报》在“瞩目十八大”的特别报道中,专门请来了专家对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在“解读”一版中,《长江日报》以“十八大新观察”的角度分析十八大报告中的各项内容。例如,在11月11 日,关于十八大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问题,《长江日报》以“收入翻番核心是分配公平”为大标题,从自然过渡、人本思想、贫富差距的缩小等几个方面,以专家访问的形式对收入翻番的问题进行探讨。专家的意见便是对政策的解读,在深度上对政策进行了拓展。《湖北日报》对收入翻番的问题同样作了解读,在《十年翻番怎样翻?》的报道中,记者对会议代表和会外专家进行采访,对实现翻番目标计算和如何实现等系列焦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专业的分析和解读能够帮助民众对行为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实质上是媒体对大众的一种服务,而作为主流媒体的党报更要注重这种服务性。
时政新闻的报道是党报的优势,作为主流媒体,党报在报道时政新闻时也应当注重新闻的可看性。两大日报在“十八大”期间报道的时政新闻可读性高,这也成为党报在报道时政新闻时的一个亮点。
在小切入方面,《长江日报》和《湖北日报》都做得比较到位。两大日报对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个重要提议进行解读时,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地方切入,这样就很好地增加了新闻贴近性和可读性。
《湖北日报》在“十八大特别报道,激起‘千人走转改’”中,《胡基彬梦想:湖北花王》的报道是从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看十八大。胡基彬种花的收入翻番正是从一个小侧面反映了十八大报告中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一个百姓生活的小角度与政策遥相呼应,正是从小着眼,以小见大。《农村人的一本文化经》也是从一个农民搞民俗文化着手,对应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所说的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距离。这也是由一个小方面看到一个国家政策提出后的大前景。
这种方法从人物和故事出发,层层递进,最后又提炼出主题,引人入胜,趣味横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时政新闻本身就是严肃枯燥的东西,要把严肃的政治新闻报道给大众,引起大众的兴趣,就需要从时政新闻的文字着手。两大日报在报道十八大期间的时政新闻时,新闻语言的生动性显现了时政新闻报道的一大新趋势。
《长江日报》在展现代表风采方面,生动地再现了十八大代表参会的一言一行。在报道年轻的奥运冠军赵芸蕾作为十八大代表参会的时候,报纸以代表参会感言的形式报道赵芸蕾在参会前的准备。新闻语言十分活泼、与大众的亲近感很强。赵芸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自己在参会前八旬爷爷为她讲解党代会,言谈举止都被记者记录了下来,真实再现这位最年轻党代表的朴实真诚的情感。《湖北日报》在“走基层,听心声”中,报道福田河镇燕窝地村种植菊花,“飘扬的红横幅,川流的各色牌照车辆,夹杂着浙江桐乡吴地软语、福建漳州闽南口音、广东清远粤语……大别山深处的小镇熙攘热闹。”这种场景式的描写,让人感觉到福田河镇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而表现收菊忙时,通过一个农民老韩的秋收、交易等表现了农村农民的大改变。这种报道,语言表达十分清新,多用引语,“软”角度地表达了“硬”新闻。
大量图片的使用是时政新闻报道的新趋势。十八大报道中,两大日报十分注重用图。在表现代表们现场热议的情景时,它们都使用了十分鲜活的人物图片。例如:“最美妈妈”吴菊萍认真倾听会议时的神情、外国记者争相提问的情景、代表们参观科技展览赞赏的表情,等等。这些图片的使用,在第一时间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原本枯燥的会议新闻,由于有了鲜活图片的展现,马上引起读者关注。此外,政治新闻的报道配有鲜艳的图片在色彩感上满足读者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新闻可读性。
要引起读者兴趣,除了加以软角度报道会议内容之外,会议中比较亮眼的花絮也可以进行报道。十八大召开期间,《中国少年报》的小记者到场采访。《长江日报》做了一个小花絮报道:《小学生记者提问住建部长 房子花光爸妈积蓄怎么办?》,小学生记者到场是件很新鲜的事情,而小学生如何向住建部长提问,部长的态度如何等更使读者好奇。这种会议花絮的报道使得原本严肃的政治新闻富有人情味,可亲感更强。
如今微博的广泛运用,使得传统媒体也开始使用这一平台,加强与读者的互动。《长江日报》在十八大召开期间,开通了新浪的官方微博@长江日报,并对十八大进行同步微直播。对十八大关于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等话题,网友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长江日报》也随时关注读者在微博的声音。微博的使用,给了传统媒体一个借力的平台。在重大政治活动中,关注群众的声音就是走群众路线,《长江日报》给了党报在报道时政活动时一个很好的范例。